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霞,王雪梅
(楚雄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云南 楚雄 675000)
?
泰國北部中小學漢語教學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高 霞,王雪梅
(楚雄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云南 楚雄 675000)
由于泰國對漢語的重視,漢語教育已經(jīng)從高校推廣到了普通中小學。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和訪談法,以泰國北部21所中小學的漢語實習教師為調(diào)查對象,分別從學校、師資、教材以及教學效果等方面調(diào)查漢語教學的基本現(xiàn)狀,分析該地區(qū)中小學漢語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解決對策。
泰國北部;中小學漢語教學;現(xiàn)狀;問題
泰國漢語教學經(jīng)歷曲折坎坷,直到2001年,漢語才正式進入泰國教育體系,隨后,漢語在泰國受到了空前的重視。除了高校、職業(yè)學校,泰國的中小學也陸續(xù)開設了漢語課,基礎教育階段的漢語教學是泰國漢語教學中規(guī)模最大的階段。(據(jù)朱拉隆功大學亞洲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調(diào)查,泰國華文教學人數(shù):中小學階段有328700人,高等教育約20800人,職業(yè)教育約56365人,非正規(guī)教育約49790人。)[1](P1)吳應輝[2]、寸雪濤[3]等總結了泰國漢語教學的歷史、政策。潘素英研究了泰國中小學漢語課程大綱;陳記云[4]、陳秀珍[5](P2-15)等從宏觀分析了泰國漢語教學的狀況;朱霄[6](P7-53)、王宇軒[7]嚴鈺[8]、劉美玲[9](P5-18)、苗晶雨[10](P6-52)、范瑋、易青媛[11]、馮忠芳[12](P19-24)汪向[13]等從教學大綱、教師、教材、教學等方面研究了泰國中小學的漢語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這些研究多以中部、南部、東北部為研究對象展開。許志惠基于對泰國北部地區(qū)清邁府、清萊府和大谷地、美斯樂等華人村的考察,分析了泰北地區(qū)華人的華文教育現(xiàn)狀[14]。除此之外,鮮有對泰國北部中小學漢語教學情況的研究。
表1 泰北21所中小學校情況
本文以泰國北部清萊府、帕夭府、帕府和南奔府的21所中小學(見表一)為對象,調(diào)查在這些學校任教的泰國本土教師14位、漢語實習教師33位、漢語志愿者教師13位及120名學生,以問卷調(diào)查、訪談的形式,調(diào)查這些中小學漢語教學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調(diào)查結果為泰國漢語教學提出相應的建議。
二戰(zhàn)之后,由于政治原因,許多華人移居泰國北部。此地離中國最近,是泰國面向中國的橋頭堡,可以說泰國北部地區(qū)有著漢語教育的獨特優(yōu)勢。然而隨著華人華僑陸續(xù)加入泰國國籍,為了達到文化的同化作用,1989年以前泰國政府一直遏制華文教育。
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中泰兩國在經(jīng)濟貿(mào)易方面往來日益頻繁。意識到漢語對于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泰國政府于1992年宣布取消《外語教學與新成立華文學校政策規(guī)定》,允許民間成立外語學校以及教授任何外語,使?jié)h語首次與其他外語享有同等地位,并允許中國國籍漢語教師到泰國任教。1997年,漢語進入泰國高中階段的“漢語班”,1998年泰國高等教育部宣布漢語可以作為高考外語考試的科目之一。進入21世紀后,泰國漢語教學從此進入政府促進時期。2001年,泰國教育部頒布了《2001年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漢語課程首次作為泰國國家教育課程中的一門外語,正式進入了泰國基礎教育體系[1](P39-40)。2006年泰國政府頒布了《泰國促進漢語教學以提高國家競爭力戰(zhàn)略規(guī)劃(2006-2010年)》,提出了泰國漢語教學的總體戰(zhàn)略規(guī)劃等,這一系列政策使泰國北部中小學的漢語教學與其他地區(qū)一樣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發(fā)展。
