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榮
(赤峰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探討根尖周炎患者給予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的臨床效果
趙秀榮
(赤峰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 對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根尖周炎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選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99例根尖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表抽取法分為對照組(49例,50顆患牙)和治療組(50例,50顆患牙),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根管治療,治療組患者給予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對患者術中疼痛指數(shù)以及術后6個月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對比。結(jié)果 兩組患者術中VAS評分、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但治療組術后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根尖周炎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給予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有效率與常規(guī)多次根管治療術相近,且患者術后所承受的痛苦較小,值得臨床推廣。
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療;效果分析
根尖周炎是口腔科臨床常見的疾病,是指發(fā)生在牙根尖周組織的疾病,病發(fā)部位通常位于牙槽骨和牙周膜等。病發(fā)誘因包括多種,例如病菌侵入牙根尖、口腔創(chuàng)傷或腫瘤等。病發(fā)時牙周劇烈疼痛,給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帶來不良影響,往往需要給予急性應急治療來緩解疼痛[1]。臨床治療根尖周炎的主要術式為根管治療,具有一定的應用歷史,且臨床資料表明治療根尖周炎療效顯著,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討了常規(guī)根管治療與一次性根管治療的療效,選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99例根尖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給予一次性根管治療的治療組患者臨床療效和疼痛指數(shù)均優(yōu)于對照組,現(xiàn)詳述如下。
1.1 資料: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選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99例根尖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表抽取法分為對照組(49例,50顆患牙)和治療組(50例,50顆患牙),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9∶20,年齡25~68歲,平均(44.2±2.1)歲,其中磨牙21顆,前磨牙18顆,前牙11顆;治療組男女比例為30∶20,年齡23~67歲,平均(43.4±3.2)歲,其中磨牙23顆,前磨牙15顆,前牙12顆。兩組患者在一般基線資料比較中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壓根附近存在明顯的不適癥狀;經(jīng)我院X線檢查,根尖陰影區(qū)在5 mm以下;患者之前未接受過任何牙髓治療,壓根尖孔已形成,且根管通暢。
1.2 方法:兩組患者治療前均給予局部浸潤麻醉,待患者患牙位置出現(xiàn)麻木感后常規(guī)開髓,拔髓,清理髓腔,使用0.5%次氯酸鈉溶液進行沖洗,以術前X線確定的根管長度為依據(jù),使用10#不銹鋼K銼插入根管探查根管口,使用長度測量儀對根管長度進行再次確定。使用鎳鈦預備根管、0.9%氯化鈉溶液、3%過氧化氫溶液對根管進行交替沖洗,預備完成后以10 mL的17%乙二胺四乙酸和0.5%次氯酸鈉溶液對根管進行再次消毒,去除牙本質(zhì)污染層,隔濕處理后吸干根管[2]。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根管治療,在吸干根管后使用氫氧化鈣糊劑進行填充,以氧化鋅水門汀暫時封閉,7 d后患者復診時若無異常癥狀發(fā)生即可進行根管填充,分2~4次完成,填充后以X線片對填充情況進行檢查。治療組患者給予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吸干根管后立即采取側(cè)向加壓法,使用牙膠尖沾糊劑進行嚴密填充,距離根尖約1 mm以內(nèi)為宜,術后以X線片對填充情況進行檢查。兩組患者術后均口服抗生素,術后隨訪6個月。
1.3 觀察指標:對患者術中疼痛指數(shù)以及術后6個月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對比。疼痛指數(shù)采用VAS視覺評分法進行評定,在紙面上劃標有10個刻度的橫線,分為0~10分,讓患者憑自我感覺在橫線上劃記號,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劇烈。術后6個月囑咐患者來院復診,以自覺癥狀、咬情況以及根尖周組織變化情況對療效進行評定[3]:①患牙無自覺癥狀,叩擊無痛感,咬功能良好,X線片檢查根尖周組織正常為治療成功;②患牙無自覺癥狀,叩擊無痛感,咬功能良好,X線片檢查根尖周陰影縮小為有效;③患牙存在疼痛癥狀,且影響到咬功能,X線片檢查根尖周陰影無變化或加大加重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成功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進行分析,計數(shù)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例數(shù)(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統(tǒng)計值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判定標準參照P<0.05。
2.1 疼痛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術中VAS評分均無明顯差異,P>0.05,但治療組術后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 1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VAS評分比較(
表 1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VAS評分比較(
?
2.2 臨床效果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根尖周炎是因牙齒根管內(nèi)長期存在病原刺激物,或因口腔感染所導致的根尖周組織炎性反應,該病所造成的牙齒損害可以被修復,根管治療術是臨床治療根尖周炎最常見且療效最為顯著的方法,臨床資料表明[4],根管治療術成功率通常在63.0%~92.1%,根管治療術前期需要對患牙進行機械清創(chuàng)和化學消毒,將患者牙髓腔內(nèi)的刺激物祛除后再進行一系列的根管清洗、消毒、吸干等處理,最后以填充材料對根管空隙進行封堵,達到防止再次感染的目的。常規(guī)術式為多次性根管治療術,雖然療效理想,但該術式操作步驟較多,且療程較長。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是近年來所研究出的新術式,相比于常規(guī)術式,一次性根管治療僅需治療一次,但對根管各環(huán)節(jié)的處理要求相對較高。因此目前臨床治療方式的選擇上,是采用多次根管治療還是一次性根管治療存在分歧。
本次研究中對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根尖周炎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了探討,結(jié)果表明,給予一次性根管治療術的治療組術中疼痛評分以及6個月治療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但治療組術后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原因分析為:①一次性根管治療將根管預備、消毒清洗、填充等方法在一次治療中完成,縮短了療程,減少了患者復診次數(shù),提高了工作效率;②一次性根管治療可在清理根管后立即封閉,隔絕了感染源,同時也避免了患者復診時再次開髓造成的感染;③兩種治療方法療效相近,但共同的弊端是治療期間疼痛問題。在國外一項研究中表明[5],導致疼痛的原因與根管預備相關,操作中器械穿出根尖孔或?qū)⑽畚锿瞥龈饪讜r易激惹根尖組織,引發(fā)疼痛,但多次根管治療時需要在患者復診時再次進入根管,產(chǎn)生重復刺激,增加了患者痛感,一次根管治療只需進行一次操作,因此對患者根管組織產(chǎn)生的刺激較小,患者術后疼痛評分較低。
綜上所述,根尖周炎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給予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有效率與常規(guī)多次根管治療術相近,且患者術后所承受的痛苦較小,值得臨床推廣。
[1] 于登臣.一次性根管治療術和常規(guī)根管治療術治療根尖周炎的療效比較[J].河北醫(yī)藥,2012,34(8):1187-1188.
[2] 鄒紅.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根尖周炎的臨床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2,11(23):1864-1865.
[3] 王曉輝.探討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治療根尖周炎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5):91-92.
[4] 劉志蘭.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術和常規(guī)根管治療術治療根尖周炎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1):13-14.
[5] Pontes FSC,F(xiàn)onseca FP,Jesus ASD,et al.Nonendodontic Lesions Misdiagnosed as Apical Periodontitis Lesions: Series of 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J Endodontics,2014,40(1):16-27.
R781.34+1
B
1671-8194(2016)30-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