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芳
【摘要】新課標明確指出:“習作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薄霸诹曌鹘虒W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彪m然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閱讀量,但他們的閱讀大多停留在故事情節(jié)上。故在閱讀教學中需特別注重讓學生學習文本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教材用活了,為習作教學夯實基礎。
【關鍵詞】活用教材 仿寫 悟情拓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63-02
一、句式仿寫
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習作水平雖然有限,但他們的模仿能力強,仿寫成了有效的練筆方式。仿寫是傳統(tǒng)寫作訓練的重要方法之一,從仿寫逐步走向創(chuàng)造。小學語文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好文章,從文章結(jié)構(gòu)到遣詞造句各個方面都是學生學習的典范。在教學本學期第一篇課文《大地的話》時,就被這一首詩歌深深吸引。教學中帶著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反復誦讀,引導學生體味詩中優(yōu)美的語言,生動的想象。在些基礎上,我再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還有誰也是大地媽媽的孩子?大地媽媽會對他說些什么?讓學生模仿詩歌的句式也寫一段詩。因為有了前面誦讀悟情的基礎,大多數(shù)學生思路開闊,寫起來不覺得費力,信心滿滿地當起了小詩人。
二、構(gòu)段仿寫
構(gòu)段仿寫有利于學生把握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因此,我們要通過引導學生對范例的仿寫,來幫助學生了解段的構(gòu)成,逐步學會寫通順、有條理的句段?!度绿一ㄋ芬晃闹械娜?、四、五、六這四個段是按照“總分”的方法來構(gòu)段的。第三自然段先寫“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钡谒淖匀欢卧賮砭唧w描寫春天的水聲。第五自然段先寫“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钡诹匀欢卧賮砭唧w描寫春天的景色。針對這一鮮明的特點,教學這篇課文后,我讓學生觀察校園,在回家的路上觀察田野。再來仿照這四個段,將自己的觀察所得寫下來。學生們在習作中有模有樣仿寫著:“春天的花壇是美麗的。幾何狀的花壇美觀大方。花壇里的花各種各樣,品種可多著呢: 有玫瑰、月季,還有許多我叫不出名的花。各色花朵爭奇斗艷,紅的似火,白的似霜,黃的似金,粉的似霞……有的全開了,像孩子們的笑臉,準備迎接新的太陽;有的半開半閉, 像害羞的小姑娘,不敢露出臉來;還有的含苞待放,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边€有的學生用這一段式寫春天的田野,寫春天的河邊等等。這一仿寫的落實,既切合單元主題,又訓練學生連句成段的能力,更為“語文天地”中的“筆下生花”準備了習作的材料。
三、隨文縮寫
縮寫有利于學生迅速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訓練學生語言的簡潔。縮寫訓練的前提是充分閱讀,掌握文章中事情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知曉人物間的關系。本冊教材《草帽計》一文的課后習題中要求“用盡量少的文字概述賀龍的草帽計”。我依據(jù)教材特點,相機進行縮寫訓練。在熟讀課文后,讓學生找出這一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這樣的要求對學生來說比較簡單,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愉快地完成。接下來是重點,也是難點的說事情經(jīng)過的部分。我設計了降低梯度的練習:賀龍看到 ,心想 。讓學生清晰地了解賀龍是根據(jù)哪些情況設計“草帽計”的。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后,本課的學習目標基本達成,再讓學生進行縮寫訓練也就水到渠成了。閱讀與縮寫相結(jié)合書越讀越薄,對學生而言更是一舉兩得的好機會。
四、學詩描畫
古詩的特點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璣。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語言往往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一個生動的故事。再加上教材中古詩都配有彩色插圖。所以在教學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時,我只是在黑板上給出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字詞的注釋,如:蹊、留連等,讓學生根據(jù)注釋和插圖一句一句地猜詩歌的意思。接下來,我再讓學生把自己猜出來的零散句子加上想象寫成通順的話。并指導學生可以想象春天鮮花盛開的美景,也可以想象杜甫在賞花時遇到了誰,后來怎么樣了?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充分享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的把這首詩想象成了一篇描寫春天的寫景美文,有的描寫了杜甫向花農(nóng)黃四娘請教怎樣培育花朵。我班謝玉蓉還在習作中想象杜甫遇到了李白,兩人展開了一場春天的賽詩會。當然,習作中關于春天的詩歌很多都不是李白或杜甫所作,但我仍為她的的巧妙構(gòu)思贊賞不已。學詩描畫不僅鞏固了學習古詩的效果,而且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使他們對古詩的印象大為加深,學生的書面語言也得到了扎實有效的訓練。
五、悟情拓展
語文學習不僅在課堂,更多的是在生活實踐中感悟和感知。本冊的課文的最后一個單元是“回歸”主題。編者的立意是比較高遠的,兩篇課文選擇了澳門回歸祖國和珍稀動物朱擐回歸大自然的內(nèi)容。但我希望讓學生對教材的學習更密切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更好地理解生活的“回歸”是什么。所以盡管本單元的“筆下生花”寫的是個人學期總結(jié),但我還是把習作的主題換成了“回家”。在教學《七子之歌》后,帶著情感體驗寫“回家”這篇作文。并指導學生:可以寫寫自己在外面遇到高興或不高興的事,回到家里對家人說些什么,家人是怎么樣幫助你的?外地生還可以寫寫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xiāng)心情怎樣?家鄉(xiāng)有哪些變化等。將文本的學習與習作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無論是形式上或是情感體驗上。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小學語文教材雖然不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唯一資源,但仍是主要的課程資源。語文教材作為閱讀教學的主要憑借,也是學生習作訓練的直接資源和憑借——既可以取之法,還可以用其材。如果將習作教學有機融入課文教學,讓學生依托教材進行仿作,就能有效達成習作與閱讀的互補。
參考文獻:
[1]. 王曉霞.尋找“讀”的原點 探尋仿寫之路[J].新課程,2009,5(02):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