如今泰國北部地區(qū)漢語教學比較突出的地方是從華人積聚的地區(qū)輻射開來的,比如清萊府的清孔縣。此地華人多,因為有華人村的漢語教學傳統(tǒng),許多學校的漢語辦學歷史都比較長,漢語水平較高的學生也較其他地區(qū)多,漢語教學在這里受到很高的重視,甚至超過英語,成為此地的第一外語。泰國教育部2005年專門制定了漢語教學新政策,計劃在2008年前在2000所泰國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程,泰北地區(qū)中小學漢語教學的開展也自此興盛,這為該地區(qū)高校漢語教學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然而中小學漢語教育起步較晚,漢語教學資源缺乏,各校各行其是等問題阻礙著該地區(qū)中小學的漢語教育。
(一)師資隊伍情況
從師資隊伍來看,漢語教師包括中國國籍漢語教師和泰國本土漢語教師。21所學校中只有39%的學校有固定的漢語老師,其中28%是泰國本土漢語教師,而大多數(shù)學校沒有。中國籍老師包括一部分漢語志愿者和楚雄師范學院對外漢語專業(yè)實習老師,實習教師有33位,分別分配在十六所中小學任教半年。半年后,只有71%的學校有教師接任,由漢語志愿者來接任的學校占42%,其余29%的學校由本校的泰國漢語教師接任。楚雄師范學院的實習教師一般是一年一波,沒有教師接任的學?;旧嫌幸粋€學期不會開設漢語課,只有等中國漢語教學實習生的到來,漢語課才能正常開始。
(二)專業(yè)素質(zhì)和教學經(jīng)驗
漢語志愿者和實習教師在國內(nèi)大學學習期間,系統(tǒng)學習了專業(yè)知識及對外漢語教學相關理論,楚雄師范學院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實習生還學習了至少1年以上的泰語,并具備了一定的中華才藝能力。大部分漢語志愿者和81%的實習老師表示能或者基本能用泰語向?qū)W生解釋教學的相關內(nèi)容,少數(shù)老師表示能用泰語解釋一部分教學內(nèi)容,對這些老師來說語言障礙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對于泰國本土漢語教師來說,考慮到中小學學生的漢語水平有限,這些老師們都不會采用純漢語授課。他們的漢語水平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沒有多大的問題,語音不夠純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大多數(shù)泰國本土漢語教師會選擇與泰國的華僑用漢語交流以練習漢語,而泰國北部的華人華僑大多數(shù)都是從云南遷移過去的,他們使用的漢語大多都是云南方言,因此這些本土漢語教師的漢語語音也受到云南方言的一些影響。
(三)教學經(jīng)驗及教學方法
實習教師基本上是一個人上多個年級的課。從教學經(jīng)驗來看,本次接受調(diào)查的漢語實習教師中,除少部分去泰國前給留學生授過幾個月的初級漢語課外,其余的幾乎都沒有什么教學經(jīng)驗。泰國本土漢語教師中有60%的教師有五年及以上的授課歷史,教學經(jīng)驗比較豐富,40%的教師從教五年以下,經(jīng)驗還不是很豐富,但總體都要比中國的實習生豐富很多。從教學方法的使用情況來看,56%的老師表示能根據(jù)不同年級的不同學生而有所區(qū)別,44%的老師在不同年級授課則是大同小異,而且?guī)缀鯖]有人能根據(jù)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生使用很合適的教學方法即因材施教。不同年級的學生肯定在各方面都有區(qū)別,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肯定也不一樣。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漢語老師的自身素質(zhì)有待提高。
(四)課堂管理能力
據(jù)調(diào)查,對于泰國學生的課堂紀律,79%的老師表示一般,勉強能開展教學;13%的老師認為通常比較不好管理、比較亂,這部分老師主要教授的是小學生;認為課堂紀律還可以的老師只占8%,他們教授的是漢語水平較好、對漢語學習興趣也濃厚的高中學生。通過訪談筆者了解到課堂紀律普遍較差的原因是:一方面,中國漢語教師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和泰國教師的不一樣。比如一堂課在開始教學任務之前,泰國老師往往會用游戲、唱歌等活動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中國教師剛開始的時候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組織泰國那些“調(diào)皮”的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對泰國中小學課堂了解不夠使得中國漢語老師們的課堂管理能力普遍比較弱。
(一)教材的使用情況
