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勤學
摘 要:文化總是在社會轉型時得以發(fā)展,客家服飾及其吉祥圖形符號在歷代社會轉型過程中傳承了中原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客家服飾文化,再現了客家文化活力。在社會文化轉型時期,將客家服飾吉祥圖形符號以現代手法加以創(chuàng)新,運用于新的領域或載體,是客家文化再次煥發(fā)生機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社會文化轉型;贛南客家服飾;吉祥圖形符號;活力;傳承
中圖分類號:J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0-0152-02
文化作為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內驅力,在社會的進步方面擔當了重要的角色。文化的轉型意味著一些價值觀念的改變,曾經在社會生活中具有支配地位的觀念,也會隨著新的事物的產生及生活方式的變革而發(fā)生重大轉變。贛南客家服飾在千百年的發(fā)展中,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并呈現出強大的活力。依附于客家服飾的傳統(tǒng)吉祥圖形是就此湮滅于歷史的長河中,還是隨著社會文化的轉型發(fā)展而煥發(fā)其新的生機呢?
一、社會文化轉型時期的文化理念
社會轉型指的是社會進入到一定時期出現的政治制度、社會結構和生產方式的變革,也可以指社會習俗、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變遷。文化是人們社會習俗、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反映和象征,社會轉型也必然導致文化模式的轉變。所謂文化轉型,是指“特定時代特定民族或群體所習以為常地賴以生存的主導性文化模式為另一種新的主導性文化模式所取代?!雹?/p>
社會文化轉型是一個主文化逐步提高、逐步改善的過程。從傳統(tǒng)文化模式到現代文化模式,文化轉型的走向和目標是以漸次清晰的趨勢呈現。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理念逐步成為中國當代文化建設的總理念,并且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實踐而得到不斷的充實和豐富。因此,對當下社會轉型期的傳統(tǒng)文化繼承總的方針是:積極吸收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批判其中的消極因素,將其精華納入到當下社會文化建設的實踐中來,既能很好的繼承傳統(tǒng),又可以進行文化創(chuàng)新。
二、贛南客家傳統(tǒng)服飾吉祥圖形符號中的民族活力
民族活力是民族生存、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它可以是一種潛力,也可以是一種顯力,具體表現為經濟、科技、政治待方面的創(chuàng)造力。②筆者認為,除以上因素外,民族活力還表現為一種民族自信、開拓精神和情感寄托。 贛南客家先民是中原漢人南遷后形成的一個民系,其服飾與中原服飾從總體上來說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客家人總是以”中原正統(tǒng)“自居,并以此為豪,并因此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因為客家人在傳統(tǒng)上以中原漢族為正統(tǒng)的觀念根深蒂固,客家服飾也打上了這種觀念的深深烙印??图胰说姆?,如大襟衫、唐裝衫、棉襖、長袍、馬卦、套褲、木屐、女性鳳冠、霞帔等,都保持了中原漢族服裝的特征。③服飾上裝飾之吉祥圖形符號,無論是動物紋樣中的龍、獅、虎,植物紋樣中的梅、蘭、竹、菊、桃,還是人物紋樣中的八仙、觀音、羅漢,文字紋樣中的福、祿、壽、禧等等紋樣,無一不是中原漢文化的傳承。
歷史上客家先民在長期的遷徙過程中磨練出堅忍的意志,通過歷代客家人的創(chuàng)新積淀而形成的文化因子,凝聚了客家人的“開拓進取”的思想精神,激勵著他們不斷進取??图胰吮M管崇尚中原正統(tǒng)文化,但從中原遷徙至贛、閩、粵等地后,由于受環(huán)境的影響,其服飾更講究以實際應用為出發(fā)點,而對中原服飾的禮制與等級思想內涵則逐漸淡化。無論是哪種階層的人,男子大都是對襟衫、袍褂和大襠褲;女子都是大襟衫、大襠褲,這是客家人的常服。這種常服,客家人在休閑、外出做客、公共場合都是如此穿著。在服飾的紋飾上,也極少看到中原服飾那種很鮮明的等級區(qū)別。④贛南客家服飾一般較少裝飾紋飾,婦女的披肩、圍裙、繡花鞋、婚服上面所繡之動物、植物、文字等紋飾,也只是希望能夠吉祥富貴、健康長壽、多子多福之意;紋飾色彩大多以藍、黑、白、暗紅、灰等素面為多,大紅大紫都偏少。這些都無等級之分,表面了贛南客家人在中原等級森嚴的禮制文化上的突破。
客家服飾在客家人的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是他們聯結愛情、親情和友情等情感的紐帶。不僅能從客家人的服裝中體會到這種強烈的情感,更體現在一些服裝飾品中。勤勞的客家女子送給心上人(丈夫)的鞋、鞋墊、荷包、褡褳、兜肚、帶子、手帕等信物,上面繡的皆為寓意很深的圖形紋樣,大多圍繞愛情、生殖、前程等主題較為豐富,具體有八仙、七姑星、牛郎、文官或武官等人物紋樣;鴛鴦、金雞、鳳凰、龍、麒麟或鯉魚等動物紋樣;牡丹、石榴或藤蔓等植物紋樣; 如意、福、祿、壽、禧等文字符號紋樣。⑤寄托了客家女子對戀人的無限情意,寓意兩人情感緊相連、永不分離。把她們的情和愛、思與戀通過這些小小飾品得以傳達,表達了她們的情感寄托。
