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鋒
我是一名2000年榆中師范畢業(yè)的普通山區(qū)教師,一直待在山區(qū),任教至今,這里離我的家鄉(xiāng)不遠。我教書也是我最喜歡最得意的職業(yè)。在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山區(qū)學校同外界的差距再一次擴大。種種跡象表明:山區(qū)教育已經到了重要關頭,形勢不容樂觀。而面對這里的學生素質和精神面貌,我憂心忡忡,思緒萬千,束手無策。其中讓我更為揪心的是山區(qū)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問題。
在當前社會中,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也成為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單親父或母由于種種原因將孩子托給爺爺、奶奶 或外公、外婆照管,他們對孩子進行教育。由于他們特殊的人生經歷和較低的文化素養(yǎng),使得他們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孩子成長偏離了正常的軌道。尤其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貧困地區(qū)學生流失數(shù)量驚人,山區(qū)單親孩子更為突出。
首先我們這里學生存在的客觀問題實在太多。比如:家庭條件差,家庭教育意識差,家庭教育處于真空狀態(tài)。在家訪和班主任處了解到,在校就讀的山區(qū)學生中,家庭條件稍好的不到一半,能夠算得上優(yōu)越的寥寥無幾。這種優(yōu)越與城鎮(zhèn)比,連中等還算不上。生計都成問題,家庭教育的意識很差,再加上山區(qū)家長文化水平低,根本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業(yè),更不用說其它如心理健康等教育。
祖輩帶養(yǎng)多。山區(qū)家庭外出打工的特別多,如我的家鄉(xiāng)是和平地區(qū)的山區(qū),人口在8千左右,常住在家的都不到2千,而且以老弱和兒童為主。在外出家長中,分兩中情況:過得去,條件好的,子女教育的意識也強一些,他們或外出自帶或寄托到城鎮(zhèn)學校學習;條件不好的,連生計都不能從容解決的,子女教育問題就不(或者說無法)重視,他們把子女交給祖輩帶養(yǎng)。對某校調查發(fā)現(xiàn),祖輩帶養(yǎng)占80%左右。研究表明,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孩子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多,學業(yè)也不理想。
無論孩子是跟父親或是跟母親一起生活,都將或多或少地失去另一個親人對他(她)的呵護和撫養(yǎng)。缺少父愛或母愛,都是一種先天性的殘缺,這是一種營養(yǎng)不良的愛。不管已有的這一半愛有多么的深厚,都難以替代和彌補失去的另一半。許多打破婚姻沖出圍城的人,很快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為了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長,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他(她)們被迫選擇再婚,重新回到剛剛沖出的圍城之中。
但是這并不能真正解決根本問題。從全國婦聯(lián)的一些統(tǒng)計表中還可以看出:事實上許多因為孩子而盲目再婚的家庭也并不幸福。相反,在這樣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反而在性格上往往會出現(xiàn)孤僻、內向、自卑、自戀以及性倒錯等心理傾向或心理疾病,會留下永遠的缺陷。
這是因為慈母不能代替嚴父,父母的角色不可能在夫婦一方同時存在或實現(xiàn)。在單親家庭中,由于孩子所隨的一方,往往想通過彌補孩子父愛或母愛的不足,而加倍給予更多的愛,希望孩子能健康地成長,但事與愿違,換來的卻是孩子回報給父母的卻是加倍的嬌橫、任性,甚至越來越在父母面前霸道,或更加孤僻。
這些學生有很強的逆反心理,不服從教師的教育,經常與教師作對,他們有時會把對父母的不滿發(fā)泄在同學身上,欺負同學,惹是生非。他們有時為發(fā)泄內心的郁悶,有意違反學校紀律,以引起教師的注意,求得心理的暫時滿足。他們做事很少考慮后果,容易受外界誘惑,加上法律觀念淡薄,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根據(jù)我這些年的班主任經驗,我和任課教師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
用友情彌補親情。單親家庭的學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愛,教師要處處關心他們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愛撫的動作,一次誠懇的表揚,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在他們心里激起層層浪花。教師的愛雖然不能代替父母的愛,但可以彌補父母的愛。生活在一個充滿友愛真情的班級集體里,他們會感到生活充滿生機,感到自己不幸之中又特別幸運。
用鼓勵驅除猥瑣。單親家庭的孩子思想負擔重,怕教師知道家中真實情況,更怕同學知道,教師應幫助他對這一社會現(xiàn)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教師可以把活動中最重要的任務交給他,讓他有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在活動中發(fā)揮自身的潛力,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增進和同學的友誼。
用交流剔除頑劣。單親家庭的孩子在閑暇獨處時常常感到無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極被動的方式來打發(fā)時光。打游戲機,看武俠小說,忘記了教師留的作業(yè),也忘記了上學、回家的時間。教師可就近安排其要好的同學與他同來同往,每天督促。使他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并且一事一教育,轉變就表揚,達不到要求就批評。常提醒,多鼓勵,多方啟迪其作為學生、子女、祖國接班人的責任感。
用回避保護自尊?,F(xiàn)在初中課本上有關家庭生活的文章,大都是描寫家庭成員和睦相處,父母對兒女無私的愛。遇到教師講述這種濃濃的人間真情時,感情脆弱的學生會觸景傷懷,淚流滿面。教師在講解這類文章時,盡量從感情上給這些孩子以照顧,避免讓他們回答對他們來說敏感的問題,給學生留一片感情的藍天,保護那顆受傷的心。
用愛心撫慰創(chuàng)傷。對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班主任、課任老師、家長應齊抓共管。班主任應經常和課任老師交流意見,并及時和家長聯(lián)系。對教育子女確實有困難的家長,班主任應給予方法上的指導,經常更換教育方式。
面對這些無助的可憐巴巴的山區(qū)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就象海面上行駛的一葉孤舟,如果領航員能正確引導,他們同樣會避過驚濤駭浪,渡過暗礁巖石,安全抵達明凈的港灣。我們每個人任重而道遠。讓我們每位都來做單親家庭孩子心靈上的領航員,使他們順利走向生活的彼岸。
只有守住心靈的契約,才無愧于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這也是我作為一名山區(qū)教師莊重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