21所泰北中小學校中,使用最多的教材是《體驗漢語》,約占學??倲?shù)的33%。這本教材是國家漢辦和泰國教育部一起合編的,該教材用泰語注釋語言難點,以傳統(tǒng)的一般練習、突出實踐性的任務型練習和課堂綜合式活動讓學生體驗漢語學習。有5所學校使用《快樂漢語》,約占學??倲?shù)的24%,該教材不太受師生的歡迎。另外5所學校使用的是泰國本土漢語教師所編寫的漢語教材,分別叫《漢語教材》、《小學漢語》、《中國的教科書》、《漢語教程》、《快樂學中文》、《創(chuàng)智漢語》,約占學??倲?shù)的24%。有的學校教材比較多樣化一些,如南奔府的王帝吉中學,初一使用的是朱拉隆功大學亞洲研究所中心編寫的《職業(yè)基礎華語1》,初二的是《快樂漢語》,初三的是《體驗漢語》,高一的是《體驗漢語》、《漢語教程1》,高二的是《體驗漢語》、《漢語教程2》,高三的是《體驗漢語》。
有6所學校沒有教材,約占學校總數(shù)的29%,需要漢語老師自編教學內(nèi)容。自編教材普遍存在缺乏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科學性的問題。
(二)教材的配套資料以及注釋所用的語言
《體驗漢語》是這些教材中配套資料最好的一部,有配套的練習冊、教師用書及音像資料,其次是《快樂漢語》。而泰國本土漢語教師所編寫的漢語教材幾乎都沒有配套的練習冊、教師用書及音像資料。教材配套資料能使?jié)h語教學更好地得以實施,同一個主題可以被拓寬,配套資料的缺乏是泰國漢語教師編寫教材的缺陷。
關于教材的注釋所用的語言,《體驗漢語》的最新版本有漢語、泰語雙語注釋,老一點的版本都是泰語注釋;《快樂漢語》最新版本是泰語注釋,老版本是英語注釋。英語注釋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這本教材的難度;泰國本土漢語教師所編寫的漢語教材注釋都是用泰語。
(三)漢語教師自編教學內(nèi)容的相關情況
對于那些沒有漢語教材的學校,漢語教師需要自編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自編的內(nèi)容來看都有詞匯、句子、對話,沒有短文。詞匯涉及到常見名詞如:水果、家具、顏色等。對話主要涉及到簡單的日常用語如自我介紹、時間表達等。這些自編教材的練習涉及到認讀、分角色對話、游戲練習、漢泰互譯等。
據(jù)調(diào)查,由于教師的精力、能力很有限,同時教師也考慮到學生的漢語水平都不高,所以無教材的學校差不多用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教授所有年級的現(xiàn)象很普遍。
(一)漢語開課歷史
所有學校的漢語開課歷史都在三年以上,三到六年的占學校總數(shù)的81%,這是泰國政府全面啟動中小學開展?jié)h語教學以來的結果。有四所學校漢語辦學歷史較長,分別為:會所中學16年,清孔中學17年,清孔小學13年,清孔露娜學校17年。這幾所學校都在華人村,學生的漢語水平也會相應高些,學校漢語辦學條件也較成熟些,相比之下,泰國北部其他的大部分中小學漢語教學差不多都是2008年開始,漢語辦學條件還不成熟。
(二)漢語課的課程性質(zhì)
從漢語課的課程性質(zhì)來看,約41%的學校設置的是必修課,同樣比例的學校設置的是選修課,約18%的學校將漢語課定位為興趣課。以王帝吉中學為例,初中三個年級的漢語課全部是選修課,高中三個漢語專業(yè)班是必修課,其余各班都為選修課。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校對漢語課的定位還普遍不高。從漢語課課型來看,87%的學校沒分課型或者只開設綜合課,或者只開設漢語口語課,只有13%的學校分了課型,如帕府的Sungmen Chanupatham學校初一到高三年級都開設漢語課,初中有《漢語綜合課》和《漢語文化課》,高中有《漢語綜合課》、《漢語文化課》、《口語課》、《聽說課》和《讀寫課》。
(三)漢語課時數(shù)
從開辦漢語課的年級以及每班周課時來看,如圖1所示,小學低年級(1-3年級,下同)的班級平均周課時是1.2節(jié),小學高年級(4-6年級,下同)的班級平均周課時是1.4節(jié),初中的平均班級周課時是1.8節(jié),高中的班級平均周課時是4節(jié)??傮w情況是隨著年級的升高而上升。只要有高中部的學校都比較重視漢語,每班周課時普遍較高,四節(jié)左右,如南奔府的王帝吉中學。而對于有小學部和初中部的學校來說,初中的周課時普遍比小學的多。清萊府美康小學、帕府瓦西多學校和帕夭府德才中學等學校小學的低年級和高年級開設漢語課周課時也不一樣,小學高年級是低年級的兩倍。說明這些學校對高年級的漢語重視程度高于低年級的。
圖1 平均每班漢語周課時(節(jié))
圖2 英語和漢語平均周課時數(shù)
(四)教學設備在漢語課上的運用
