文/王家強 編輯/孫艷芳
英國脫歐對中國福兮禍兮
文/王家強 編輯/孫艷芳
近年來,中歐經貿關系日趨緊密,特別是中英之間的金融合作取得了諸多重大成果。英國脫歐必然會給我國各個層面帶來影響,其中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英國脫歐事件會在近期內持續(xù)發(fā)酵,并將對全球經濟與金融產生深遠影響。就我國的經濟金融發(fā)展而言,英國脫歐是挑戰(zhàn),但也蘊含著新機遇。
近年來,中歐經貿關系日趨緊密,特別是中英之間的金融合作取得了諸多重大成果。英國脫歐必然會給我國各個層面帶來影響,其中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第一,直接的經濟影響有限,中長期影響會逐步加深。單純從英國在我國對外貿易與直接投資中的重要性來看,英國脫歐對我國的直接經濟影響并不太大。脫歐以后英國經濟面臨衰退風險,英鎊匯率大幅貶值,削弱英國對外需求,可能影響與我國的貿易往來。不過,目前對英國出口占我國總出口的比例不到3%,英國占我國直接投資的比例約為1%,我國對英國直接投資存量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1.5%。因此,英國脫歐通過直接的中英經貿聯系對我國的沖擊相對較小。但值得擔憂的是,英國脫歐會影響到歐盟經濟的中長期增長,而歐盟是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因而對我國的影響會逐步加深。
不過,英國脫歐后,在打破國際政治與經貿格局的同時,也會為中歐經貿聯系打開另一扇窗口,帶來新的機遇。脫歐后,英國和歐盟投資貿易將受到削弱,各國需要尋找新的市場亮點,加強與非歐盟國家的經貿往來,提供雙邊互惠條件。這為我國推進“一帶一路”戰(zhàn)略、加強中歐之間基礎設施建設及貨幣金融合作提供了機遇。其中,中東歐國家是連接東西方的重要交通樞紐,發(fā)展與中東歐國家在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方面的合作,對促進整個亞歐經濟帶的發(fā)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可以作為未來“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重點推進區(qū)域。此外,歐盟對我國市場地位的承認可能迎來轉機。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此前,歐洲議會反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中歐經貿關系造成了一定損害;未來,出于提升歐盟國際地位的考慮,歐盟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強硬態(tài)度可能會有所軟化。
第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面臨一定貶值壓力,對一籃子貨幣有望保持穩(wěn)定。在近期內,市場避險情緒將加大,美元匯率可能走強,英鎊與歐元匯率會相應下跌,會給我國出口帶來一定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將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到7月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較脫歐公投前下跌1.26%,創(chuàng)下5年半以來新低。不過,英國脫歐將進一步推遲美聯儲加息進程,中國經濟將贏得更多的回旋空間,人民幣匯率也會逐步回歸中性。從當前全球市場來看,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的表現要好于絕大多數的新興市場貨幣;離岸人民幣市場則經受住了市場巨幅波動的考驗——離岸與在岸價值未出現顯著擴大。此外,人民幣雖然對美元、日元等避險貨幣貶值幅度較大,但對一籃子貨幣仍較為穩(wěn)定,表明市場對人民幣持有較強的信心。從長期來看,人民幣會日益獲得經濟基本面更大的支持,有望占據比英鎊和歐元更為強勢的地位。
第三,近期內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面臨一定調整風險。由于我國金融業(yè)在英國有相當的投資敞口,這些投資成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主渠道,因而英國脫歐后會給我國金融業(yè)的經營帶來挑戰(zhàn)。從直接影響看,我國五大國有銀行均在英國設有分支機構,英鎊的貶值、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下降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都會對我國在英的金融敞口帶來不利的影響。從更深層的影響看,最近幾年,英國在我國對外金融合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特別是在金融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取得了諸多里程碑式的進展:英國是第一個支持“亞投行”建設、第一個宣布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第一個發(fā)行人民幣主權債的西方國家;倫敦也成為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離岸人民幣中心。英國脫歐后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削弱,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人民幣國際化在西方國家的推進。
