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蕊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江蘇徐州 221004)
?
基于內容的ESL教學融入語音流暢發(fā)展研究
郭 蕊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江蘇徐州 221004)
研究討論了兩個內容密集,水平中等,側重口語交際的ESL 語音教學實踐案例,依據(jù)語音教學的實踐,可以分為以下五類語音指令 ︰ 語言意識; 控制實踐; 指導實踐, 流暢性發(fā)展與自由練習。本文基于課堂觀察,教師和學生的問卷調查、 訪談調查了教師綜合根據(jù)這五個類別的每個發(fā)音的程度。調查結果表明:系統(tǒng)整合的語音教學納入基于內容的課程一般會帶來一些具體的問題,其中側重語音流暢性發(fā)展這一部分似乎相對被較少關注到。
語音;內容整合;流暢性發(fā)展;ESL;案例研究
PDF獲?。?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11.010
過去十年我們見證了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課程語音教學的發(fā)展,而對這一領域感興趣的不僅是專家,學生也將能清晰流暢的演講作為語言能力的重要的目標之一(Levis & Grant,2003)。在此之前,語音教學的弱化似乎長達近25年。20世紀70年代末,交際語言教學觀的出現(xiàn),導致了語言教學界對語音教學的相對忽視。據(jù)報道,這一忽視的趨勢已扭轉,越來越多的教師更趨向重視語音教學培訓。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交際教學方法已經(jīng)逐漸成熟。尤其是在學術英語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教學體系,側重語言交際的教學方法,如任務型語言教學TBLT(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和基于內容的教學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這些方面贏得了相當?shù)恼J可。但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將發(fā)音教學成功地整合融入整體教學。 正如Celce 和Gilbert所指出的,“通常情況下,教師必須在一定的課程中平衡學生的需求。即使是在一個口語課中,教師也要想辦法把語音教學整合到現(xiàn)有的課程和教材中去。
從某種角度看,這是相當困難的,即使有可能,在一個單一的課程里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再去關注沒有母語背景的第二語言習得者廣泛存在的英語發(fā)音方面的障礙。 EAP 課程雖然開設單獨的書面和口語溝通技巧課,然而,還應結合一般口語和聽力技能,并給與發(fā)音和韻律更多的關注。
在過去的三十年里,有教師倡導在口語交際中語音教學的一種綜合方法OC(oral communication curriculum )課程。事實上,也有專家提出爭議:以加強語音教學為目的OC課程的設立,并不能簡單地處理為一個獨立的課程模塊。不幸的是:很多語言學習者甚至教師將語音訓練與語言學習割裂開來,如此外顯式處理就偏離了教學大綱。但成功的交流是學習語言的基本目標,發(fā)音是語言交流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語音訓練應與其他各種交際語言教學息息相關。為了更好地了解音韻如何融入 EAP 課堂,這篇文章將分析教師的認知和實際教學實踐。到目前為止,學界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調查研究教師認知觀點的數(shù)據(jù),但大部分數(shù)據(jù)來自于調查問卷及單獨訪談, 所存在的數(shù)據(jù)并不能提供相關證據(jù)證明,發(fā)音在EAP教學如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一層面。所以本文的研究問題聚焦在:
1.ESL教師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將中級OC語音教學融入基于內容或基于任務的教學體系。
2.ESL教師采用用什么類型的語音教學活動,使用的頻率如何?
3.ESL教師怎么看待這種技能的整合?