39%的學校沒有多媒體設備,61%的學校教室有多媒體,但是從漢語課上的運用情況來看,只有20%不到的漢語老師常用多媒體進行教學,41%的老師很少利用多媒體進行漢語教學。運用視頻、音頻等對語言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圖2也反映出多數(shù)漢語教師不擅長于運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教學素質(zhì)有待提高,而對于沒有多媒體的學校,漢語教學效果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五)開展?jié)h語文化活動的情況
據(jù)調(diào)查,在實習的整個學期期間,81%的學校沒有開展過中華文化活動,19%的學校開展過。開展的漢語文化活動有漢語演講比賽、東盟節(jié)上的中華文化學習和表演,包括中國茶道、中國美食,中國服飾等。個別學校有專門的中華文化課程,如帕府瓦西多學校專門留出三天的時間讓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部的學生集中學習中華才藝,由中國老師以及泰國本土的漢語老師來教授。主要包括:中國菜、剪紙、刻紙、做燈籠、學中國歌、中國功夫、中國墨畫等。南奔府王帝吉中學每年一次的春節(jié)活動很隆重,主要有音樂舞蹈、中國特色手工品制作、舞獅子等,并參加孔子課堂舉辦的漢語文化活動。這樣的活動有助于學生感性認識、了解中國文化,并提升對漢語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活動還提供了一個把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播出去的機會,同時督促漢語任課老師提升中國文化修養(yǎng),這從一定程度上又能反哺漢語教學的趣味性和專業(yè)性。
(六)英語課的周課時設置以及英語課程和漢語課程的對比分析
在泰國,英語和漢語同樣都是作為外語進行教學,然而英語課的受重視程度比漢語高得多。首先,從班級平均周課時數(shù)來看,小學低年級英語班級平均周課時為2.5節(jié);小學高年級為4節(jié)左右,初中為5節(jié)左右,高中為5.5節(jié)??傮w說來英語的周課時數(shù)都比漢語的高。小學高年級和高中,這兩種語言的課時數(shù)相差小一些。而小學高年級以及初中,英語課時數(shù)差不多是漢語的三倍;第二,從課程性質(zhì)來看,英語是必修課,而漢語課只有大約41%的學校將其定位為必修課;第三,從課程類型來看,英語一般都有開設口語課和綜合課,而漢語類型較單一;第四,從師資力量來看,每一所學校都有固定的英語老師,數(shù)目起碼都是三位以上,絕大多數(shù)是泰國本土老師。如南奔府的王帝吉中學有13位英語教師,其中就有8位是泰國本土教師,5位外教。相比之下,漢語教師資源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學校有固定的漢語老師,而且固定的漢語老師的數(shù)目一般不會超過2位,如南奔府王帝吉中學的漢語教師有3位漢語教師,2位是泰國本土教師,1位為漢語志愿者。以上情況說明英語課在泰國北部中小學受到的重視程度比漢語要高,訪談中,我們還了解到有的學校要求漢語老師不給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授拼音,因為擔心學生會將拼音和英文字母弄混淆,這將不利于英語的教學,比如辦大答拉學校。綜合這些情況可知泰國開展中小學漢語教學已經(jīng)快十年,但是其地位遠不能挑戰(zhàn)英語的壟斷地位。
(一)學習漢語的學生人數(shù)以及比率
我們調(diào)查的21所中小學的學生人數(shù)是19372人,學漢語的人數(shù)是10590人,學習漢語的學生比率為54.6%。泰國很多學校都有從幼兒園、小學、初中甚至高中,幼兒園的學生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圍之內(nèi)。據(jù)調(diào)查,有小學部的學校小學每個年級都開設了漢語課,如帕府邁康小學;初中和高中大部分年級也開設漢語課,如帕夭府清康中學;有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撒哈撒瑟撒學校,只有高中部開設漢語課,此校學習漢語的學生比例最低,只有10%。經(jīng)過訪談,我們了解到這個學校大部分年級未開設漢語課的原因是漢語老師不夠。除了來自中國的實習教師以外,此校沒有固定的漢語教師。
(二)學生的漢語基礎
學生的漢語基礎總體來說比較薄弱。據(jù)調(diào)查,58%的學生是零基礎,29%的學生是初級水平,13%的學生是中級水平。學生具備中級水平的學校都是中學,如清萊府清孔縣的華人村附近的中學,這些學校開辦漢語課的歷史較長一些,辦學條件也比較成熟。
(三)學生的漢語學習、練習環(huán)境
