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渝慶(西南大學體育學院 重慶 400715)
?
讓體育回歸本質①
——切實解決體育教學中的問題
蔣渝慶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 重慶 400715)
摘 要:體育本是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遺憾的是,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發(fā)展中,體育教育長期處于教育系統(tǒng)的邊緣地位。學校體育也日益暴露出諸多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教育者應該對此有客觀理性的認識,避免盲目追風,泛泛而教。于此,筆者提出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原則”,改善問題體育課,解決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將體育教育還原其育人的本質。
關鍵詞:體育教育 學校體育 體育問題 體育功能 運動技能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德智體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體育是使人的精神生活充實和文化知識豐富的起碼條件。”夸美紐斯作為推動學校體育發(fā)展的先驅者,他認為,“身體不獨是推理的靈魂的住所,而且也是靈魂的工具”。毛澤東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由此可見,體育在教育中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
2年前,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文件指出:“要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边@句話道出了我國2020年前體育發(fā)展方向,簡簡單單23個字并沒有提體育競技、政績體育,不喊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提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2年過去了,體育課中仍存在一些難啃的問題。
1.1 盲目追求增強學生體質
從國家體育總局發(fā)布的《2014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公報》和教育部發(fā)布的《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來看,學生體質與健康總體有所改善,表現(xiàn)在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繼續(xù)提高、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學身體素質繼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xù)呈下降趨勢等。但是通過對我國1989年制定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2014年制定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對比來看,修訂后的很多指標要求都有所下降,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2014年體測滿分率要遠遠低于1989年的滿分率,這還是在降低了標準的情況下??梢?,近些年大家一直掛在嘴邊要增強學生體質,并沒有很大的實效。反而在追求增強學生體質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第一,將增強學生體質作為選擇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jù),忽視了體育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第二,將增強學生體能作為目的,萎縮了體育育人功能。
1.2 體育課缺乏完善的評價體系
我國義務教育和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都指出要增強學生體能、培養(yǎng)運動的興趣和愛好、良好的心理品質以及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等。然而在體育課的實施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從小學到大學上了十幾年的體育課,自己能跑多快,自己能跳多遠可能都沒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又或者說我們的評價方式僅僅停留在身體素質上,學生的運動愛好、運動健康知識等至今我國還沒有一個公認的體育評價體系。
學校體育課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歷來被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所重視,也是專家、學者研究的熱點。因為它不僅關系到我國各級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關系著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各級領導科學決策、管理,從而促使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不斷地向縱深發(fā)展。在設計學校體育評價體系時,要注意4點:區(qū)別性、針對性、時代性、可操作性。
1.3 體育課教學內容過于寬泛
在某高校隨機選取50名學生,讓其闡述一項自己最熟悉的體育運動,訪談中發(fā)現(xiàn),有近58%的學生連一些基本的體育項目常識、規(guī)則都不清楚,女生占的比例更高。縱觀小學到高中的體育教材,里面涉及了田徑、球類、操類、武術等多個項目,可以教的內容太多了,不夠具體,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體育課教學內容過于廣泛必定導致一個問題出現(xiàn):體育教師無從下手,泛泛而教,如,蜻蜓點水。體育課中每個體育項目都涉獵了一點,沒有讓學生掌握一門自己愛好的運動,最終導致學生沒有運動的習慣,不利于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思想。由于體育課的可變因素較多,應將這一項很費時費力的空缺填補上,使體育課教學內容更加人性化、科學化、系統(tǒng)化。
成長中的青少年,面臨當下日益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絕不應該是在溫室里嬌生慣養(yǎng)的“胖墩兒、小皇帝”。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一些地方將學校的升學率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只重視智育,輕視體育、德育,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作為國家核心課程、基礎課程的體育課,處于學科地位邊緣,導致體育教師感到迷茫,對體育課程無從下手。基于此,要解決體育教育中的問題,達到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體育者在工作中應當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原則”。
2.1 一個中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運動。但當下不少學生本身缺乏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這是動商低的一種表現(xiàn),然而動商很大程度取決于后天的培養(yǎng)。體育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以學生“體育興趣和體育實踐能力”為中心,加強培養(yǎng)運動興趣和教授專一體育技能。換言之:凡是對學生發(fā)展有益的、學生喜歡的體育課都可以上,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專一的運動技能,突破傳統(tǒng)體育教學思維。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中指出:“凡靜者不能自動,必有所以動之者。動之無過于興味。凡科學皆宜引起多方之興味,而于運動尤然?!币粋€人有一項很擅長的運動技能,特別是趣味性強的項目,他一定會熱愛它,并不自覺得參與其中,達到終身體育的效果;比如:在日常中,有很多學生會自愿參與打籃球、打羽毛球、騎行、夜跑等;所以,體育課教學內容不在多,更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一項運動愛好。
現(xiàn)目前國內不少中學體育教學模式在進行改革嘗試,其中比較常見的是體育分項教學。但是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分項教學要有連續(xù)性。體育分項教學應當保證學生能在小學、中學、大學相對應,要基本保證學生連續(xù)性的參與其中。第二,分項教學要具有專一性。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擅長的運動技能,一個教育階段要自始而終的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上體育課,不能隨意地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更改一次選修項目。
2.2 兩個原則
體育教師應遵守“快樂體育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目的”的原則。體育運動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有了其本身獨特的規(guī)律和體系,快樂體育是體育運動或體育教學中一種自發(fā)的過程。如果將快樂體育作為一個教育目的,必然忽視了其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
體育課要堅持“體育教學不走應試路線”的原則。體育課被其他學科“強占”時有發(fā)生、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等跟體育課所處地位有一定的關系,但體育教育者不能盲目追求提高體育課的地位,高呼將體育納入高考。眾所周知,高考是一把鋒利的雙人劍,對于體育課,本是快樂、健康的、放松的過程,應試體育后可能將導致學生身體素質反彈,對體育產生厭惡情緒。
從教育層次上來看,體育與智育、德育本同等層面,體育教育對于“心力、膽力、體力”的培養(yǎng)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中,體育長期處于一個學科邊緣地位,學校體育和學生的身體健康是學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更是精神的成長,學校體育要回歸其育人本質,做到“文明其精神,強健其體魄”。體育工作者在解決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原則”,將體育教育真正地推進到素質教育潮流之中。
參考文獻
[1]何強,熊曉正.對“快樂體育”的再認識:重讀《體育之研究》的啟示[J].武漢體育學報,2015(4):5-11.
[2]王宗平,馬小浪,陳麗君.體育應該成為高考選考科目的邏輯倒推[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10.
[3]莫金波,陸勇軍,周美如,等.廣西中學體育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J].體育科技,2006(4):39-43.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6(c)-0154-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8.154
作者簡介:①蔣渝慶(1993—),男,漢,重慶大足區(qū)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