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
摘 要:在中國,語文的學習一直貫穿于學生時代的整個過程。而且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以及學習時間的延長,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在逐步增強。對于學生來說,不同的學習階段,在學習目的、學習方法上會有一定的差異,而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有了小學時期打下的閱讀基礎,在該階段應該著重培養(yǎng)其深層次閱讀的能力以及文學素養(yǎng)。那么教師具體應該在什么樣的理念指導下來幫助學生學習語文呢?主要從為學生制訂閱讀計劃以及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來探討初中語文教師的理念,并且提出一些意見或建議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初一階段的語文學習。
關(guān)鍵詞:閱讀計劃;閱讀能力;文學素養(yǎng);文學評論
一、為學生制訂閱讀計劃
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已經(jīng)接受了基本的訓練,但是在閱讀量上卻有所差異,有的學生讀過的書多,有的學生讀過的書少。因此,學生升入初中后,語文水平也會參差不齊。老師應該依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為學生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
1.對于學生閱讀書籍一定要保質(zhì)保量,切忌只圖讀書的數(shù)量而忽視了對書中內(nèi)容以及思想的理解
初中階段不同于小學階段,對于語文的學習有著更高的要求。小學階段讀書的目的主要在于學習文字、詞句等的用法,而初中階段則更多地傾向于對于文章的理解與把握。所以說,對于語文學習來說,大量閱讀是其根本基礎,但是認真體味文章同樣不可或缺。
2.對于小學階段就已經(jīng)進行過大量閱讀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更高層次的讀物
小學階段所能接觸到的讀物大多是童話、寓言故事、四大名著、歷史故事以及一些簡單的文學作品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美德并且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但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就會顯得膚淺。所以,老師應該為學生提供一些國內(nèi)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如魯迅、巴金、顧城或莫言等作家的文學名篇。此外,還要為學生的哲學啟蒙打好基礎,為學生推薦一些哲學類入門書籍,比如說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的成名作《蘇菲的世界》,通過講述一個小女孩從陌生人那里收到了一封封關(guān)于哲學思想論述的來信,從而開始對整個世界、自身所處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好奇,進而引發(fā)了對于生存、死亡等的思考。這對于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將自身帶入書中的角色,從而跟隨作者或者書中的主人公一同思考這個世界,思考生存的意義等。
3.廣泛閱讀,拓展視野,拓寬知識面
中國的學生在這方面比較欠缺,因為學生通常只能一門心思地將精力都投入課本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知識的攝取。因此對于老師來說,趁著學生還有一些屬于自己的時間,一定要教育學生廣泛地攝取知識,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的條條框框,要多讀各種不同題材的課外書籍,廣泛地涉獵各種知識。
4.教師可以推薦學生每星期認認真真讀一本書,建議不超過兩本
學生要根據(jù)自己所閱讀的書籍寫出閱讀感受,自己的收獲包括本書帶給自己的改變是什么等。不斷思考,積少成多,逐漸培養(yǎng)讀書興趣與閱讀能力。
二、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
1.可以快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看到一篇文章,快速讀一遍之后基本上就可以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并且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當然,這要建立在一定量閱讀的基礎之上。所以在日常的語文學習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廣泛閱讀之外,老師還要刻意地去訓練學生對于文章主題、結(jié)構(gòu)、中心思想等的掌握,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思維模式,即看完一篇文章首先就想到提煉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捋順文章的結(jié)構(gòu)等,這樣假以時日的訓練,對于文章的整體把握就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2.同感的能力
所謂同感就是“感受他人的感受”,也就是說,學生在看完一篇文章后,要能夠體會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情感,要學會去感受作者的感受,也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讀者與作者在思想上的共鳴。產(chǎn)生思想或情感共鳴,那么對于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容易、更加透徹。老師在訓練學生這種能力時,可以讓學生自行有感情地進行朗讀,仔細體會詞匯的用法,揣摩句子與句子之間使用的關(guān)聯(lián)詞,以及文章抒情部分的描寫等。抓住這些細節(jié),便可以在整體上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等。
3.文學評論的能力
對于文學素養(yǎng)來說,文學評價是最高層次的能力。文學評論,簡言之,即看完一篇文學作品,可以對其進行評論、賞析等。這就需要讀者有一定的文學功底,能夠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的利弊,支撐點的合理與否等。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知名學者或作家所寫的文學批注,諸如毛宗崗評《水滸傳》等。對于中學階段初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求不必過高,只需要根據(jù)文章的結(jié)構(gòu)、內(nèi)容等對其表達方式、邏輯性以及價值觀念做出最基本的判斷或評價即可,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自己體會文章,提出自己的觀點,最終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文學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語文能力還有非常大的發(fā)展空間,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以及學生本身語文水平的可塑性。對于能力不同的學生要求要有所區(qū)別,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要著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梢酝ㄟ^專門的訓練來提高學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的能力等。此外,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同樣不可忽視,這對學生今后的生活也大有裨益,可以定期讓學生對某些文學作品做賞析、評論等來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潔.培養(yǎng)初中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9.
[2]陳玉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