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雷生 周錦鶴(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體育局 江蘇淮安 223200)
?
體教結合在田徑訓練中的運用研究①
于雷生 周錦鶴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體育局 江蘇淮安 223200)
摘 要: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教育視野的支持。在過往若干年的發(fā)展過程中,體教結合策略為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但是在不斷地發(fā)展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體教結合的運用同樣存在一些問題。小問題的不斷積累最終會使得體教結合的質量大打折扣。尤其是在田徑訓練中,體教結合的地位更加關鍵和重要。就田徑訓練過程中體教結合的運用應該注意解決問題,找準方向持續(xù)發(fā)力。體教結合的實際運用關系到我國現(xiàn)代田徑訓練的質量,也影響著我國田徑運動的長遠發(fā)展,教師應該發(fā)現(xiàn)實際運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體教結合策略,讓其更好地在田徑訓練中發(fā)揮價值。
關鍵詞:體教結合 田徑訓練 實際運用 問題與對策
田徑運動的運動強度比較大,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因此田徑訓練會占用運動員很多的時間,因此運動員進行文化學習的時間會越來越少。而訓練以后運動員會比較勞累,學習的時候也就沒有辦法真正的集中精神,因此雖然體教結合的運用給運動員文化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幫助,但是最終其實際效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就過往若干年間的體教結合在田徑訓練中的運用來說,我國自古就有的文武沖突使得不少運動員認為文化學習和田徑訓練只能夠選擇一個。而且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帶有比較濃厚的競技色彩,對成績的過分追求使得不少運動員只關心自己的比賽成績,很少去關心自己的文化成績。所以體教結合的運用是有意義的,但是在田徑訓練的實際運用中產(chǎn)生的價值卻是有限的。
1.1 思想認知的偏差
思想認知的偏差是制約體教結合在田徑運動中更好的發(fā)揮價值的重要因素。不少運動員認為訓練的時間比較久,精力消耗也比較大,沒有辦法完成文化學習是可以理解的。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不少運動員和教練都輕視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只有高強度的訓練才能夠提升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幫助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理想的成績。所以在時間的分配上,運動員的大部分時間都被放在了訓練上,體教結合最終只剩下了體育,文化教育成為了虛無縹緲的東西。而這種思想上的偏差使得學校和學生個人都不可能真正的把文化教育當成田徑訓練的一部分,反而是將其當成是可有可無的。
1.2 政策引導不恰當
體教結合雖然是現(xiàn)代教育對體育教學提出的要求,而且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同,但是在實際執(zhí)行的過程中訓練仍然以體育訓練為重點,文化學習更像是給學生休息和放松。田徑訓練的訓練強度大,訓練時間長,所以在設計訓練計劃的時候教練員和領導制定的政策仍然是保證運動員的訓練時間,適當留出時間用來進行文化學習。而沒有時間學習文化知識所以慢慢的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也就越來越差,因此學生就更加不愿意學習。長此以往學生會漸漸地遺忘學習曾經(jīng)學到的知識。所以現(xiàn)代田徑訓練中雖然相應各方的要求推行體教結合,但是其實際效果并不好。
體教結合的利用、尤其是在田徑運動中的運用需要以科學的思想為引導,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夠真正發(fā)揮體教結合的價值。
2.1 從思想上確立體教結合的重要性
田徑訓練需要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為了保證文教結合真正的發(fā)揮價值,必須要合理的劃分學生的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文化學習。針對當前的田徑訓練體制而言,首先需要從思想上幫助廣大運動員和訓練員認識到體教結合的重要性,這樣當他們在劃分時間和精力的時候就能夠更多的考慮是不是應該分給文化學習更多的時間,學校的資源應該平等的供應給運動員的文化學習和體育訓練。廣大教師和學校領導必須要認識到,在強調運動員的比賽成績的同時也必須要強調運動員的文化成績,為了進一步提升運動員的文化能力,學校可以在考核的時候加重學生文化成績的比重,在學校教學政策中明確指出文化教學的重要意義。這樣才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真正的認識到文化學習的重要性。也只有真正的保證了文化學習的重要性,在實際的學習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才會將文化學習和體育訓練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所以從思想上確定體教結合的重要性至關重要。目前大部分的教師和運動員的思想觀念都不是很正確,因此這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2.2 有層次、有選擇的進行強調
體教結合要求人們在田徑訓練的同時也要重視文化教育,針對目前教學的實際情況必須要提升文化教學的重要性,重點強調文化學習。這是因為當前文化學習的地位被嚴重輕視,不如此不足以真正引導學生和教師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強調田徑訓練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的時候,不能因此輕視體育訓練。要知道田徑運動歸根結底還是體育運動,這一屬性決定了必須要保證在體教結合政策的影響下,田徑訓練的質量不會打折。所以在保證學生的文化訓練的同時,還需要做到的是保證運動效果不出現(xiàn)問題。結合學生的情況學校必須要制定專門的訓練標準,同時定期對學生的運動情況進行調查,保證學生都按時按量的完成訓練任務。此外,在人才的選擇和考核上雖然要有意識的提升文化教育的比重,但是最后要強調體育訓練的重要性。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學校還應該保證教師的素養(yǎng)能夠滿足現(xiàn)代體育訓練的要求,同時在制定教學策略的時候規(guī)范教師的教學行為,確保體教結合能夠真正的被運用在田徑訓練中,而不是流于形式。
體教結合是我國現(xiàn)代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極端的方式往往只能夠取得一時的成績,太過于強調體育的競技性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讓我國的體育成績大放異彩,但是極端的培養(yǎng)方式對運動員的人生發(fā)展是不利的。所以現(xiàn)代體育教育應該及時的轉變發(fā)展方式,正視體教結合的重要意義,而田徑訓練應該努力平衡體育訓練和文化學習的比重,豐富田徑訓練的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促進田徑訓練的質量,讓體教結合真正地發(fā)揮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周映春.基于科學發(fā)展觀的“體教結合”問題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1):85-86,96.
[2]馮建中.大力推進“體教結合”——在清華大學《體教結合:國家視野中的認識與行動》高層論壇上的發(fā)言[J].體育科學,2005,25(2):3.
[3]邵金艇.第29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運動員組成結構與獎牌分布特點的分析與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2,48(3):26-32.
周錦鶴(1960,5—),男,漢,江蘇淮安人,本科,初級教練,研究方向:田徑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6(c)-0025-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8.025
作者簡介:①于雷生(1983,7—),男,漢,江蘇淮安人,本科,初級教練,研究方向:田徑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