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張濤
【摘 要】 高校要充分認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突破難點問題,創(chuàng)新培育路徑和方法,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做好頂層設計,凝聚主流話語,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科學看待各種社會現(xiàn)象,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 高校;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方法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和人格養(yǎng)成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與引導,離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會偏離大學生的教育方向,違背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而無法完成國家和社會賦予高等學校的神圣使命。但同時,也要客觀看到,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思潮在學校中傳播,特別隨著境外資本進入中國傳媒市場,各種網(wǎng)絡媒體不斷傳播各種多元化的思想,使得面向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著許多難點,這些難點恰恰又凸顯了開展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因此,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在過程中找到適合于當代大學生特點的路徑與方法,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植根于內心的目的。
一、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難點
當前,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突出難點主要在三個方面:第一,網(wǎng)絡媒體環(huán)境下社會思潮對學生對影響日益嚴重。在今天,以移動終端為代表的新媒體已經(jīng)成為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這種新媒體不同于傳統(tǒng)的紙質媒體和電視廣播,傳播更加迅捷、影響更加廣泛、內容更加混雜,盡管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豐富和便利了,但是實際上受到各種思潮影響的機會卻大大增加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學生受主流價值觀影響教育的作用。
第二,外部勢力有意識對校園開展?jié)B透,爭奪學生。當前,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各種外部勢力都企圖滲透進校園,達到各自不可告人目的。有的是基于商業(yè)目的,打著做兼職、開講座等名目開展廣告推銷;有的是基于宗教目的,在校園搞秘密傳教;有的打著志愿服務等幌子,在大學生中搞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一些所謂非政府組織鼓動學生認識所謂“社會陰暗面”、參加他們組織的所謂社會實踐等等。這些外部勢力的滲透都以新媒體的各種形式作為手段,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且不易察覺。
第三,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落后,教育隊伍的素質不能適應新媒體下的工作需要,亟需充實提高。一直以來,輔導員、思想政治課教師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線人員。輔導員隊伍相對年輕,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在新媒體手段的運用上比其他教育工作群體更好,但輔導員工作定位不準,工作任務不明確,本來應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作首位的輔導員整日忙于各種事務性工作,對于學生更像“保姆”而不是思想的引路人;思想政治課教師安于完成教學課程工作量,忽視教學質量,對于新媒體下學生的思想狀況不能有效應對,課堂內容不能回答學生的現(xiàn)實困惑,教學上也不會運用新媒體手段,導致思政課缺乏吸引力。
因此,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直面目前新媒體下高校所面臨的這些問題,也正因如此,在大學生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才顯得相當必要和緊迫。
二、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第一,從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講,教育就是要立德樹人,沒有德就不能稱其為合格的“人”。德,必然是符合社會主義的道德規(guī)范和價值追求,而不能是其他意識形態(tài)下的范疇。當前,很多學生的成績好,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強,在知識層面上評價是合格甚至是優(yōu)秀的。但是,一些學生信奉利己主義、實用主義,在社會交往、為人處事上信奉“厚黑學”,一些學生干部官僚氣十足,反映出我們在日常的教育中道德品質和精神層面的投入不足。
第二,從高校的工作實踐來看,科研、教學一般被擺在全校工作的突出位置,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這造成了工作隊伍上人心不穩(wěn),工作態(tài)度上敷衍了事,工作方法上原始單一,因而既缺乏思想政治工作應有的深度,也缺乏教育人應有的力度,更缺乏思想政治所應涵蓋的廣度。
第三,從現(xiàn)實的各種情況看,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軸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一定的后果。近幾年來,涉及大學生的違法案件時有發(fā)生,一些高學歷學生,卻缺乏基本的政治意識、法律意識、道德意識、底線意識。
三、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與方法
第一,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突破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專職人員從事的工作局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蓋了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需要高校從多個角度開展宣傳教育,打破傳統(tǒng)工作職能劃分的界限,使所有部門都能參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中。比如教務可以開設關于個人修養(yǎng)、道德禮儀方面的選修課;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可以引導學生怎樣為弱勢群體服務,開發(fā)出適合他們需要的科技產(chǎn)品發(fā)明等等,形成人人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
第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頂層設計,改革舊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使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穩(wěn)定、有底氣、有尊嚴。一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擔了主體教育任務,正是由于他們的努力,才確保了高校的穩(wěn)定,使大學生能夠保持基本的政治方向。但是,長期以來,他們的工作并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成績一定程度上被低估,回報也與工作付出存在差距。這就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凸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第三,提升教育者駕馭新媒體時代下傳播工具的能力,凝聚主流話語。一些輔導員開設了QQ群、微信群,盡管起到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但主要是立足于事務性工作,還沒有上升到有意識的思想教育。同時,缺乏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內容往往顯得空洞、單調,說教多說服力差。這需要一線工作者一方面要充分掌握新媒體的傳播特點,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另一方面要關心時事、關心社會,選取感染力強、生動鮮活的案例、話語傳播給學生,使學生通過內心的震動去理解和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豐富內容。
第四,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科學看待各種社會現(xiàn)象,充分理解各種社會思潮的實質。正如安徽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侯惠勤教授指出的,“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批判、抵制所謂的‘普世價值觀”。實際上,很多學生并不了解各種思潮的本質,特別是經(jīng)過學術化的包裝后,一些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堂而皇之的進入學生的視野,學生既缺乏理論辨別力,又缺乏社會實踐經(jīng)驗,往往容易被迷惑。實際上,很多社會思潮總是借學生對社會認識不足做文章,把一些現(xiàn)象解釋為社會主義制度問題,把一些缺陷歸結為社會主義道路問題。因此,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用鮮活的社會教育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理論、檢驗理論,這樣才能讓學生信服,才能內化成為學生的思想指南。
【參考文獻】
[1] 張立成.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研究[M].北京:北師大出版社,2013.
[2] 王泱泱.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之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網(wǎng)絡新聞傳播中的運用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楊 瑞,女,河北滄州人,現(xiàn)為南京郵電大學光電工程學院輔導員,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學生教育管理研究.
張 濤,男,安徽蕪湖人,現(xiàn)為南京郵電大學校辦秘書科主任科員,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