(一)參與者
兩位同樣教授OC課程的教師在美國俄勒岡大學參與了這一研究。Abby和Ginger(化名),這兩個經(jīng)驗豐富的 ESL 教師分別有著6年和 14 年教學經(jīng)驗,在過去的學期分別都有至少三次教這門課程。
(二)語境與課程
本研究采用了一個中級EAP以美國歷史為主線的OC任務型教學課程,專注于聽力、口語和發(fā)音技巧教學。此OC課程三課時/周,每課時50分鐘,共14周每期。這門課程內容相對固定,結構化,內容構成基于一個內部的學習指南,并加上教師個人開發(fā)的一些內容與活動。
(三)方法
本文重點通過對兩位教授同一門課程的老師教學內容的分析,來促進他們理論與實踐的完善。三種類型的數(shù)據(jù)從這兩位教師收集,分別為在學期初舉行的三次半結構式訪談(SSIS),四個課堂觀察和兩次回憶訪談(SRIS)。研究者對上半學期和下半學期的課程進行兩輪連續(xù)觀察,視頻記錄和轉錄,從這些視頻中, 研究者提取與語音教學相關的部分并形成數(shù)據(jù)。
(四)數(shù)據(jù)分析
Baker(2013)曾對語音活動編碼進行過分析,分析基于Crookes and Chaudron’s的語言教學策略的分類。本文,將這些技術重分為五大類如下:a.語言意識;b.實踐操控;c.流暢發(fā)展;d.指導練習;e.自由練習。
重新分類的原因是把重點放在技術教學目的,因為它涉及到理解、 實踐和流利地使用語言特征。在這種情況下,不同元素的英語發(fā)音,歸入語言意識,任何涉及發(fā)音特性的解釋,聽辨活動、 視覺識別活動和其他類型的與發(fā)音相關的活動說明也包括在內。在可操控的實踐中反復演練。指導的實踐活動可以涉及信息差距、 參照問答、 演示文稿或戲劇的準備工作和其他半結構化的活動如游戲、戲劇、演講和討論。最后,流暢發(fā)展活動是結構化或半結構化的活動,用以幫助學習者實現(xiàn)“自我流暢”。其中 Gatbonton 和 Segalowitz將此定義為“順利和迅速生產的話語,沒有不必要的猶豫和停頓,是經(jīng)常使用和反復練習的結果”。這項被Nation and Newton歸類為流暢性發(fā)展的活動滿足以下三個條件:a.活動注重意義;b.參與活動的學生使用的所有語言基于他們以往的經(jīng)驗c.支持和鼓勵學習者突破原有水平。使用轉錄和分析程序稱為Transana,視頻根據(jù)上文所述類別編碼。然后Transana提供顯示不同活動類型的時間節(jié)點,用于每節(jié)課以及后續(xù)總結活動使用。
本研究揭示了兩個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在不同程度上,將他們的語音教學融入任務型語言教學以及內容型語言教學TBLT/CBI 口語交際課程的實踐經(jīng)歷。研究結果一:語音教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結果并不意外,課程大綱本身已經(jīng)將發(fā)音教學列入各單元各模塊。
研究結果二:然而,盡管兩位教師教授同樣的OC課程,他們的語音課程呈現(xiàn)方式不同,語音特征也有不同程度地呈現(xiàn)。
表1顯示了在觀察和訪談基礎上,兩位教師在發(fā)音教學所用時間比例。
表1 語音教學所用時間比例觀察報告
其中Abby 和 Ginger 還被問及到語音教學在整個模塊所占時間及比例等問題。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語音訓練融入其他OC課程,Abby 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語音教學上。訪談中,Abby闡述了在50分鐘一節(jié)課中,一半教授課程內容一半語音訓練有時真的行不通,但她還是堅持講述和操練音節(jié)及發(fā)音的培訓。Abby也強調了將發(fā)音教學與課程內容交織在一起的可能性?!罢n程內容賦予了語音教學的連續(xù)性,語音訓練應持續(xù)整節(jié)課堂,例如師生問答,詞的重音,音節(jié)的重讀,又或動詞加ed的讀音等等,每一章節(jié)每一單元都會涉及。她進一步指出:以課程內容為載體的語音教學更容易實施。
對比Abby,Ginger單純用于語音訓練的時間較少,她的課體現(xiàn)出OC課程體系的綜合教學技能。她采用了與Abby類似的方法,在美國歷史的主題講座中,對關鍵詞的反復朗讀訓練集中體現(xiàn)了語音訓練與課程內容的結合。她談到自己要學生反復操練,操練對象范圍是全班而非個人,著重關注學生的差異性。Ginger使用了一個名為WIMBA的在線程序用于學生的語音訓練反饋。學習者用音頻錄制功能記錄下誦讀的關鍵詞和句,待Ginger聽完錄音提供語音反饋。她說她給學生的反饋過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針對第二個研究問題,觀察和訪談資料數(shù)據(jù)表明:教師用語言意識活動來控制指導實踐活動。表2提供了基于觀測數(shù)據(jù)的單獨活動的頻率的結果。訪談和觀察的組合數(shù)據(jù)顯示,基于內容的 ESL 課程似乎相對缺乏語音訓練發(fā)展的流暢性。正如Nation and Newton (2009,pp. 152-153)所述:語言的流暢性訓練應“以意義為中心”?!坝柧氁罁?jù)以往的經(jīng)驗”對學生的要求也要高于平常水準。依據(jù)這一定義,專門針對性的活動很少,因此暗示了語言的流暢性訓練是可能缺失的一環(huán)。
針對第三個研究問題,Abby和Ginger都強調提供給課程內容和語音教學充足夠的時間,二者平衡兼顧。Ginger說:“我試圖將盡可能多的語音訓練融入課程內容,聽、說、語音等類并試著在這一切中找到平衡。問題是時間怎么分配才能二者兼顧?”
