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 要:在高校階段,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兩個最重要的方面。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同時又相互補充。在進行心理教育的同時要輔以道德教育,這樣心理教育才完整,在進行道德教育的同時結合適當?shù)男睦斫逃?,這樣才會使得接受到的道德教育更加牢固。尤其是在當下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課余生活豐富多彩,思維方式急劇轉(zhuǎn)變,大學生又處在在學習與生活的雙重重壓下,特別需要心理健康的教育和道德上的引導,這樣一來,探索高校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的有機融合就成了高校心理課程的重要事件。
關鍵詞: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融合
中圖分類號:G41;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4-0224-01
無論我們身處于哪段時期,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一點心里是那個的問題,通常情況下,在有了些心理問題之后,自己是解決不了的,需要通過心理咨詢或者親近人的開導。在大學階段我們解決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方式方法就是心理健康課,所以心理教育在此時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在中國有一個現(xiàn)象,那就是人長大了但是在道德上卻不成熟,有些人在做了違背道德的事以后非但不覺得羞恥,還覺得十分坦然,并不會感到一絲不安。大學生是個龐大的群體,也是祖國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在如此艱巨的情況下,要尋求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的有機結合,積極的轉(zhuǎn)變大學生群體的思維方式,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方向。
一、高校心理問題的現(xiàn)狀
大學生接觸的都是一些比較潮流的東西,新鮮的事物和人,接觸的多了就會對自己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會與本身的自己發(fā)生碰撞。比如努力了三年的高中考上大學,以輕松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期末時卻發(fā)現(xiàn)預習以來之不及,而后不斷積累,臨近畢業(yè)時由于未及時進行學習和興趣上的培養(yǎng),導致技能無一之長,這些都會增加大學生的矛盾心理和心理壓力。進入大學以后,不管生活條件富足與否,身邊挽著女朋友的隨處可見,親密時羨煞旁人,分手時痛苦萬分,戀愛受到的挫折也是此時大學生所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最重要的是家庭的影響,人們都知道,家里或窮或富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現(xiàn)階段這種攀比之心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無形上給大學的心理造成了嚴重負擔。
二、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面對如此多而重的心理問題,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我們一直強調(diào)素質(zhì)教育,就是對人全方面的實行綜合教育,這其中心理教育對人的成長是起引導作用的,大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缺乏的也正是自我引導能力,在承受重壓時往往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報紙、新聞上大學生跳樓、自殺的事件不在少數(shù),均是心里存在問題的結果。難以接受挫折是心理出現(xiàn)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大學心理課程會圍繞如何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挫折展開討論,讓學生身處其中體會未知的場景來提前準備好,以免真正的挫折到來時措手不及。實際上,在大學生群體中,類似于打架斗毆這種事情并不多見,畢竟都是層層選撥出來的優(yōu)秀學生,但其他方面并不十分滿意。像隨地讓垃圾、吐痰,中國式過馬路,文明謙讓,倫理道德等,做得還遠遠不夠。最簡單的就拿校園情侶來說,不分場合地過于親昵,除了有傷風化,更重要的體現(xiàn)的是大學生在道德上的缺失。為了避免諸如自殺、他殺、道德等方面上的問題,盡可能的將這種幾率變小,高校心理和道德教育刻不容緩,應當加大力度,一個心理出現(xiàn)問題的人比一個身體出現(xiàn)問題多的人更可怕。數(shù)據(jù)已讓我們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這也就是實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三、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的融合
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的融合是學校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課堂上通過心理授教的方式傳播道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yǎng)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健康的進取意識,來讓學生成為合格的人才。在發(fā)生多次大學生心理與道德方面的慘案后,各學校也終于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健康與道德健康知識講座,加大對心理方面的投入,加強師資力量,努力結合道德于心理咨詢上。同時在德育課堂中也要加入心理上的知識,做到使心理與道德在生活中無縫接觸,形成一個整體,完整地傳授給學生,如果分開為兩個部分,忽視了其中聯(lián)系,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所共同創(chuàng)造的影響力將會被大大削弱,因此融合是當前高校教育所必須重視的一個嚴重問題。
四、結語
心理問題在中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是被忽視的問題,其實不然。健康的定義中給出的條款中明確寫有心理出現(xiàn)問題的也算不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占主導地位,因此,在學校的個階段積極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塑造健康的心理,同時在道德上加以約束,便不會再有如此多慘案發(fā)生。因此,心理與道德在教育上的融合并教育學生,使其思想中向好的方面發(fā)展才是素質(zhì)教育的成功。
參考文獻:
[1]柏楊.現(xiàn)階段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文教資料,2014 (07).
[2]袁忠霞,李智冰.心理—道德教育與學生現(xiàn)代人格培養(yǎng)[J].德育研究,2013(06).
[3]孟嘯.淺析心理教育基于道德教育的啟示[J].學術前沿,2012(04).
[4]王麗榮,劉曉明.心理—道德教育基: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的有機結合——價值問題的分析視角[J].專題研究,2010(01).
[5]劉曉明.論道德教育與心理教育的融合[J].創(chuàng)刊30周年特別策劃話題:“德”“心”相融:價值體認與實踐探新_價值體認,2015(04).
[6]沈貴鵬.心理—道德教育的三重視域[J].專題研究,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