學生的漢語學習環(huán)境、練習環(huán)境與周圍的華僑、漢語多媒體教學以及漢語電影、電視等有關。泰國北部的華人大多集中在清邁和清萊市,而我們的調(diào)查對象中,清萊府清孔縣的華僑較多,這些地方的學生擁有比較優(yōu)越的漢語環(huán)境,漢語水平也普遍較其他地方學生的高。除清孔縣外,其他地方學校的附近都沒有什么華人。至于中國電影、電視對泰國中小學生的影響比較小,很多學生僅知道鄧麗君和成龍。除了那些華人村外,學生說漢語的機會僅限于和漢語老師直接的交流,而漢語老師的缺乏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練習漢語口語。
(一)教學效果
從問卷調(diào)查及訪談中了解到,漢語課堂紀律亂,導致老師無法正常完成教學任務,更別說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原因為:第一,泰國中小學注重“快樂學習”的教育理念,因此學生在課堂上比較隨意、松散,比中國學生貪玩、調(diào)皮。中國實習教師剛開始的時候在課堂管理上習慣于沿用中國的傳統(tǒng)方式:老師講,讓學生邊聽邊做筆記,這樣的方式讓泰國的學生無法適應;其次是漢語教師很少做到因材施教,不能有效地使用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教學方法,這樣不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再者多媒體教學并沒有被普遍地運用于漢語教學之中,比較單一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失去許多聽說、模仿漢語的機會。以上幾個方面使得漢語教學效果剛開始的時候不好,后面隨著不斷地摸索、學習,當實習教師掌握了泰國的教學方式以后,情況開始好轉。
根據(jù)調(diào)查以及訪談,筆者了解到除少數(shù)學校外,大部分學校僅以學生的期中、期末考試測評學生的漢語水平及老師的教學,而且考試形式也很隨意,筆試、口試都可以,隨后該漢語老師對試卷進行批改、打分。學生的漢語學科成績包括三部分:期中成績、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課堂表現(xiàn))或作業(yè)成績,其中平時成績占的比例較高。相比之下,南奔府王帝吉中學對教師、學生的評估方案比較完備一些:除了期中、期末考試外,還要看學生參加相關漢語比賽的結果、參加全國漢語考試的成績及參加漢語活動(如春節(jié)活動)的情況等。
(一)漢語師資方面存在的問題
1.缺乏師資
據(jù)調(diào)查,有固定漢語教師的學校只占39%,沒有固定教師的學校只有等有中國志愿者或?qū)嵙暯處煵拍荛_展?jié)h語教學。
2.漢語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流動性大
泰國本土的漢語教師很少,根據(jù)調(diào)查研究,只有27%的學校有泰國本土漢語教師。而中國的漢語教師不管是學校聘請的或是國家漢辦派出的公派教師、漢語志愿者以及中國的實習生都是任期滿了就離開,一般來說時間是五個月到三年不等,這樣使得漢語教師隊伍流動性太大。
3.教師素質(zhì)有待提高
從教師問卷、訪談中反映出教師主要存在缺乏課堂管理策略、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我們以“不滿意的漢語教師”為題對120名幼兒園——中學階段的泰國學生做了問卷調(diào)查及訪談(幼兒園及小學低年級學生使用訪談方式),調(diào)查泰國中小學生對漢語教師不滿意的地方,經(jīng)過統(tǒng)計、歸納、甄別后有共29條,見表2:
表2 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調(diào)查表明,漢語教師在因材施教(對不同階段教學對象采用不同教學策略)、課堂管理、多媒體的運用、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性、自身漢語知識儲備等方面都需要大大地提高。學生對教師不滿意的地方也是我們在培養(yǎng)師資過程中應幫助、提醒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學生時要注意改正的,否則也勢必影響教學效果。
(二)教材方面存在的問題
教材方面存在的問題比較嚴重的是大多數(shù)學校沒有可供選擇的合適的漢語教材,有的學校甚至沒有教材。教材的不合適體現(xiàn)在:難度太大、不貼近生活等。有的漢語老師表示學校即使有教材也難度太大,不適合學生學習,因此他們會放棄使用原有教材,自己編寫一些簡單的、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來展開教學。然而根據(jù)我們的研究,好的教材并不是不存在,比如《體驗漢語》的最新版本就比較適合泰國中小學生,然而選擇這本教材的學校只占學??倲?shù)的33%。
(三)學校方面存在的問題
