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摘 要:作文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能否上好作文課是衡量一個語文老師功底是否扎實的重要因素。而語文又是一門源于生活的綜合性、實踐性的學科,注重多個學科之間的有機整合。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可以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來激發(fā)學生寫作文的興趣,開闊學生寫作文的思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綜合性學習;有效策略
文如其人,寫作能力是個人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在古代,一篇文章定終身。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教學越來越關注作文這一模塊。然而,目前高中語文教材中作文教學內(nèi)容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失。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作文教學方法的改進,不斷提高作文教學質(zhì)量。由于教師只是注重升學的限制,往往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僅僅強調(diào)的是寫作手法、寫作的知識以及片面的寫作技巧,這些問題往往就造成學生對于語文的基礎知識不夠全面,沒有將生活與寫作相結合,在寫作的過程中,對于一些生活現(xiàn)象缺乏了解、缺乏觀察。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提出以下相關的教學策略:
一、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寫作是一種思考和情感的表達,這種表達源于生活。表達需要素材,更需要欲望和激情。就學生而言,從來不缺乏寫作的素材,學生有生活,只是這生活沒有經(jīng)過思考,也只能是生活,而不是寫作素材。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表達交流有這樣一個專題:謳歌親情——學習寫的充實。對于學生來說,親情這個主題已經(jīng)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學生從小學到初中應該都寫過類似的作文,怎樣調(diào)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寫作的欲望,這是需要我思考的問題。19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边@說明喚醒學生學習情感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如何去喚醒呢,如果光靠老師在那賣力的講解,我想這個效果應該微乎其微。
由此,我想作文課是不是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完成呢?剛好最近在各大電視媒體上面,真人秀節(jié)目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課堂中,我與學生交流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絕大多數(shù)都熱衷于這類節(jié)目,特別對于親情類的節(jié)目尤為喜歡,因此我決定從這個方面著手。像《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旋風孝子》都是這一類節(jié)目。經(jīng)過對學生的調(diào)查以及基于他們現(xiàn)在的實際認知水平,通過學習和借鑒,我截取了《爸爸去哪兒》這個節(jié)目中四個網(wǎng)絡視頻:劉燁父子、林永健父子、夏洛克父女和胡軍父子,作為突破這一專題教學重難點的關鍵。我希望視頻素材的運用能夠讓學生理解:一切藝術形式都是對生活的觀察、提煉和表達,都可以為寫作提供借鑒。在表達過程中,我們重新思考生活,對情感的認知會更加深入。
二、引導學生課內(nèi)、課外相互整合
“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蔽覀兊纳钐斓赜卸鄬?,我們語文教學的外延就有多廣。很多時候,一些課程資源雖然來自課外,但他們都貼近時代的脈搏。如果能引導學生把課本知識與自身豐富的課外知識相結合,這樣的課內(nèi)外融會貫通就能夠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洞察力和語言概括能力,從而達到擴展學生視野,喚起他們心靈共鳴的效果。引導學生注重平時積累,多讀書,讀好書的同時可以通過電視、電腦等一些新媒體來擴展視野。
我們國家每年都有“感動中國人物”和“中國十大孝心少年”諸如此類的頒獎晚會,無論是獲獎人物的感言還是主持人口中的頒獎詞,都是一筆筆豐富的學習資源。既感動了學生們的心,又使他們學會了如何總結升華。例如為課本中人物《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記念劉和珍君》寫頒獎詞,為我們偉大的民族英雄《蘇武》寫頒獎詞。模仿《焦點訪談》和《實話實說》更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帶動學生讀懂文章,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品質(zhì),更能訓練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做到課內(nèi)外融會貫通,一舉多得。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想充分提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性,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意識,激發(fā)他們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語文作文教學質(zhì)量與效果。所以,教師在強調(diào)綜合性學習時,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與動力,來開展教學活動。如對某一個話題進行討論,進而全面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發(fā)散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在作文課堂中,我給出“中國大媽”這個詞語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讓學生變換身份多角度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如果你是管理養(yǎng)老事務的工作人員、廣場地的住戶、文化館的工作人員等,該怎樣看待她們?學生會感到很新奇,認為原來還可以這樣思考。這樣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寫出真正屬于自己個性的東西。
四、細心批閱并引導學生進行互評
學生作文完成后,就像一個工人生產(chǎn)出一種產(chǎn)品后希望得知自己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如何一樣,他們很希望知道老師對自己的作文是個什么評價。教師批閱時如果能夠?qū)W生的成功之處加以贊賞,對不足之處委婉地提出建議,那么學生從教師評語里能夠得到寫作的信心和需要努力、提高的方向。語文教育,除了知識教育之外還應有情感教育。因此,我在每篇作文改完之后,還對學生在寫作中流露的思想與之進行交流。除此之外,作文批閱完成之后還要注意利用課堂時間適當對學生的作文在全班進行點評。首先讓學生進行相互點評,教師做引導點播即可。在師生共同的點評中吸取經(jīng)驗,總結教訓,這樣一來全班的作文水平都能夠得到提高。
總之,高中語文教師要對作文教學重視,在平時的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做到學生寫作前的科學指導,寫作后的細心批閱和點評,不斷提高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和能力。真正讓高中生經(jīng)過三年的科學的作文訓練,能夠在高考考場上在作文這一塊做到“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任富強.寫作是磨煉思想的利器.新作文,2004.6.
2.郭麗娟.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20.
(作者單位: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qū)亳州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