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益華
【摘 要】闡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進行高中古詩鑒賞教學的有效策略: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有效性;注重課外古詩的積累,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此提高學生的古詩鑒賞水平和能力,提高高中古詩鑒賞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古詩鑒賞 有效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B-0026-02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是我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精髓。古詩鑒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鑒賞水平和文學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課一直處于薄弱環(huán)節(jié),教學效果不明顯。究其原因,其一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僅僅停留在逐字逐句的翻譯上,忽略了對古詩詞的審美引導;其二是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缺乏興趣。
那么,怎樣才算是古詩鑒賞的有效教學呢?高中古詩鑒賞的有效教學是指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老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能夠掌握古詩的內(nèi)容,體會古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提升古詩的鑒賞能力,既能提高學習效率又能完成教學目標,實現(xiàn)有效教學。所以在新課標的背景下要不斷提高古詩鑒賞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
(一)教師要改變舊有的教學模式。高中古詩鑒賞的有效教學需要改變舊有的教學模式,不能再是老師灌輸式的講授,學生被動地聽,而是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給以適時的指導。比如,時下盛行的翻轉(zhuǎn)課堂模式在古詩鑒賞教學中也是非常適用的。教師針對教學內(nèi)容,在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自由結(jié)組進行探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提問,共同完成對詩詞的鑒賞。例如在講解《短歌行》之前,教師可收集相關影視作品的片段、名家朗讀,做成導學案。導學案中除了對詩歌本身進行鑒賞,還對曹操攬才、惜才的一些典故進行介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將課前收集的關于曹操的一些典故進行分享,這樣的翻轉(zhuǎn)課堂模式較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效果也相當好。
可見,轉(zhuǎn)變教師觀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會給古詩鑒賞的有效教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在新課標的背景下,老師要不斷地閱讀書籍,鑒賞古詩,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這樣在古詩鑒賞的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專業(yè)地為學生講授知識。同時,在閱讀中不斷地積累和掌握溝通的藝術,使自己能夠與學生進行更有效的交流,更好地教育學生,也為學生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
二、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有效性
教學手段是老師根據(jù)教學目標,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所采取的教學方式,在高中古詩鑒賞的課堂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有效的教學手段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實現(xiàn)有效的課堂教學。
(一)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就是老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所要講授的古詩的背景、內(nèi)容通過圖片或者音頻展示給學生,從而更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鑒賞古詩《望海潮》時,老師可以向?qū)W生展示綿延無邊的江河,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等圖片,讓學生沉浸在美景之中,感受到詩人所描繪的杭州山水的美景以及人民和平安定的歡樂生活。在鑒賞《雨霖鈴》時,老師可以向?qū)W生展示雨后初霽,折柳相送的畫面,并且配以長亭送別的柔美音樂,讓學生感受到送別時的不舍與凄涼。
多媒體教學法能夠更直觀形象地向?qū)W生展示古詩所描繪的畫面,直接沖擊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從而為古詩的鑒賞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更加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
(二)小組合作教學法。在高中古詩的鑒賞中小組合作教學法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內(nèi)容,掌握所采用的表達手法,提高鑒賞能力。小組合作需要老師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地分組,讓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學習,共同進步,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孔雀東南飛》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進行課本劇表演,體會人物所表達的情感。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快速掌握課文,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促進全面素質(zhì)的提高。
(三)歸類比較法。歸類比較法是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對分散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類整理,并對類似的知識進行比較,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jié)構(gòu),這有利于學生歸納總結(jié)古詩鑒賞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古詩鑒賞的學習效率。高中語文課本中選錄的詩歌類別主要有送別詩、詠史詩以及一些閨怨詩。我們可以根據(jù)各種題材的詩歌做個歸類講解,然后再讓學生具體學習。比如,在學習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時,學生在掌握這是一首送別詩之后,可以把同類題材的詩進行歸類、分析、鑒賞,總結(jié)出詩人在表達思想感情時所采用的手法,是借景抒情還是借物抒情。這樣學生通過比較尋找共同性和差異性,可以更好地提高古詩鑒賞水平。
(四)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由于古詩所描繪的畫面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古詩鑒賞的教學課堂上就需要老師根據(jù)古詩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拓展思維。比如,在學習《山居秋暝》時,老師向?qū)W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初秋時分,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來,泉水在山石上流淌。學生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仿佛置身其間,使得學生能更好地把握意境,展開合理的想象,拓展自己的思維,提高教學有效性。
(五)情感體驗法。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傳統(tǒng)的詩詞鑒賞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其觀念不能轉(zhuǎn)變,喜歡直接講解翻譯??墒怯捎趯W生社會生活閱歷淺,對人生的思考不深入。因此,在閱讀詩歌的時候,習慣于完成指令性的任務,缺乏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詩歌的意象和詩人的形象,以及在古詩詞中的一些零散的信息,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進行整合。如學習蘇軾的《定風波》時,先做到知人論世,讓學生根據(jù)已學過的知識,總結(jié)出蘇軾的生活情況。然后讓學生在課前分小組進行探討,討論蘇軾寫作此詞時是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其情感是如何體現(xiàn)在詩詞中的,并找出同一階段的蘇軾的其他詩詞,進行對比閱讀。然后再布置課后小組作業(yè):若你是蘇軾,此時會是一種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采用這種代入式的情感體驗閱讀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和習慣,也更適合新課標的要求。
三、注重課外古詩的積累,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提高高中古詩鑒賞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注重課外古詩的積累,學生要在課余時間增加對古詩的閱讀,擴大閱讀量,并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設計一個“課前三分鐘”的小環(huán)節(jié),由學生自由選擇《唐詩三百首》或《宋詞三百首》,參加詩詞學會的活動,詩詞楹聯(lián)創(chuàng)作比賽,詩歌朗誦表演等,讓學生積極參加活動。這樣在古詩鑒賞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更具有主動性,更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古詩的積累也會在無形之中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了學生獨特的審美力,提高了古詩的鑒賞力。除了這些,我們還可以推薦學生觀看一些水平較高的國學鑒賞節(jié)目,如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河北衛(wèi)視的《中華好詩詞》等。通過多平臺,多渠道去激發(fā)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古詩鑒賞課堂的有效性一定能夠得到極大地提高。
新課標背景下提高高中古詩鑒賞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增強他們的文化底蘊,提高鑒賞水平,而且能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語言的理解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改變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豐富教學手段,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共同構(gòu)建一個高效的古詩鑒賞課堂。
【參考文獻】
[1]蔡慶榮.新課標背景下高中古詩鑒賞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12)
[2]張聰.切實提高高中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3]李朝霞.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