學校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漢語教學不夠重視。從漢語的課程性質(zhì)、課程設置、漢語課開設的年級、漢語班級平均周課時以及漢語課和英語課的比較可以看出:首先是許多學校不注重小學低年級的漢語教育,導致學生漢語基礎非常薄弱,學過幾年漢語后差不多為零基礎;其次是學生沒有足夠的漢語課程,無法充分地學習,和英語比起來,漢語水平要弱很多。當然這和泰國政府的政策是息息相關的。只有當泰國政府更加重視中小學的漢語課程,漢語教學才會得到提升。
(四)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是課堂紀律散漫,對漢語學習的積極性不夠高。前面說到過這和泰國中小學的教育理念以及中國老師不熟悉泰國的課堂管理方法有很大的關系。
經(jīng)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泰國北部地區(qū)中小學的漢語教學問題存在于教師、教材、學校、課堂管理、教學質(zhì)量評估等幾個方面。對此,我們建議如下:
(一)加強漢語教師隊伍的建設
漢語教師隊伍的建設包括泰國本土漢語教師的培養(yǎng)以及流動漢語教師(對非穩(wěn)定中國漢語教師的統(tǒng)稱)的素質(zhì)提升。
首先,泰國政府應加大教師培養(yǎng)計劃力度,爭取早日實現(xiàn)漢語教師本土化的目標。就像今日泰國的英語教師一樣,不再依靠國外的教師隊伍的接濟。
其次,著力培養(yǎng)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學生的整合連貫教育教學能力,即在整體把握國際漢語教師專業(yè)技能共性的基礎上,對幼兒園漢語、小學漢語、初中漢語及高中漢語教師的培養(yǎng)進行整體融合、全面貫通、統(tǒng)一培養(yǎng),強調(diào)整個基礎教育各階段漢語教學技能與突出的某一階段相結合,并力求做好每個教學階段的銜接,最終能讓學生畢業(yè)后能夠掌控整個基礎階段對外漢語教師所需的基本能力結構,很快適應并熟練完成各階段的漢語教學任務。
(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學生及國際漢語教師應加強學習的方面
我們以“我喜歡的漢語教師”為題對120位幼兒園——中學階段的泰國學生做了問卷調(diào)查及訪談(幼兒園及小學低年級學生使用訪談方式),這些學生對“理想漢語教師”的評判標準有41條,除“漂亮”、“溫柔”等19條個性標準外,其余均為教師的教學能力標準,如:“教學氣氛輕松快樂”、“好聽的普通話”等22條,見表3。
表3 泰國中小學生對漢語教師教學的期望標準
從調(diào)查結果分析,泰國中小學生對漢語教師的評價標準非常全面、細致,除教師個性標準外,教師教學能力標準是漢語教師所應該具備的,其中部分標準也包含在《國際漢語教師標準》中。
漢語職前教師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學生應該把以上標準作為努力的方向,同時,加強泰國中小學課堂管理策略的學習。對于課堂管理,我們建議延長崗前培訓時間,加大培訓力度,讓職前教師在上崗之前就對泰國學生的特點、泰國的教學方式、泰國課堂管理技巧等有所了解。同時,實習教師在見習期間多觀摩泰國老師上課,多學習他們的管理方式。泰國的課時安排有個特點,沒有課間休息時間,課與課之間是相連的,一堂課的開始剛好是上一堂課的結束,學生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進入學習狀態(tài),泰國老師們這個時候就會用一些游戲讓學生放松,接下來慢慢過渡到該課的學習。只要多聽泰國老師的課,就可以掌握這種導入法,能有效避免學生亂成一鍋粥的現(xiàn)象。
(三)漢語教材的合理選用以及科學編寫
教材的選用方面,《體驗漢語》的最新版本是目前最值得推薦的漢語教材。它是國家漢辦和泰國教育版一起合編的教材,有漢、泰語雙語注釋,而且難度適中,兼顧趣味性、泰國生活場景為一體,深受老師和學生的喜愛。對于沒有漢語教材的學校,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訂購《體驗漢語》,當然,如果學?;蛘邼h語教師一定要自己編寫教材,這本教材也可以作為很好的參考,同時編寫教材之前,編寫者應該對相關知識做一定的了解,而且應該避免一本教材上遍全校的這種現(xiàn)象。
(四)盡快制定泰國中小學漢語教學大綱
2001年泰國政府在《基礎教育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科目,但實際上,泰國在12年制基礎教育階段中,漢語教學缺乏連續(xù)性,沒有從小學到中學各自階段的標準化漢語教學大綱,也沒有一個小學、中學彼此銜接的標準化漢語教學大綱。沒有一個綱領性文件作為指導,教師的教學就會自行其是,毫無章法,影響教學效果。我們在調(diào)查中也得知,因為無教學大綱,教師在教學中以相同的內(nèi)容教授給不同階段學生的現(xiàn)象很普遍。因此,泰國方面應盡快制定中小學漢語教學大綱,保證基礎教育階段漢語教學效果的整體性、連貫性。
(五)建立教學評估體系
泰國的中小學校應該建立相應的漢語教學評估體系。包括漢語教師的評估方案以及學生漢語水平檢測方案。只有這些方案的建立才有助于漢語教學的規(guī)范化、漢語教學效果的提高。
