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冀赟
(山西省呂梁市興縣人民醫(yī)院,山西 市興 033600)
115例白內障手術患者治療效果的臨床分析
王冀赟
(山西省呂梁市興縣人民醫(yī)院,山西 市興 033600)
目的 對白內障患者行手術治療的方法及臨床療效展開觀察與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115例白內障患者(共120眼)為研究對象,以手術施行時間遲早為依據,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于發(fā)病6個月~2年內行手術,觀察組則于1周~3個月內接受手術治療,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統計。結果 經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的視力矯正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考慮到白內障具有復雜的病情,且并發(fā)癥比較多,因而醫(yī)師在對其展開手術治療時,選擇合理的術式,并把握好手術時間,積極防治各項并發(fā)癥,從而促進患者療效及預后的提高。
白內障;手術治療;臨床療效
作為臨床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白內障的臨床主要表現為晶狀體渾濁,主要分為老年白內障與外傷性白內障兩種。與老年白內障相比,外傷性白內障的病情更加復雜,治療也更加困難。近些年來,外傷性白內障的發(fā)病率在不斷上升,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與生活質量[1]。當患者瞳孔區(qū)晶狀體受傷時,其視力會快速減退;而晶狀體受傷比較嚴重時,就會出現視力障礙、眼前段炎癥,以及繼發(fā)性青光眼等現象。針對該病,需從患者病情出發(fā),采取合理的手術治療,以便促進患者視力的盡快恢復[2]。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15例外傷性白內障患者為例,對其手術治療方法及效果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15例白內障患者(共120眼)為研究對象,以手術施行時間遲早為依據,將其分為對照組(55例,共57眼)與觀察組(60例,共63眼),對照組于發(fā)病6個月~2年內行手術,觀察組則于1周~3個月內接受手術治療。其中,男68例,女37例,年齡段為6~79歲,平均年齡為(46.5±4.3)歲。受傷原因:眼部鈍挫傷有68眼,眼球穿通傷有52眼。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受傷原因及光感等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首先應用降壓藥來降低患者眼壓,并給予其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對于單純的外傷性白內障患者,對其聯合展開白內障囊外摘除術與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如果施行的人工晶體植入術為前房型,在手術前就需要應用卡巴旦堿對患者進行縮瞳處理,為保護角膜內皮,還需將透明質酸鈉注入前房內;待前房型人工晶體植入以后,再應用平衡液將卡巴旦堿與透明質酸全部沖洗出來。如果是角膜穿孔受傷,那么首先就需要將傷口縫合起來,并應用黏彈劑分離瞳孔與虹膜相粘連的地方,隨后將皮質吸出,將人工晶體植入患者的囊袋或睫狀溝中;如果虹膜存在較嚴重的損傷,則需采取虹膜修補術;如果眼球中存在異物,在手術前就需要將異物取出。隨后,對患者的眼內反應展開密切觀察,并在Ⅰ期或Ⅱ期將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眼中。術后,應用地塞米松及慶大霉素等藥物對患者展開抗細菌治療,并配合激素眼藥進行滴眼。
1.3 統計學處理:文中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分析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構成比采用x2進行檢驗,組間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115例(共120眼)患者中,接受白內障囊外摘除與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體術治療的有56眼,行前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的有11眼,行Ⅱ期白內障摘除術與人工晶體植入術的有37眼,進行單純Ⅱ期人工晶體植入術有16眼。
經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的視力矯正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此外,在術后并發(fā)癥方面,對照組8例患者出現瞳孔移位,4例有葡萄膜炎,3例玻璃體混濁,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7.3%(15/55);在觀察組中,1例患者出現瞳孔移位,4例有葡萄膜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3%(5/60)。
表1 兩組患者視力矯正情況比較[n(%)]
考慮到白內障疾病病情復雜且多以手術治療為主的即為外傷性白內障,因而本文從此種患者展分析。對于存在比較嚴重的眼內炎癥患者,在手術前,應當對其展開抗炎治療,隨后再從他們的損傷程度出發(fā),采取科學、恰當的手術方式[3]。
針對單純的穿孔患者,由于他們的傷口整齊,且晶體混濁明顯,因此,我們可在對其鞏膜進行修復的同時,摘除白內障并植入人工晶狀體;對于傷口比較大,且發(fā)生玻璃外溢的換組合,則可先展開白內障摘除術,在經過1~3個月的修養(yǎng)后,再植入人工晶狀體。當出現囊破裂以及現晶狀體皮質溢出至前房等現象時,應當盡早展開手術治療。對于眼球不成形,且角膜存在嚴重破損的患者,如果其晶體混濁明顯,玻璃體及皮質進入前方,存在晶狀體源性青光眼等情況時,則需盡早摘除其白內障囊;當皮質不外溢且晶狀體僅為局限性混濁時,則可先消退炎癥,再展開白內障摘出聯合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術。對于兒童患者,在控制炎癥后,為防止弱視的發(fā)生,就需要盡快對其展開治療。在本研究中,早期行手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其視力恢復情況要明顯優(yōu)于晚期進行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考慮到白內障具有復雜的病情,且并發(fā)癥比較多,因而醫(yī)師在對其展開手術治療時,選擇合理的術式,并把握好手術時間,積極防治各項并發(fā)癥,從而促進患者療效及預后的提高。
[1] 王穎.外傷性白內障手術治療效果評價[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5,6(4):90.
[2] 李耀庭,段松嵐,黎小妮.外傷性白內障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16):94-95.
[3] 鄭賢玉.外傷性白內障手術治療效果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31(18):65-66.
R776.1
B
1671-8194(2016)30-01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