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輝 泉東
一般來說,同課異構有兩種形式:一是同一個文本由不同的執(zhí)教者進行施教,組織課堂教學,即多人同課異構;二是同一個文本由同一個執(zhí)教者進行施教,在不同的教學班級,通過不同的構思和處理組織課堂教學,即一人同課異構。
我們在此重點談一談一人同課異構。
一人同課異構的依據(jù)在于以下幾方面。其一,隨著閱歷的增長和閱讀的積累,教師對于經(jīng)典文本的認識會發(fā)生變化,情感體驗也會不同,這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授課重點和講授方法。其二,隨著教學經(jīng)驗的豐富,教師面對不同學段和學力的學生,勢必在方法策略、目標內(nèi)容等層面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而不能“一招鮮,吃遍天”,而教學思路的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和教學資料的呈現(xiàn)等課堂因素都會有學生的及時反饋,基于此,適當?shù)恼{(diào)整也成為必然。其三,語文學科的源頭活水就是廣闊的社會生活,大到突發(fā)的轟動性事件,小到教室里的細枝末節(jié),這些都有可能“異構”到語文課堂中來。
下面,我們就圍繞這三點來談一談。
一、以文為本—基于教師對文本的不同認識進行異構
語文教師課堂主導地位的基石應該是教師對文本的理解和認識。我們要把握文本的定性解讀,但一個有一定教齡的語文教師應該警惕與文本對話環(huán)節(jié)的僵化少變,經(jīng)典文本是常讀常新的。正如德國的接受理論先驅(qū)漢斯·羅伯特·姚斯所指出的,“一部文學作品,并不是一個自身獨立、向每一個時代的每個讀者均提供同樣觀點的客體,它不是一尊紀念碑,形而上學地展示其超時代的本質(zhì),它更多像一部管弦樂譜,在其演奏中不斷獲得讀者新的反響……使文本成為一種當代的存在?!蔽覀儜撛诤臀谋緦υ挼倪^程中賦予它超越時空的生命力,讓它成為一種“當代的存在”。
教師的個體生命是不斷成長的,閱歷的增長會影響我們對文本的理解和認識。以莫泊桑的經(jīng)典小說《項鏈》為例,文本當然有對瑪?shù)贍柕聬勰教摌s和追求享樂思想的諷刺,這主要體現(xiàn)在瑪?shù)贍柕陆桧楁?、丟項鏈的情節(jié)中,正是這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心理動機斷送了她的10年青春。我們可以引導一個班級的學生閱讀《居里夫人自傳》,了解幾乎與瑪?shù)贍柕峦瑫r期的居里夫人的人生軌跡,引導學生充分認識造成瑪?shù)贍柕卤瘎∶\的根本原因。文本中同時也包含著對瑪?shù)贍柕律钌畹耐?,主要體現(xiàn)在瑪?shù)贍柕抡翼楁湣①r項鏈的情節(jié)中,項鏈丟了以后,這個曾經(jīng)整日幻想的小女人,其實有著堅毅的靈魂和驚人的勇氣。我們同時可以引導另一個班級的學生閱讀莫泊桑的另一篇作品《珠寶》,通過對比郎丹夫婦、瑪?shù)贍柕乱约八恼煞蚵吠咴韵壬?,引導學生充分認識瑪?shù)贍柕律砩系拈W光點,丟失項鏈之后,瑪?shù)贍柕略诔林氐拇驌舳?,沒有猶豫,而是迅速回到了現(xiàn)實,毅然做出了令人驚訝的決定:“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她始終恪守做人的基本原則,維護著自己的尊嚴,這是值得贊美的。
然后,安排兩個班的學生分別練筆—“我看瑪?shù)贍柕隆?,將其中的?yōu)秀文章拿到另一個班級中進行討論,看看在同學們中間會激發(fā)出什么樣的思想火花,引導學生思考當下的生存、生活問題。這樣的“異構”,有助于我們進一步豐富對《項鏈》的認識。同時,我們認為這樣的異構一定是基于教師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和人生閱歷的豐富,教師與經(jīng)典文本的對話會變得豐富、深刻,也就客觀上形成了有價值、有效率的同課異構。
除了對文本主題的認識有變化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同課異構進一步發(fā)掘文本功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的《項脊軒志》為例,文本作者著重敘述了與作者青年時代的書齋有關的人事變遷,借百年老屋的幾經(jīng)興廢,回憶家庭瑣事,抒發(fā)了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作者擷取日?,嵤拢ㄟ^細節(jié)描寫來抒情言志,“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梢試L試在學力較好的班級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從寫作角度訓練學生捕捉、描寫細節(jié)的能力,進而讓他們完成一篇借物敘事抒情的文章。文言文的課堂教學,往往要以夯實文言基礎、側重閱讀理解為主要目標,隨著我們對文本的認識不斷深入,也可以從寫作的角度來切入,打通文言文和白話文形式上的鴻溝之后,學生會從教材中的很多文言文本中汲取有關寫作的養(yǎng)分。
二、以人為本—針對不同學段、學力的學生進行異構
