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凌志,彭杰雄,連麗琴,徐萌
(深圳武警醫(yī)院:1.檢驗科;2.婦產(chǎn)科,廣東深圳518029)
女性宮頸HPV多重感染與宮頸病變臨床分析
夏凌志1,彭杰雄1,連麗琴1,徐萌2
(深圳武警醫(yī)院:1.檢驗科;2.婦產(chǎn)科,廣東深圳518029)
目的分析人乳頭瘤病毒(HPV)多重感染與女性宮頸病變的臨床關系。方法對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該院婦科門診收治的485例宮頸液基細胞學篩查患者進行脫落細胞采集,并對標本進行HPV快速基因診斷和分型,分析HPV多重感染與宮頸病變的相關性。另選取70例液基細胞學篩查無異常者作為對照組。結果485例患者中HPV感染324例(66.80%),其中單一感染236例(48.66%),多重感染88例(18.14%)。485例患者HPV總感染率、多重感染率均高于對照組[分別為21.43%(15/70)、7.14%(5/7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病理診斷病變級別的增加,HPV總感染率、單一感染率呈上升趨勢,多重感染率呈下降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宮頸病變程度與HPV總感染率上升有關。宮頸癌的發(fā)生與HPV亞型感染總數(shù)多少無關,可能與高危亞型感染的致病力或協(xié)同力有關。
乳頭狀瘤病毒科;重疊感染;基因型;宮頸疾病
近年來,女性宮頸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發(fā)生率具有明顯上升和年輕化趨勢,主要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持續(xù)性感染有關。HPV不同亞型編碼不同外膜蛋白,不同亞型間無交叉抗體,很容易造成高危型HPV多重感染,而HPV多重感染是否會加速宮頸病變的發(fā)生,臨床研究結果并不一致。本研究選取在本院就診的女性患者485例進行液基細胞學檢查和HPV基因快速分型檢測,分析多重感染在不同宮頸病變中的分布情況,旨在初步探討二者的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婦科門診就診的宮頸液基細胞學篩查患者485例(宮頸病變組),年齡22~60歲,平均(31.13±6.18)歲。另選取70例液基細胞學篩查無異常者作為對照組,年齡20~61歲,平均(30.57±6.72)歲。兩組研究對象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檢測方法
1.2.1.1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對485例患者進行宮頸液基薄層細胞檢查,所選標準采用2001年國際癌癥協(xié)會描述性診斷標準。
1.2.1.2HPV基因分型檢查選擇亞能生物技術(深圳)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盒,采用聚合酶鏈反應-反向點雜交法,可快速檢測HPV的23個亞型。試劑盒可檢測HPV低危亞型6種(HPV6、11、42、43、81、83)和高危亞型17種(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定義2種及以上亞型感染為多重感染。具體操作按儀器和試劑說明書標準操作程序進行。
1.2.2宮頸組織病理診斷采用陰道內窺鏡對485例患者中的異?;颊?15例進行可疑區(qū)組織取樣,并送病理科請專家診斷。按世界衛(wèi)生組織《女性生殖器官和乳腺腫瘤的病理學和遺傳學》標準診斷分為5個級別,依次為慢性炎癥(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malignancy,NILM),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Ⅱ、Ⅲ級及SCC。
1.3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各組患者HPV總感染率比較485例患者HPV感染324例(66.80%)。對照組HPV總感染率為21.43%,宮頸病變組HPV總感染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98,P<0.05);且隨病理診斷病變級別的增加,HPV總感染率呈上升趨勢,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HPV總感染率比較
2.2HPV單一感染和多重感染與宮頸病變的關系
2.2.1各組HPV陽性患者HPV單一感染率與多重感染比較324例HPV感染患者中宮頸病變組單一感染236例(72.84%),多重感染88例(27.16%)。不同宮頸病變組均以單一感染為主,多重感染所占比例較小,且隨病理診斷病變級別的增加,HPV單一感染率呈上升趨勢,多重感染率呈下降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3 各組患者HPV單一感染率與多重感染率比較[n(%)]
表2 各組HPV陽性患者HPV單一感染率與多重感染率比較[n(%)]
2.2.2各組患者HPV單一感染率與多重感染率比較
485例患者中宮頸病變組HPV單一感染236例(48.66%),多重感染88例(18.14%)。不同病理診斷組HPV單一感染率不同,且隨病理診斷病變級別的增加,HPV單一感染率呈上升趨勢。宮頸病變組HPV多重感染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31,P<0.05),但不同病理診斷組HPV多重感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HPV亞型與宮頸病變的關系NILM組及CINⅠ、Ⅱ級組均以HPV6、52、58多見,CINⅢ級組以高危型HPV16、52、58最為常見,SCC組檢出11種高危型,HPV16最多,占76.19%(16/21)。單一感染中低危型占21.61%(51/236),高危型占78.39%(185/236)。多重感染中以雙重感染為主,占67.05%(59/88),常見亞型為HPV16[17.05%(15/88)]、HPV52[12.50%(11/88)]、HPV6[10.23%(9/88)]。
3.1HPV感染率與宮頸病變的關系HPV有130多種亞型,與女性宮頸感染有關的就有40多種。有研究表明,全球女性HPV感染率為32.10%,發(fā)展中國家為42.20%,高于發(fā)達國家(22.60%),亞洲特別是亞洲東部(主要包括中國和韓國)HPV感染率最高(57.70%)[1]。且82.40%SCC的癌前病變和92.00%宮頸浸潤癌均存在HPV感染[2]。本研究中HPV總感染率為66.80%,宮頸病變組HPV總感染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
52.98,P<0.05)。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隨病理診斷病變級別的增加,HPV總感染率呈上升趨勢,SCC組達100.00%,與文獻報道相似[3]。說明隨HPV感染率上升,女性患SCC的概率相對增大,HPV感染是女性宮頸病變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
