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碧琳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葡萄糖酸鈣應用于產后出血的臨床療效,進一步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 選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行剖宮產分娩手術的產婦20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00例,對照組在手術分娩過程中注射20IU催產素,而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于術前1個小時和術后24 h內分別注射葡萄糖酸鈣0.1 g,比較兩組產婦手術后24 h的平均出血量。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宮高以及新生兒體重方面差異小,無顯著性意義。結果 兩組比較實驗組產婦產后出血人數(shù)為3例,對照組產婦產后出血人數(shù)為7例,兩組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產婦平均產后失血量為356.45 ml,對照組產婦平均產后失血量為474.77 ml,兩組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應用葡萄糖酸鈣對預防治療產后出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產后出血;葡萄糖酸鈣;治療;效果觀察
產后出血一般是指產婦在分娩后24 h內失血超過500 ml,是分娩所導致的嚴重并發(fā)癥,也是造成我國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1-2]。而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產婦因為各種原因選擇剖宮產,剖宮產的比例日益增長,而實際上,剖宮產分娩產婦相對于自然產分娩產婦,其產后出血的幾率要大很多[3-4]。本問探討了產后出血應用葡萄糖酸鈣治療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行剖宮產分娩手術的產婦200例,所有產婦在分娩前均經B超檢查存在胎位異常、頭盆不稱以及臍帶繞頸等現(xiàn)象,結合產婦及家屬意見均同意進行剖宮產分娩手術,200例產婦均足月,且無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各100例,其中實驗組產婦年齡20~44歲,平均年齡為30.1歲,對照組產婦年齡19~45歲,平均年齡為31.2歲,兩組產婦在孕周、年齡、宮高以及新生兒體重等臨床資料上比較差異性小,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在手術分娩過程中注射20 IU催產素,而實驗組產婦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于術前1 h和術后24 h內分別注射葡萄糖酸鈣0.1 g,比較兩組產婦手術后24 h的平均出血量。具體過程為:麻醉前,對實驗組產婦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1.0 g,麻醉后即可開始進行手術;手術中,先將胎兒順利分娩出,在剝離整個胎盤前兩組產婦均在宮體內注射催產素20 IU;手術后24 h內對實驗組產婦再次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1.0 g;④出血量測量:采用稱重法和容積法對產婦術后24 h的失血量進行測量,首先將吸干凈羊水,通過容量瓶來對出血量進行測量。手術完成后用專用測試出血量的護墊進行稱重,護墊紙加紗布總重量除以1.05,再加上容量瓶中的血容量之和即為產后失血量。判斷產后是否出血主要是通過測量產后24 h內的出血量是否達到500 ml[5]。
1.3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7.0對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表示,計數(shù)資料則采用χ2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性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結果顯示實驗組產婦產后出血人數(shù)為3例,對照組產婦產后出血人數(shù)為7例,兩組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產婦平均產后失血量為356.45 ml,對照組產婦平均產后失血量為474.77 ml,兩組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應用葡萄糖酸鈣對預防治療產后出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見表1。
3 討論
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凝血功能障礙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為子宮收縮力乏力,腺苷三磷酸(ATP)、腺苷三磷酸酶(ATP酶)、收縮蛋白和鈣離子是子宮收縮必備的物質基礎,其中鈣離子是子宮平滑肌收縮的必要離子,在宮收縮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婦女妊娠后子宮開始增大,主要是肌細胞增大后質內存在很多有收縮功能的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而細胞內的鈣離子則可進入肌細胞內與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相結合,從而使腺苷三磷酸酶的活性增強引起子宮平滑肌收縮和恢復。但鈣離子進入肌細胞后,細胞外的游離鈣水平開始下降,但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鈣離子通道將不能開啟,粗肌原微絲的肌凝蛋白以及肌纖維蛋白的結合區(qū)域被掩蓋無法結合,可導致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停止,從而可引起嚴重的后果,因此,鈣離子對于維持子宮平滑肌的興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鈣為多種酶的激活劑,并參與血液凝固過程,對維持細胞膜及線粒體的通透性及神經遞質的釋放等都有密切的關系,葡萄糖酸鈣通過靜脈滴注給藥能迅速達到有效血藥濃度,對預防治療產后出血效果明顯。
由于葡萄糖酸鈣的給藥方式是靜脈滴注,而孕婦又是一類特殊人群,因此,在靜脈滴注的過程中應該嚴格控制給藥速度,否則會很容易引起產婦產生惡心、嘔吐等癥狀。本次研究的實驗組100例產婦在給葡萄糖酸鈣藥物過程中均注意到了嚴格控制速度這個問題,無1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臨床安全性高,安全有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說明應用葡萄糖酸鈣對預防治療產后出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張雪平,趙雙,付蘭芳,等.子宮動脈介入栓塞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6):76-77.
[2]孫綺,周建波,等.葡萄糖酸鈣治療產后出血臨床療效觀察[J].2012,18(18):112-113.
[3]韓桂芹,柴光蘭,等.卡前列甲酯栓聯(lián)合葡萄糖酸鈣預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1,32(1):4.
[4]程會英.馬麗榮.剖宮產術前應用葡萄糖酸鈣防治產后出血100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0,31(1):20.
[5]王琦.葡萄糖酸鈣在產后出血中的運用[J].吉林醫(yī)學,2013,34(27):5624-5625.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