[1]潘素英.泰國中小學漢語課程大綱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2]吳應輝,楊吉春.泰國漢語快速傳播模式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8,(4).
[3]寸雪濤.從泰國政府政策的變化剖析當?shù)厝A文教育的發(fā)展歷程[J].東南亞縱橫,2006,(8).
[4]陳記運.泰國漢語教學現(xiàn)狀[J].世界漢語教學,2006,(3).
[5]陳秀珍.泰國漢語教學現(xiàn)狀及展望[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6]朱霄.泰國公立中學漢語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7]王宇軒.泰國中小學華文教育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華文教學與研究,2008,(4).
[8]嚴鈺.泰國南部漢語教學現(xiàn)狀及其存在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版),2007,(4).
[9]劉美玲.泰國華校小學漢語教學現(xiàn)狀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10]苗晶雨(Sutalak Siangproh).泰國東北部地區(qū)中小學漢語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11]易青媛.泰國南部漢語教學歷史與現(xiàn)狀[D].云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12]馮忠芳,吳應輝.泰國清邁府中小學漢語教學調(diào)查研究[J].昆明: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9,(4).
[13]汪向.泰國中學漢語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J].語文建設,2012,(11X).
[14]許志惠.泰國北部華文教育的現(xiàn)狀與前瞻[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
(責任編輯 徐彩玲)
On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North Thailand
GAO Xia & WANG Xueme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ChuxiongNormalUniversity,Chuxiong, 675000,YunnanProvince)
With Thailand’s increasing emphasis of Chinese, Chinese education has been promoted from the universities to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ased on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ese education from teacher, Chinese teaching history, teaching book and teaching effects in 21 schools in North Thailand and offers solutions.
North in Thailand;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團隊子課題“教師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ZHXM1412;楚雄師范學院“整合連貫型”師范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項目“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整合連貫型’人才培養(yǎng)‘專業(yè)實踐課程’體系與教學內(nèi)容的改革與實踐。
2016-04-23
高 霞(1968—),女,楚雄師范學院外語教育與跨文化交際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第二語言習得、英語國家語言文化研究。
G633.303
A
1671-7406(2016)07-00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