三、贛南客家傳統(tǒng)服飾吉祥圖形符號的現代傳承
現代社會文化轉型下,贛南客家傳統(tǒng)服飾吉祥圖形符號的民族活力不僅體現在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作為一種視覺符號,在贛南客家的許多其它載體上都有應用。在贛南客家居民日常生活中,還廣泛應用于建筑、手工藝、生活器物中。如“福祿壽禧、卍字紋”等廣泛應用于窗戶上面等。將這些圖形符號以抽象的手法進行再組合運用,是對客家族群記憶的引申和轉化。
贛南客家傳統(tǒng)服飾吉祥圖形符號是在中原吉祥文化基礎上的演化、是贛南客家人民對世界、對生命、對生活、對事物的理解和感悟,及其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展望。⑥這些具有美好寓意的吉祥圖形符號是客家先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激發(fā)我們設計靈感的源泉,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寶庫,是值得我們繼承和傳承的不朽藝術。下面以包裝設計和環(huán)境藝術設計為主來加以論證。
(一)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
現代包裝設計應當以符合人們日益成熟的消費觀念和不斷提高的審美需求為目標。由于人們對商品包裝的結構、造型、功能等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應用新材料、新方法進行緊跟時代和潮流的包裝設計才能引起消費者的青睞。對于贛南本土的同類包裝設計要想引起消費者的注意,需要給包裝注入更多特色文化內涵,而傳統(tǒng)吉祥圖形符號也應以新的手法來加以表現:(1)贛南特色產品包裝設計中選擇文化內涵較深的圖形符號,如服飾中的龍鳳紋、福祿壽禧、卍字紋、蓮花紋等有象征意義的符號,以打散、重構等構成手法應用到包裝版面設計中,可以喚起消費者的親近感;(2)將贛南客家吉祥符號以木材、竹、石為載體采用雕刻、編織等工藝運用到包裝容器的外觀設計中,增加包裝文化氣息,產生視覺沖擊力;(3)將贛南客家吉祥符號中常使用的黑、灰、藍、紅等色作為盒體的色彩,配以經過創(chuàng)新設計的吉祥圖形,融合客家人的審美特征和文化特點,形成一種整體文化氣息濃郁的包裝風格。
(二)在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
贛南客家先民在服飾上形成獨樹一幟的風格,在建筑史上也留下了精美絕倫的建筑——客家圍屋。服飾中使用的吉祥圖形符號在圍屋中也大量存在,它們是一脈相成的。在環(huán)境空間設計中適當融入客家吉祥元素,將使室內空間散發(fā)出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客家特色。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手法進行表現:(1)將贛南客家吉祥符號運用于建筑環(huán)境空間設計中時,在保留必要的吉祥元素基礎上,結合房屋空間實際情況進行改造,盡量神似。在材料的選擇上,以傳統(tǒng)材料和高科技材料進行結合,融入現代新技術,古典與現代的結合也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觀念;(2)隨著現代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對生活空間越來越講究,對于帶有強烈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配飾越來越關注。將贛南客家吉祥符號中有益的部分大膽的“繼承”,吸納其精髓,運用于室內家具、布藝、陶藝、裝飾畫、陳設等設計中,將為室內空間增添濃郁的客家神韻。
四、結語
社會文化轉型過程中贛南客家服飾文化經歷過較大的變革,在繼承中原漢文化的基礎上吸取了地方文化的精髓而形成了獨有的特色,體現出強烈的民族自信和開拓精神,是客家人情感寄托的載體。在社會文化高度發(fā)展的當下,贛南客家服飾傳統(tǒng)吉祥圖形符號還在發(fā)揮著其應有的作用,展現出其勃勃生機。重視地方文化,就是有效地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項目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2014年度項目《贛南客家服飾吉祥圖形符號中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傳承研究》(項目編號:YS1417)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注釋:
①衣俊卿.文化哲學——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交匯處的文化批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167.
②周敏凱.對中國民族活力的理性評估[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7(01):30-33.
③④⑤周建新.客家服飾的藝術人類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50-51,220.
⑥王貴民.贛南客家傳統(tǒng)吉祥圖案研究[D].南昌:贛南師范學院,20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