然而從長期看,人民幣國際化或因此受益。一方面,英國在金融業(yè)發(fā)展和監(jiān)管上的自由度會更為提高,同時也會更加重視人民幣對其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作用,必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英鎊、歐元地位會因歐盟的不穩(wěn)定而受到削弱,國際投資者會進一步增強對人民幣的信心,增加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這就為人民幣國際化打開了新的發(fā)展空間,也為人民幣接近甚至超過英鎊和歐元的地位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此外,如果歐洲的金融機構更多地從倫敦遷移到其他歐洲金融中心,則人民幣業(yè)務也會在這些金融中心取得同步的開拓空間,人民幣國際化可以在地域分布上取得更為均衡的發(fā)展。
英國脫歐帶來的長遠影響,需要我國從戰(zhàn)略高度審視世界格局的新變化,把控近期市場動蕩的風險挑戰(zhàn),堅定推進結構性改革,練好內功,抓住中長期國際政經格局變化帶來的發(fā)展機遇。
近期應加強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英國脫歐進程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將持續(xù)擾動全球金融市場,并與美聯儲加息相互交織,加劇金融資產價格波動。歐洲金融資產價格下行,將對我國在歐洲的金融投資產生一定沖擊;同時,全球風險偏好惡化以及美元走強,會進一步增大人民幣貶值與資本外流的壓力,嚴重影響已處于經濟下行風險中的我國的經濟金融穩(wěn)定。對此,我國應提前做好風險預案,一方面加強與英國、歐盟國家的溝通,保障自身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采取必要的外匯、資本流動管理措施,防范金融風險。一旦出現較為極端的市場情況,例如全球流動性因過度避險而出現斷崖式逆轉,相關部門應及時入市干預,穩(wěn)定市場預期。
中長期要調整優(yōu)化中歐合作布局。在未來兩年英國脫歐的進程中,應密切關注英國與歐盟經貿安排走向,及時調整中歐合作布局。一是加強對德國及中東歐等地區(qū)的經貿合作,拓展中國走進歐洲的通道,加快中國與歐盟投資協定、自貿協定談判進程。二是根據英國與歐盟經貿新協定、TTIP等進展,調整中英、中歐相關經濟金融合作安排,最大程度利用優(yōu)惠條件。三是英國脫歐使中國企業(yè)喪失了一條進入歐洲的重要市場通道,在英中資企業(yè)需要在機構、業(yè)務布局等方面及時調整戰(zhàn)略。四是其他歐洲離岸中心可能會加大對人民幣業(yè)務的爭奪,我國可大力加快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多元化布局,特別是增加在法蘭克福、巴黎和盧森堡等重要金融中心的投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更加均衡地發(fā)展。五是更為積極主動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鞏固歐亞大陸的和平、發(fā)展與安全,為我國長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金融機構還應做好綜合應對工作。一是戰(zhàn)略布局的管理工作。隨著英國退出歐盟,在英金融機構將不再取得歐盟單一市場自由運營的地位。目前歐美大型銀行,尤其法國和德國的跨國銀行,或將調整其以倫敦為產品和服務中心為歐洲客戶服務的模式。我國商業(yè)銀行也應檢視國際化發(fā)展戰(zhàn)略,在必要的時候做出適當調整。二是在支持企業(yè)“走出去”、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尋找業(yè)務機遇。近年來,我國企業(yè)對歐洲的跨境直接投資比較活躍,商業(yè)銀行應加大對中資企業(yè)“走出去”的支持力度,為客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務。一方面,抓住歐元走軟、利率走低,更多中資企業(yè)可能赴歐融資的機會,拓展銀行的相關業(yè)務;另一方面,大力發(fā)展離岸人民幣債券等業(yè)務,吸引客戶更多地配置人民幣資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業(yè)務的發(fā)展。三是重點做好風險管理工作。我國商業(yè)銀行在歐洲擁有眾多分支網絡和業(yè)務基礎,英國脫歐及其對歐洲的溢出效會對銀行業(yè)務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應加強對后續(xù)局勢的跟蹤、預判,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并針對突發(fā)事件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同時,密切關注外幣流動性風險敞口,必要時迅速采取風險緩釋措施。未來,歐洲資本市場和歐元匯率可能會出現較大波動。對此,一方面要防止銀行對歐資產的匯率風險;另一方面,也要關注銀行客戶的敞口變化,幫助客戶使用多種金融產品對沖風險,以避免客戶出現違約。
作者單位: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