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欽云(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貴州貴陽 551400)
?
影響體育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
朱欽云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貴州貴陽 551400)
摘 要: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最基本的組成部分,貫穿每一個學生學習生涯的始終,學校教育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和智力的開發(fā)至關重要,而體育教育教育作為最基礎的教育之一,不但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生涯中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運動習慣,還有助于學校教育培養(yǎng)和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全面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興趣是21世紀學校體育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從而,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通過對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激發(fā)和培養(yǎng)的意義、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因素,以及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激發(fā)和培養(yǎng)的途徑與方法的探討,以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有效提高,以利于體育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這樣,才能使學生較好地學習和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養(yǎng)成經(jīng)常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終身受益,才能使學生身心素質(zhì)得以全面而和諧的提高和發(fā)展。
關鍵詞:體育教學 學生興趣 途徑與方法 培養(yǎng)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個人對客觀的選擇”,“是對一定對象的心理傾向”,“是一個人力求接觸、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和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根據(jù)心理學的觀點,可以把學生的體育興趣理解為:學生從事體育(或體育中某一種內(nèi)容)學習與鍛煉的心理傾向或選擇。體育興趣是學生從事體育學習和鍛煉的內(nèi)在壓力,是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積極性“在積極、在活躍的一個心理因素”。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化,在體育教學中生發(fā)現(xiàn),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yǎng),成為影響課堂教學質(zhì)量好壞的主要因素。該文通過對中學生的體育課興趣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了有關體育教學的諸多問題,希望與廣大專家和從事體育教學的教師朋友們共同商討,共同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事業(yè)得到長足發(fā)展,在競技體育方面,在穩(wěn)固傳統(tǒng)強項的同時,也在逐步延伸到其他項目上,呈現(xiàn)多點開花、百花齊放,彰顯體育強國的風采;學校體育也在探索中不斷發(fā)展,朝著更加科學、更加規(guī)范的方向前進。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脫鉤、體育課被弱化和邊緣化致其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學生體質(zhì)健康水平30年來持續(xù)下滑。國家顯然也意識到這一問題,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對整個體育只提出一句話:“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強健體魄”;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針對健康中國說到:“每天都有人為健康中國奮斗,請珍惜身邊提醒你運動的人”?!稕Q定》的下發(fā)和總理的講話讓體育人為之振奮、眼開眉展,標志著體育與健康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上。同時,可見國家層面還是認為競技體育、社會體育、體育產(chǎn)業(yè)、全面健身等領域的問題遠沒有學校體育尤其是學生體質(zhì)健康問題嚴重。
2.1 體育課成為“三無七不”的溫柔課
所謂“三無七不”體育課,是指在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無強度、無難度、無對抗(三無);不出汗、不喘氣、不臟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傷、不奔跑(七不)的現(xiàn)象。體育課的強度不夠,達不到學生在體育課上鍛煉身心的目的;在一些運動技能較高的項目教學上,教師淡化運動技能,使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一種簡單的完成狀態(tài),提不起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為避免發(fā)生意外,以至于沒有產(chǎn)生一定的身體對抗、碰撞,使學生不能體驗到對抗帶來的身體不適應,從而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在“三無七不”溫柔體育課的培養(yǎng)下,學生不再出汗、不再喘氣、不在臟衣,無法體驗在體育活動中帶來的樂趣以及成就感,導致對運動喪失興趣。長期以往,以至于學生的心肺耐力水平不斷下滑,體質(zhì)下降而引發(fā)的肥胖率、近視率上升,“三高人群”年輕化等青少年學生體質(zhì)健康狀況明顯上升。
2.2 現(xiàn)行教材的內(nèi)容和課時安排上存在著問題
