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飏
【摘 要】 本文通過對國內外語類六大核心期刊從1996年到2005年二十年間的關于二語寫作教學研究的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將我國二語寫作教學研究現(xiàn)狀按照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研究特點進行分類描述。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未來二語寫作教學研究應以學生特點和需求為中心進行綜合教學研究,并側重運用現(xiàn)代教育科技手段對傳統(tǒng)寫作課堂進行改革。
【關鍵詞】 大學;二語寫作教學;研究綜述;回顧;展望
一、引言
二語教學研究主要描述和解釋學習者第二語言習得過程,其目的是根據(jù)我國外語學習者的特點和需求而探究語言學習規(guī)律,由此服務于我國的二語課堂教學。而二語寫作教學研究一直是國內二語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為了把握國內學界關于二語寫作教學研究的現(xiàn)狀,本文對國內外語教學重點核心期刊從1996年到2005年的相關文獻進行分類整理,用統(tǒng)計歸納的方法梳理總結了前人的代表性研究;并結合當今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和學生特點,從文獻中選取了有代表性和指導意義的學術論文進行分析,從而找出我國二語寫作教學研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并提出可能的有效對策,為促進未來我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的發(fā)展提供微薄之力。
二、研究對象
筆者檢索了國內六大核心期刊從1996年到2005年二十年間關于英語寫作教學的研究,共計266篇。這六類核心期刊分別是:外語界,外語教學,外語與外語教學,外語電化教學,山東外語教學和外語教學與研究。
三、研究方法
在研究結果闡述中,筆者運用社會網(wǎng)絡分析,數(shù)據(jù)可視化,文獻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總結歸納二語寫作教學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并提出今后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對策。
四、研究內容
筆者在中國知網(wǎng)中按照文獻來源檢索各大核心期刊,然后以某一期刊為載體,查詢期刊內從1996到2005年間關于外語教學研究欄目下關于二語寫作教學的相關文獻,并將其分成以下兩大類:二語寫作教學方法研究和二語寫作教學內容研究。(見表1)
表1
二語寫作教學方法研究 二語寫作教學內容研究
外語界 50 16
外語教學 36 17
外語與外語教學 14 6
外語電化教學 36 13
山東外語教學 23 12
外語教學與研究 30 13
總計 189 77
1、二語寫作教學方法研究的特征分析
根據(jù)各類文獻關于教學方法研究的具體內容特征,筆者再次將論文分成以下幾類,包括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體裁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內容教學法,寫長法及其他(合作學習,指導性學習,教學各階段細節(jié)分析,背誦,英漢寫作結合教學)。(見表2)
表2
外語界 外語教學 外語與外語教學 外語電化教學 山東外語教學 外語教學與研究 總計
結果教學法 2 2 4
過程教學法 7 5 6 4 8 30
體裁教學法 7 9 5 2 4 3 30
任務教學法 3 1 3 1 2 10
內容教學法 6 1 3 4 2 1 17
寫長法 6 1 1 8
其他 8 15 13 28 9 10 83
研究結果表明:(1)二十年間,二語寫作教學研究大多集中在對傳統(tǒng)教學法的研究上,其中關于過程教學法和體裁教學法的研究最多,其次是內容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而對結果教學法的研究寥寥無幾,除一篇文獻從認知論角度專門分析了該教學法的優(yōu)劣之外(張英,2001),只在少數(shù)幾篇文獻在研究學生二語寫作能力測試和對教學法進行比較時有所涉及,多數(shù)學者認為成果教學法不再適用于當今的二語寫作課堂教學。在對各教學法的對比研究中,為了彌補各類教學法的局限性,有學者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采取綜合寫作教學法指導二語教學,如過程體裁教學法(劉寬平等,2003;姚香泓,2010);過程結果教學法(陳玫,2005)和將結果教學法,過程任務教學法等(于夕真,2007)綜合教學模式,他們另辟蹊徑,為今后的教學法研究提出了更為科學的方向。另外,國內核心期刊上刊登的關于這五類傳統(tǒng)寫作教學法的文獻主要研究了這些教學法的操作模式,而很少提及其適用條件。
(2)國內學界對于二語教學模式中的教師反饋和同伴反饋進行了細致而深入的研究,包括教師書面反饋機制,同伴互評機制,學生自評機制,并隨著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基于網(wǎng)絡的在線反饋模式研究成為了近些年來國內學界新興的研究熱點。
