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州
(廣東碧桂園職業(yè)學院, 廣東 清遠 511510)
體育隱性課程要素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
趙春州
(廣東碧桂園職業(yè)學院, 廣東 清遠 511510)
體育課程可分為體育顯性課程和體育隱性課程,體育教學效果不僅由體育顯性課程決定,而且體育隱性課程對體育教學效果也會產(chǎn)生重要影響,二者相互獨立、各有側重而又互相補充共同組成完整的體育課程體系。通過文獻資料法分析體育隱性課程構成因素對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為今后體育教學中提高教學效果及體育課程的設計具有參考價值。
隱性課程;體育課;教學效果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普遍存在重視體育顯性課程,忽視體育隱性課程,即重視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而忽視對教學效果有重要影響的價值觀念、規(guī)范意識以及學習態(tài)度等非認知因素,從而造成學生厭學、不學、不愿意、甚至害怕上體育課等現(xiàn)象,最終導致我國大學生體育課目標難以達到,學生身體素質逐年下降的現(xiàn)狀。為此,我國高等體育教育管理部門及相關單位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以期促進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當前,我國開展了新一輪的大學生體育教學改革,并確立了我國大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1]。顯然,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僅重視體育顯性課程是無法達到這一目標的,因此應重視體育隱性課程,處理好體育顯性課程與體育隱性課程的關系,在達到共同教學目標的同時實現(xiàn)二者的最佳組合。
隱性課程是指那些難于預期的、伴隨著正規(guī)教學內容而隨機出現(xiàn)的、對學生起潛移默化式教育影響的那部分內容,通常滲透在課程、教材、教學活動、班級氣氛、人際關系、校園文化和家庭、社會環(huán)境中的文化價值、態(tài)度、習慣、禮儀、偏見和禁忌等等[2]。體育隱性課程是指在學校范圍內,按照教育目的和學校體育目標,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xiàn)的,經(jīng)過規(guī)范設計的體育文化要素的總和[3]。體育隱性課程與體育顯性課程不同,體育顯性課程主要是對體育理論知識、運動技術、運動戰(zhàn)術等的掌握。體育隱性知識則是體育文化價值、體育態(tài)度與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以及習慣等方面知識。在體育教學中,隱形因素一般不對短期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起主導作用,但這并不等于要在教學中忽視存在的效應。因為,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如果對隱性課程有所忽視或是重視不夠,教學效果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有時甚至是寡效的。這是因為隱形因素蘊含在價值觀、態(tài)度、習慣、禮儀、偏見和禁忌等文化內涵之中,這些文化因素不僅為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是長期的,甚至影響到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養(yǎng)成和對體育的認知。
隨著課程論的不斷發(fā)展,我國體育課程論研究者對體育隱性課程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姚蕾把體育隱性課程的內容構成要素分為兩部分組成,即隱性體育物資文化要素和隱性體育精神文化要素[3]。隱性體育物資文化要素包括體育場地面積的大?。黄鞑牡姆N類,規(guī)格,數(shù)量;各類設施的造型,色彩和布置,班級規(guī)模,隊列隊形等。隱性體育精神文化要素包括學校體育活動中形成的各種人際關系;學校、班級中所形成的的制度與非制度的體育文化;教師的人格與教學行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最終取得的效果,體育教學目標是否達到或在什么程度上達到最終目標,往往取決于顯性教學要素及隱性體育教學要素所形成的合力。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隱形和顯性要素將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通過學習和體驗接受、掌握體育運動技能和相應的體育文化知識,并以此內化成自我的文化修養(yǎng)和底蘊,最終形成對體育的正確認知和高水平的運動技能以及終身體育的習慣。以此,實現(xiàn)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教學目標。
3.1 隱性體育物資文化要素對體育教學效果的影響
3.1.1 體育場地面積的大小對體育教學效果的影響
與其他學科相比較而言,體育教學的的場所與其他學科有較大的不同,需要一定的室外空間場所。這是體育運動所必須的硬件條件,也是體育教學中的顯性因素。但當這種顯性因素與體育文化和教學所需結合后,就變成了一種抑制體育教學的隱形因素。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于,體育場面積會對中學體育教學效果產(chǎn)生重要影響,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體育活動的開展及學生參與程度;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于,不足的體育場地面積必然會導致資分配的不均衡,從而導致體育教學時數(shù)的縮短、課堂教學人數(shù)的增多和教學形式的隨意性。如,在我國一些經(jīng)濟條件落后的省份,該地區(qū)高職院校體育場地非常有限,有的甚至沒有體育場,這對體育課的開展造成極大的影響,即使開展教學效果也難以達到預期教學目的;而即使在經(jīng)濟條件優(yōu)越的省份,該地區(qū)高職院校由于學校面積的限制,體育場面積也是非常有限,會出現(xiàn)上課人數(shù)多,而場地不夠用等現(xiàn)象,所以也會對課堂教學造成極大的影響。
3.1.2 器材的種類、規(guī)格、數(shù)量,對體育教學效果的影響
體育器材的種類、規(guī)格、數(shù)量,也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開展的必備要素之一。在我國公共體育教學指導綱要中就明確規(guī)定了,高職業(yè)院校公共體育教學中所使用體育器材的種類、規(guī)格、數(shù)量。這是因為,體育器材不僅制約著體育教學能否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還影響著學生課余體育活動的開展和終身體育習慣的形成。充足的體育器材,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到不同運動的技術特點和運動樂趣,還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能主動的進行體育鍛煉。但如果學校由于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體育器材單一、陳舊而且數(shù)量有限,有些體育項目無法開展,長期只有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上課,學生會對習慣性運動項目缺乏興趣,從而導致學生不愿上體育課,教學效果難于達到預期目的。如,美英法等發(fā)達國家學校體育器材齊備,學生能從事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使得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掌握 2-3種運動技能,但我國多數(shù)學校受資金等條件的制約,不能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體育器材,導致學生體育興趣不高、掌握的運動技能不僅水平較低而且數(shù)量較少。
3.1.3 各類設施的造型、色彩和布置、班級規(guī)模、隊列隊形,對體育教學效果的影響