3.2HPV單一感染與宮頸病變的關系本研究結果顯示,NILM,CINⅠ、Ⅱ、Ⅲ級,SCC組HPV單一感染率分別為39.74%、51.87%、61.19%、71.43%、80.95%,呈逐漸上升趨勢。有研究表明,隨著宮頸病變級別的上升,HPV單一感染率也會上升,SCC患者HPV感染更傾向于單一感染[4]。本研究中SCC組患者中單一感染17例(80.95%),遠高于其他組,表明隨著單一高危型感染率的增高宮頸病變程度加重,不需要多種亞型感染,可能一種高危亞型感染就能致癌變。
3.3HPV多重感染與宮頸病變的關系多重感染是否會增加SCC發(fā)生率還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多重感染是宮頸癌變的一個重要危險因子[5-6]。但也有學者認為,HPV多重感染并不增加SCC發(fā)生率[7-8]。還有學者認為,女性HPV多重感染和單一感染的病毒清除率一致,某些亞型難被機體完全識別和排除,可能引發(fā)持續(xù)性感染,從而成為導致宮頸病變及SCC的主要病因[9]。本研究結果顯示,宮頸病變組HPV多重感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31,P<0.05),但不同病理診斷組HPV多重感染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表2可見,NILM,CINⅠ、Ⅱ、Ⅲ級,SCC組HPV多重感染率分別為31.11%、28.39%、26.79%、21.87%、19.05%,多重感染率沒有隨病變加重而升高,反而越來越小,SCC組最低。Bosch等[10]認為,多重感染不增加SCC及癌前病變的危險性,只會引起病變持續(xù)的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HPV多重感染可導致宮頸病變,是相對于對照組而言,并不增加SCC發(fā)生率,但有研究表明,HPV多重感染可降低SCC患者的放療效果和存活率[11]。
3.4HPV型別與宮頸病變的關系HPV亞型不同致癌力也不同。隨著病變程度的增加各亞型分布有所變化。NILM組及CINⅠ、Ⅱ級組均以HPV6、52、58多見,CINⅢ級組以高危型HPV16、52、58最為常見,21例SCC組患者中檢出11種高危型。雖然各組亞型存在差異,但高危型HPV16、52檢出率占優(yōu),尤其在SCC組中HPV16占76.19%,說明HPV16致癌性更強,與陳岳青等[12]研究結果相似。Trottier等[13]認為,混合感染時不同HPV亞型在SCC發(fā)生過程中可能存在協(xié)同作用。
綜上所述,HPV持續(xù)感染才是SCC發(fā)生過程的首要因素,HPV多重感染并不增加SCC發(fā)生率,癌變程度與感染的亞型總數(shù)關系不大,而與感染的HPV亞型致病力或協(xié)同力有關,但其關系尚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王婷婷,周瑾,黃百靈,等.HPV感染與宮頸癌預防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14(20):3988-3990.
[2]Fernandes JV,Meissner RV,Carvalho MG,et al.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archival sample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cervical premalignant and malignant lesions from Northeast Brazil[J].BMC Res Notes,2010,3(1):96.
[3]李燕坤,劉炯,王川來,等.HPV多重感染與宮頸病變關系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1,13(9):41-42.
[4]張佳立,郜紅藝,張江宇,等.HPV多重感染與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3):3270-3274.
[5]劉金風.宮頸癌及高危型癌前病變HPV型別分布與多重感染[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6):2208-2209.
[6]Das D,Rai AK,Kataki AC,et al.Nested multiplex PCR based det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cervical carcinoma patients of North-East India[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3,14(2):785-790.
[7]Mu觡oz N,Bosch FX,de Sanjosé S,et al.Epidem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J].N Engl J Med,2003,348(6):518-527.
[8]王曉玫,胡錦濤,單軍,等.HPV多重感染在宮頸病變中的流行分布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09,49(3):29-30.
[9]畢惠,趙健,陳銳,等.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亞型與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相關性[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05,21(5):362-364.
[10]Bosch FX,Lorincz A,Munoz N,et al.The causal relation between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cancer[J].J Clin Pathol,2002,55(4):244-246.
[11]趙芹,吳建成,李忠信,等.219例宮頸病變患者HPV分型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衛(wèi)生雜志,2013,4(6):35-36.
[12]陳岳青,王一鳳,陳文學.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亞型與宮頸病變的關系[J].實用癌癥雜志,2014,29(12):1540-1543.
[13]Trottier H,Mahmud S,Costa MC,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s with multiple types and risk of cervical neoplasia[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6,15(7):1274-1280.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2.052
B
1009-5519(2016)12-1909-03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