(3)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教育手段也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學者們還將研究重點放在了基于新技術的傳統(tǒng)二語寫作教學模式的改革上,將網(wǎng)絡與寫作教學相結合,提出借助電子郵件,筆友網(wǎng),QQ空間,人人網(wǎng),博客,等社交媒介來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王慧莉等,2001);利用數(shù)字化網(wǎng)絡教學平臺,例如清華大學開發(fā)的“體驗英語-寫作教學資源平臺”,浙江大學開發(fā)的英語智能寫作評分系統(tǒng),北京詞網(wǎng)科技有限公司開發(fā)的句酷批改網(wǎng),美國麥克勞-謝潤加州考試中心開發(fā)的Wring Road Map 2.0在線形成性寫作評價系統(tǒng)以及外研社開發(fā)的unipus英語教學平臺等賦予傳統(tǒng)寫作以新的寫作環(huán)境(于莉等,2004);使用作文自動評閱系統(tǒng)在線或基于軟件或語料庫等來評價寫作結果,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寫作評估。
(4)結合我國二語寫作課堂的教學實踐,學者們提出了諸多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法的新型教學方法,包括寫長法,環(huán)境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多模態(tài)互動教學模式等,這些研究集中在對其教學理論的闡述上,而少有對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以及教學效果的檢驗的實證研究,而對于該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產(chǎn)出水平和認知心理變化的長期跟蹤調查更是鳳毛麟角。
(5)值得注意的是,學者們在對二語寫作中母語所發(fā)揮的作用褒貶不一,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總的來說,學者們越來越關注母語寫作對于英語寫作能力提高的積極作用,認為漢語寫作水平與二語寫作成正相關并隨著二語水平的提高,母語負遷移將被抑制而發(fā)揮出促進其發(fā)展的作用,因此在二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母語的積極作用(孫鑫等,2007;王立非等2005)。
2、二語寫作教學內容研究的特征分析
在對二語寫作教學內容研究文獻進行整理時,筆者按照教學重點不同,將各類文獻分為兩大類,包括語言知識教學,元認知知識教學(見表3)。
外語界 外語教學 外語與外語教學 外語電化教學 山東外語教學 外語教學與研究 總計
語言知識 6 8 5 6 7 2 34
元認識知識 1 3 4 1 1 16
調查結果顯示:(1)在二語寫作教學內容研究中,多數(shù)學者采取實證教學的定量方法,
從學習者的寫作錯誤入手分析,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學生某一或某些語言質量問題的策略。因此,在這個領域,學者們普遍將研究重點放在語言知識教授層面上,其中寫作的微觀單位即詞匯教學是語言知識教學的研究重點(馬廣慧,2009)。
(2)Flavel將元認知知識分成個人知識,文本知識和策略知識三種(Victoria,1999),其中一些學者從個人知識入手,研究了學習者對自己寫作過程中的動機,情緒問題等的認識,以期使學習者在二語寫作課堂中得到積極的寫作體驗;還有一些學者從文本知識出發(fā),研究學習者對寫作內容和讀者的了解,提出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以提高寫作的社會性;而另一些學者立足于策略知識,研究學習者對寫作技巧的認識和使用情況,這部分研究多采取實證研究的方法,檢驗學習者謀篇布局的能力并提出培養(yǎng)策略,成為國內學界對于二語寫作元認知知識研究的一個熱門領域,應該得到重視(Halliday,1994;簡慶閩等,2003)。
五、二語寫作教學研究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在過去二十年間的二語寫作教學研究中,國內學者大多將研究視角放在教學方法研究上,這一領域研究歷史長,范圍廣,內容深刻細致??偟膩碚f,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方法包括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體裁教學法,內容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五大類;而近年興起的新型寫作教學法還包括寫長法,合作教學法,多模態(tài)教學法,指導性寫作教學法,圖示理論寫作教學法等等,為我國高校二語寫作課堂教學指引了新的方向。而在二語教學內容研究中,學者們研究角度多樣,研究內容豐富,涉獵范圍包括詞匯,句法,段落結構,語篇等語言知識,還包括元知識知識的輸入,批判性思維的養(yǎng)成以及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等方面,為二語寫作課堂的教學容量的提高了提供了有效借鑒。