表2 活動頻率時間觀測報告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Abby深入探討了如何更好地整合語音與課程。連續(xù)幾個學期,她嘗試了不同方式解決整個單元中的語音指令,在某些單元,她使用了類似三明治的方法,課程內容與發(fā)音交替開展。本研究結束時,Abby表示感覺“三明治”的方法,似乎更有效。也就是說,語音教學仍然要在單元教學中實施。在講述美國歷史課程中,Abby抓住每個機會進行語音培訓。
總的來說,依據(jù)以上觀察數(shù)據(jù),結合兩位參與研究的教師的觀點可以得出:課程目標包羅萬象,不僅僅涵蓋一般的口語和聽力技能,還應包括語音訓練技巧以及其他目標。
調查結果顯示,專門面向語音流暢發(fā)展的任務型語言教學CBI課程投入還遠遠不夠。因為語音教學實踐的過程對于整體語言發(fā)展的整體起重要作用,特別是語言流暢性發(fā)展活動的缺乏可能會抑制學生的“清晰流暢的語音自動化發(fā)展”。(Gatbonton & Segalowitz,2005)兩位老師都表示關注教學內容和語言的發(fā)展之間保持平衡是困難的。然而,他們認為,他們的經(jīng)驗可以為研究CBI 流暢語音發(fā)展運用在基于內容的 ESL 任務型語言教學,以及如何有效地整合語音教學提供幫助。
總之,本研究的結果表明:語音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法在CBI / OC技能教學有一定積極作用。未來的研究需要解決的不僅是如何整合CBI課程有效地進行語音培訓,而是如何將語音訓練的具體目標流暢性發(fā)展,將成為未來努力的方向。
[1] Baker,A. A.Exploring teachers’ knowledge of L2 pronunciation techniques: Teacher cognitions,observed classroom practices and student perceptions[J].TESOL Quarterly,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2013.
[2] Brown,A.Pronunciation and good language learners. In C. Griffiths Lessonsfrom good language learner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3] Celce-Murcia,M.Brinton,D. M.,Goodwin,J. M.,& Ginger,B.Teachingpronunciation: A reference for teachers of English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2nd ed.)[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4] Baker,A. A. Discourse prosody and teachers’ stated beliefs and practices[M].TESOL Journal,2011,2(3),263-292.
[5] Baker,A. A.ESL teachers and pronunciation pedagogy: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teachers’ cognitions and classroom practices[R].In J. M. Levis & K. LeVelle,Proceedings of the 2nd Pronunci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Conference,Sept. 2010. Ames,IA: Iowa State University,2011.
[6] Brown,H. D.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3rd ed.)[M].White Plains,NY: Pearson Education,2007.
[學術編輯 龔雨軒]
[責任編輯 熊 偉]
On the Application of Fluent Pronunciation to Content-based ESL Teaching
GUORui
(XuzhouKindergartenTeachersCollege,Xuzhou,Jiangsu221004,Chin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eaching practices of two ESL teachers who integrated pronunciation instruction into intermediate-level content/task-based oral English class in an intensive English teaching program.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systematic application of pronunciation instruction into content-based curriculum may cause problems.
pronunciation; content integrating; ESL; fluent instruction; case study
2016-04-19;
2016-08-31
郭蕊,女,江蘇徐州人,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幼兒英語教師教育。
■教育技術
G424
A
2095-770X(2016)11-0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