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平
摘 要: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習作而言,素材的搜集是極其重要的。好的寫作素材對整體習作教學的過程都會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清楚素材對習作的重要性。但是對于如何搜集素材,小學生的自主搜集能力還不夠強,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以有效地引導。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探究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搜集素材。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素材
一、啟發(fā)學生通過課文學習搜集素材
語文課本中包含著大量的習作素材。由于現(xiàn)行的語文課程教學方式經(jīng)常把課文教學與習作教學進行分離,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不太注意把課文所學與習作聯(lián)系起來,或者僅僅只是有一點想法而在具體運用過程中運用得不夠到位。所以,基于學生的這種情況,教師就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直接告訴學生,哪些是習作素材,哪些可以用。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在思考過程中讓學生找出素材的閃光點和素材的運用途徑。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習作能力比低年級高,就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采用這種方式是尤其必要的。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也可以通過這個引導過程來培養(yǎng)。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才會有更高的新穎度。因而,學生就能夠打破原來的思維模式。就長遠來說,也有利于學生今后寫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把教材利用好。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對學生加以引導,幫助學生通過課文搜集素材。通過課文積累素材,學生對課文學習會更有興趣,課文的學習效率也會有效提升。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有一些現(xiàn)當代名家的作品。其中,有一篇課文是現(xiàn)代著名文學家許地山所寫的《落花生》。這是許地山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一定的深刻內(nèi)涵。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課文時,要積極引導學生思考文中父親所說:“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以及作者在文中所說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當學生對這些話語有所思考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把這兩句話當做作文素材來積累,并且要啟發(fā)學生思考,在寫哪些作文時可以運用這篇課文的素材以及文中這幾句意義比較深刻的話語。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并且對于生活和學習也已經(jīng)擁有了一定的感悟,教師只要加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就能夠明白如何借鑒和運用此類素材。同時,也可以在課堂上進一步進行延伸,多給學生展示一些許地山先生的生平經(jīng)歷,使學生逐步掌握通過名人生平經(jīng)歷積累習作素材。語文教學的各個模塊都是相通的,只要教師把握時機進行引導,習作的素材積累對于學生來說就會變得容易,同時,教師的教學過程也會變得更加豐富。
二、引導學生在其他學習科目中搜集素材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課程,從另一個方面說,語文也是一門包容性比較強的課程。學生所學的課程有好多科目。語文與其他課程都有一定關聯(lián)度。語文課程對數(shù)學、英語、音樂、美術、品德與社會等其他課程的學習都有幫助,同時在其他各門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也能對語文課程的學習有所幫助。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引導與啟發(fā)讓學生把在其他課程中所學到的內(nèi)容與語文的學習聯(lián)系起來,把其他課程融入語文課程中,從而擴展語文學習的平臺。所以,語文習作的教學也應該如此。在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在其他學習科目中搜集素材,促進學生習作成績提高。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聯(lián)系相關習作題目與其他課程,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所想到的素材。也可以在習作課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回憶其他課程所學到的內(nèi)容,并啟發(fā)學生找到這些內(nèi)容與學生所要寫的作文之間的契合點,從而達到素材搜集的目的。比如,學生在品德與社會的課程中會學到一些美德故事,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找到其與所要寫的相關作文之間的關聯(lián)。在小學的音樂科目學習過程中,一些音樂鑒賞常識以及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故事都會學到。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使學生把所學的范圍由音樂擴展開來,從而搜集到習作素材。
三、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fā)搜集習作素材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包羅萬象的特點決定了生活可以和學生所學的各門課程相關聯(lián)。學生學以致用的有效方式就是通過生活的實踐把所學的內(nèi)容運用,同時生活也給各個科目的學習提供了有效途徑。在生活這個寶庫中,學生可以對各門課程的學習有所積累。所以,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也是如此。小學生雖然還尚處在心智不夠成熟的階段,但是,他們已經(jīng)對生活漸漸有了自己的認識,對生活也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積極感知生活和積極思考生活的心態(tài),從生活中培養(yǎng)自己對語文習作的學習興趣,從而進行語文習作素材的積累。而且,通過從生活中搜集素材,學生也能夠從點滴之中更加熱愛生活,以一個陽光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
記敘文習作教學是重要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內(nèi)容。一些學生寫出的作文內(nèi)容不夠豐滿,并且讀起來吸引力差。導致他們習作出現(xiàn)這樣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對生活缺乏觀察,缺乏積極地思考,從而沒有搜集好相關的素材。因而,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有所回憶,從而搜集到相關的素材,使學生找到自己所寫作文與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度。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語文課文學習搜集素材,可以通過其他課程引導學生搜集素材,也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搜集習作素材。學生搜集到了好的素材,就會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使具體的寫作過程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高冬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5).
[2]劉宗春.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xiàn)狀研究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5(77).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