有一些教學內(nèi)容在小學時學,在初中、高中、大學還在重復,又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該項目技術動作(如鉛球教學)。有的教學內(nèi)容有一定的難度,而教材課時安排又不夠,不能讓大多數(shù)學生真正掌握教學內(nèi)容,造成多數(shù)學生完不成學習任務,有的是剛有點興趣、有的是還沒明白怎么回事就不學了,致使有的學生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這課上的沒意思,逐漸產(chǎn)生厭煩心理或漸漸失去上好體育課的信心,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有時這樣的情況也能影響到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2.3 受中國傳統(tǒng)舊思想的影響
中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科舉制度一直是歷朝歷代選才的重要途徑,一直把“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傳為佳話,致使重文輕武的思想根深蒂固。改革開放以后,人們又開始普遍相信“學會數(shù)理化,走遍全天下”的觀念,這種觀念雖然把“孔孟之道平天下”舊觀念取代,但是它仍然無法擺脫智育是教育重中之重的思想。這種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間接影響著現(xiàn)代教育,在潛意識里很多家長認為只要主要文化課學好就行了,包括體育在內(nèi)的副科,學好學壞無所謂,重知識、輕德育;重書本、輕實踐;重分數(shù)、輕能力,導致一切為了考試開綠燈的,非考試科目為考試科目讓路,甚至取消體育課。許多學生應有的體育鍛煉時間被家長剝奪了,同時又向?qū)W生們灌輸了反面的思想,使學生對上體育課的態(tài)度輕視甚至冷淡,在完不成體育學習任務時,都缺乏應有的恥辱感,更別談上體育課的興趣了。即使有的家長認識到有一技之長的好處,也會先考慮音樂、美術、電腦、書法、舞蹈、英語等特長生的培養(yǎng),就算培養(yǎng)體育特長也是選體校或有體育傳統(tǒng)的重點學校,還是以考學或加分或獲得名利為目的,對上好體育課起不到積極作用。
2.4 教師素質(zhì)不高
這里教師分為體育教師和其他任課教師兩方面。體育教師方面主要有教師自身業(yè)務水平不高,教學基本功不扎實;教學方法缺乏科學性、新穎性;教師工作責任心不強(如“放羊現(xiàn)象”、“亙古不變的準備活動”);教學重點沒放在體育課教學上等因素,導致學生的上課興趣逐漸淡漠。其他任課教師(包括個別校領導)方面指:觀念落后,不重視體育,不支持學生參加體育活動,進行反面教育,使多數(shù)學生同他們一起認為,上體育課是沒有用的,會影響學生的文化課的學習。這方面的影響有時是巨大的,它能直接影響到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2.5 學校體育工作繁重,導致體育教師無法把教學重點放在課堂上
由于學校的體育活動較多,如:廣播操、運動會、越野賽、課外體育鍛煉、體育達標等,體育教師要協(xié)助學校全面組織計劃實施,造成體育教師的精力被消耗了大部分。有的學校注重名利,把體育訓練被放在很突出的位置上,使得有些教師根本無心教學。再者,為應付各種檢查、驗收,要放棄正常的教學任務,去完成學校安排的計劃任務。這些都是影響課堂教學,影響體育課興趣的重要原因。
在學校體育工作中最影響課堂教學的,就是落實《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尤其是《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測驗工作。由于《標準》的測試項目和評定指標多是針對與運動相關的身體素質(zhì)而設計的,注重與運動相關身體素質(zhì),不注重與健康相關的身體素質(zhì),這樣在正常的體育課教學中出現(xiàn)了應試化現(xiàn)象。測試工作大多數(shù)在課堂上進行,測試過程中,需要測試的項目多,使得教師的工作量巨大,反而使得正常的教學工作被耽擱延誤。與此同時,因為測試項目往往都是體育運動類的項目,容易出現(xiàn)為應付測試而教學的現(xiàn)象,即測試什么項目就教什么項目,測試什么項目就練習什么項目的怪像。鑒于此,這些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了體育正常教學的進行,不被要求測試的項目完全被拋棄,應當讓學生掌握的最基本的體育知識、體育技能完全不能滿足要求,導致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課時被占用,教學目標不能達成,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上要完成達標、體育課成績、體育合格標準的測試和評定等多項任務,還有中考任務,測試項目相互重復,計算復雜,工作量大,還要應付每年的上報、評比、表彰等工作,再加上其它的體育工作,體育教師的工作十分繁重,所以就有大部分教師占用體育課來完成這些任務,嚴重影響體育課堂教學。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它使人對事物產(chǎn)生感情,有了感情,辦事情才容易成功,它是一切成就個人成才的起點。通過以上理論與實踐的分析論證,只有通過改進教學方法與不斷更新教學手段,選擇新穎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正確合理的引導,是培養(yǎng)中學生體育興趣的重要途徑,體育教師在課堂或者課外都要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宜的體育運動文化氛圍,堅持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的原則,切實得做到以培養(yǎng)中學生體育意識為基礎;以培養(yǎng)中學生體育興趣為根本;以培養(yǎng)中學生體育運動鍛煉健身為目的;切實的搞好體育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杜蘭杰.論體育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127-128.
[2]丁文武.培養(yǎng)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EB/OL].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網(wǎng).
[3]楊過江.體育興趣與培養(yǎng)[J].陜西教育,2005(12).
[4]葉鋼.體育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J].陜西教育:教學,2005(12):46.
[5]黃欣加,汪人文,吳瑋,等.高校體育文化與素質(zhì)教育[J].體育與科學,2004(3):77-78.
[6]李梁,鮑志宏,季瀏.大學生體育學習動機與激發(fā)的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4(3):73-76.
[7]曾紅卒.論高校體育對大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J].體育與科學,2001(2):78-80.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6(c)-0090-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