各種設施的造型、色彩和布置會對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不同的刺激,尤其是對低年級學生產(chǎn)生影響更大。班級規(guī)模和隊列隊形同樣會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重要影響,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參與。在籃球課上如果學生過多,學生的練習次數(shù)及學生參與教學比賽的機會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會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一定影響。隊列隊形也是近來教學論專家日益重視的一個因素。體育課堂教學中隊列隊形的安排,反映了體育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并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課堂行為甚至體育成績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4]。它會對教學氣氛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如果一個班級隊列整齊、精神飽滿則會產(chǎn)積極的課堂教學氣氛,否則產(chǎn)生消極的課堂教學氣氛。
3.2 隱性體育精神文化要素對體育教學效果的影響
3.2.1 學校體育活動中形成的各種人際關系, 對體育教學效果的影響
學校體育活動中形成的各種人際關系是指在學校體育活動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種人際關系。學校體育活動中形成的各種人際關系主要包括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會對體育課堂教學氣氛產(chǎn)生影響,同時對課堂教學反饋、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和積極性都會產(chǎn)生影響,進而對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產(chǎn)生重要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這種以人際關系為表征的隱形要素同樣也要引起教師的注意。因為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能提高體育運動技能學習的效果與效率,還能促進身心的和諧與健康。此外,體育運動的最大特點就是挑戰(zhàn)自我與團結協(xié)作。如果在體育教學中不能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那體育課程也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2.2 學校、班級中所形成的制度與非制度體育文化,對體育教學效果的影響
學校、班級中所形成的的制度主要通過校風、班風、班級規(guī)范的形式所表現(xiàn)出來,校風、班風等都是以心理氣氛出現(xiàn)的,這種氣氛一旦成為影響學校及班級的規(guī)范力量,便會對學生的行為具有約束作用。非制度的體育文化主要通過學校廣播、校報、墻報等形式對體育有關知識的宣傳,這些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體育知識面,而且還能提高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所以可以肯定學校、班級中所形成的制度與非制度的體育文化會對學生課堂態(tài)度,體育情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對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
3.2.3 教師的人格與教學行為, 對體育教學效果的影響
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積極性會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同時對學生的社會態(tài)度及價值觀的形成也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研究表明,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道德規(guī)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教師的行為對體育教學效果產(chǎn)生的影響最直接、最具體。體育教師的言談舉止、儀表著裝、性格、知識和運動技能水平、興趣、特長、教育理念、課堂授課方式等等都會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克服簡單粗暴的做法,要以自己的知識、能力、表率作用以及通過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優(yōu)異運動成績來建立權威獲取學生的信任,并以此激發(fā)學生以更高的積極性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體育隱性課程要素已經(jīng)成為影響體育教學效果的重要方面。這就要求廣大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顯性因素對教學過程的作用,還要注意隱形因素對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以二者的最佳組合,處理好體育顯性課程與體育隱性課程的關系,以此促進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運動技能的發(fā)展和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
[1] 于素梅,周立華.中學體育與健康標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06.
[2] 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
[3] 姚蕾.認識隱蔽課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2009,23(4):1-11.
[4] 毛振明.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The Effect of PE Hidden Curriculum Factors 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O Chun-zhou
(Guangdong country garden vocational college, Qingyuan 511510, Guangdong, China)
PE curriculum can be divided into dominant curriculum and hidden curriculum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sports teaching effect is not only determined by the PE dominant curriculum, hidden curriculum of sports and sports teaching effect also can produce important influence, the two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each have emphasize particularly on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form a complete system of PE curriculum. In this paper,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alysis of sports hidden curriculum factors on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effect of sports teaching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for the future and has reference value to the design of PE curriculum.
hidden curriculum; P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青年項目(12C047)。
趙春州(1985-),河南開封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籃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