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爽
我為婆婆蒸包子
文/李爽
婆婆是年近90歲的老人了,加之患有嚴(yán)重的股骨頭壞死,行動十分不便,但是,一輩子要強的婆婆凡事都自己動手,不愿意兒女伺候。
我和婆婆分別住在兩個城市,婆婆住沈陽,我住開原,所以婆婆的日常生活我也幫不上忙。為了照顧生活不便的婆婆,我想接婆婆來我家住一段時間。多次勸她,她卻總是婉言謝絕。
平日里,婆婆自己料理一日三餐。由于坐骨神經(jīng)常年劇烈疼痛,婆婆本來筆直的腰板現(xiàn)在已經(jīng)彎成了90度,即使平時在屋內(nèi)行走也半天挪不了一步,上洗手間、進廚房都不得不隨身抱著一個塑料凳子當(dāng)拐棍推著挪動。
看到婆婆的病痛和困難,我就經(jīng)常蒸些包子給婆婆送過去。一來,自己蒸的包子皮薄、餡大、肉多,婆婆愛吃;再者,發(fā)面的包子容易消化,也適合老人的牙口。
還有,每次蒸包子我還會順便做點自己拿手的咸菜送給婆婆。比如,我會專門給婆婆烀一些她喜歡吃的咸土豆、咸辣椒、咸扁豆、咸香菜……婆婆特別愛吃我拌的辣白菜和蒜茄子,她夸我拌的辣白菜不次于沈陽西塔朝鮮族拌的辣白菜,甚至可以拿到沈陽的早市去賣個好價錢……我聽了婆婆的夸獎,忽然對自己的烹飪有了些許成就感。
同學(xué)和朋友以及鄰居看見我總是蒸包子給婆婆,都夸我是孝順的兒媳。在大家的贊揚中,我的積極性更高、更努力、也更主動了。于是,我就換著方地給婆婆做好吃的、買好吃的。比如包餃子、蒸饅頭(用南瓜和面)、買“韓家燒雞”、買“山東煎餅”、買“雨潤香腸”“康平地瓜”“農(nóng)家的有機倭瓜”……總之,凡是婆婆愛吃的,我就千方百計地買到,每次不重樣地給她送去。
過年前夕,我會把過年的年貨都給婆婆買齊全了,然后帶上我們蒸的包子就去沈陽過大年了,年復(fù)一年,我們就這樣堅持著。婆婆看見我蒸的包子總是贊不絕口,我看到婆婆的笑臉兒也心里美滋滋的……
說起蒸包子,看似很簡單但是做起來也不那么容易。由于做得多,每次包餡我和愛人都要忙上大半天。肉要買新鮮的,剁餡要盡量地細(xì)碎(老人牙口不好),最難把握的是,發(fā)面用的堿要適量。堿小了,面發(fā)不起來,包子的個頭小,不僅口感發(fā)酸而且嚼在嘴里像死面疙瘩;堿大了,面色發(fā)黃,讓人沒了口感也沒了食欲。
有一次,我用堿過多,蒸出的包子是黃色的,怕婆婆不愛吃,立刻重做,結(jié)果用堿又少了,蒸成了死面疙瘩。本來挺好的酸菜肉餡的包子,讓我弄得黃的黃,酸的酸,氣得我哭笑不得。經(jīng)過多次實踐,后來我終于掌握了用堿的標(biāo)準(zhǔn),現(xiàn)在我蒸出的包子又白又大,吃起來就是一個字———“香”!
我覺得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我所做的只是晚輩應(yīng)盡的責(zé)任和義務(wù)。今后,我會更加努力,為老人盡更多的孝心,只要婆婆愛吃,我就會繼續(xù)給婆婆蒸又白、又大、又香的大包子!
2016-04-25星期一 三月十九 丙申年【猴年】壬辰月 丁丑日
不怕百戰(zhàn)失利,就怕灰心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