而隨著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新要求的出現(xiàn)和現(xiàn)代教育科技的發(fā)展,二語寫作教學必然與學生需求和現(xiàn)代技術密不可分,由此二語寫作教學研究未來將出現(xiàn)很多新的課題,應特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既然各類教學法均存在利弊,那么它們之間的結合使用將成為未來二語寫作教學實踐的重要實驗課題;傳統(tǒng)教學法歷經(jīng)時間和實踐的檢驗,應作為我國二語寫作課堂首選的教學模式,但隨著學生學習需求多元化發(fā)展的趨勢,傳統(tǒng)教學法應適時變通取長補短地與新興的教學方法,如多模態(tài)教學,生態(tài)教學模式相結合,以保證二語寫作課堂的教學效果;(2)目前,我國正處于向數(shù)字時代轉型的新時期,教育領域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必然要與先進的科學技術相結合,因此在未來的二語寫作教學研究中,我們更應該關注以網(wǎng)絡為基礎的數(shù)字化教學模式,驗證微課,慕課等當今較流行的教學手段在傳統(tǒng)寫作課堂上的應用條件,途徑和效果;(3)教育應“以人為本”,應將研究重點放在以學生為主體的二語寫作課堂模式上,包括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需求,學習動機等方面,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關注二語寫作課堂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將教學和語境相結合,繼續(xù)細化研究內容。
【參考文獻】
[1] 張英.傳統(tǒng)寫作教學理論與主體的認知特征分析[J].山東外語教學,2001(3)61-63.
[2] 劉寬平,周業(yè)芳,曹曉燕.提高中國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J].外語教學,2003.24(6)68-71.
[3] 姚香泓.過程體裁法和成果教學法對學生寫作應用策略及寫作能力的影響[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3)30-34.
[4] 陳玫.教學模式與寫作水平的相互作用——英語寫作“結果法”與“過程法”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6)460-464.
[5] 孫鑫,項蘭.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寫作,漢語寫作及英語水平比較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20-23.38.
[6] 王立非、孫曉坤.漢語寫作能力對英語寫作質量的影響[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4)24-27.
[7] 張雪梅.大學英語寫作現(xiàn)狀之調查[J].外語界,2006(5)28-32.
[8] 于夕真,寫作認知心理過程的研究與博客大學英語寫作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2007(116)74-78.
[9] 王慧莉、高桂珍.國外專家談電子郵件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作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5)44-45.
[10] 馬廣慧.英語專業(yè)學生二語限時寫作中的詞塊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1)54-60.
[11] 張秀芹,楊莉,張宇.外語寫長法在QQ空間的應用模式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5(4)57-62.
[12] 簡慶閩.大學英語書面表達連貫性評價和缺陷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35(5)359-363.
[13] Victoria,M. An analysis of writing knowledge in EFL composing:A case study of two effective and two less effective writers[J]. Syste,1999(4)537-555.
[14] Halliday,M.A.K. An introdu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作者簡介】
張 飏(1985-)女,河北衡水人,西安工業(yè)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化、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