不同學段的異構要基于學段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接受能力的考量,不同學力的異構要基于教師對所教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知識儲備的了解,我們重點談談后者。
例如,記敘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兩個平行班同樣學習復雜記敘文,其中一個班為理科較強的班,接受能力強,文學感受力差;另一個班各科成績均較差,但學習興趣濃厚。于是我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接受能力強的班從小說閱讀中汲取記敘文寫作知識,仿寫、改寫經(jīng)典短篇小說,在閱讀和仿寫過程中自主領悟記敘文情節(jié)安排、人物塑造、環(huán)境描寫的方法。另一個班從寫觀察日記練起,規(guī)定學生觀察生活的方方面面,完成記敘文寫作技巧的單元訓練,然后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復雜記敘文的構思和成文訓練。
這樣的異構,讓不同學力的學生在記敘文寫作環(huán)節(jié)中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就感??梢哉f,如果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切實做到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異構就是一種必然,而異構的教學活動勢必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產(chǎn)生良性影響。
三、以廣闊的社會生活為本—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導入進行異構
語文是綜合性極強的學科,關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突發(fā)事件和教室里的細枝末節(jié)都和語文課堂息息相關,這種關聯(lián)性經(jīng)常可以啟發(fā)我們設計更加合理、高效的導入。
比如,在教授《斷魂槍》時,一個班級可以采用常規(guī)教學導入;另一個班則可以援引有關國粹京劇的傳承與發(fā)展的新聞事件“京劇進課堂”導入。
教育部決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東、甘肅10省市開展試點工作,在音樂課程中增加京劇內(nèi)容,并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向全國推廣。教育部對《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日前進行了修訂,增加了有關京劇的教學內(nèi)容,目前教材編寫和光盤研制工作已啟動。但權威調(diào)查顯示,六成以上公眾不支持“京劇進課堂”。
教師可以讓學生簡要地談談自己的認識和思考,然后進行歸納:這個新聞事件促使我們思考如何傳承和發(fā)展我們的民族藝術和傳統(tǒng)文化。老舍先生的小說《斷魂槍》也有一樣“國術”—“五虎斷魂槍”,它的主人沙子龍曾經(jīng)憑借這套槍在西北一帶闖下赫赫威名,但隨著巨大而急速的時代變遷,他引以為傲的武藝已經(jīng)成了明日黃花,那個曾經(jīng)屬于他的世界已被狂風吹走了,他堅持不傳“五虎斷魂槍”。沙子龍為什么不傳?我們又該如何看待他的不傳呢?從這個點切入《斷魂槍》,就抓住了小說的核心矛盾,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效地推動探究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引導學生認識沙子龍“不傳”背后的無奈和矛盾。課后還可以結合寫作與課前導入呼應,讓學生以“‘京劇進課堂的再思考”和“如何看待沙子龍的‘不傳”為話題寫文章,通過講評讓學生通過爭鳴,深入思考有關民族藝術和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大問題。
這個異構課例說明,語文教學應該也必須和社會生活結合,而這一理念的導入可以更好地為學生進入文本做好情感蓄勢,也可以更好地打開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思考。
再比如,在教授《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時,一個班級是常規(guī)教學導入,而另一班則因為是代課班級,且學生進班時沒有按照學校規(guī)定安靜坐好,授課教師臨時改變了導入方法。教師在講臺前等待學生們漸漸安靜下來后,沒有按照常規(guī)課堂導入的方式來展開教學,而是這樣說:“同學們好,我是代課教師。一進班發(fā)現(xiàn)你們沒有按照學校要求按時坐好,在上課鈴響后依然喧嘩吵鬧,所以我有了這樣的想法:這個班的學生紀律很差,學習應該也很差,有哪位同學可以反駁我的結論?”學生們紛紛舉手發(fā)言,解釋自己的行為原因,并被教師一一擋回。直到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您的論證是錯誤的,從現(xiàn)象不能推導出結論。于是教師就從這個點切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是怎樣反駁錯誤論點的,學生表現(xiàn)得十分活躍。
這個異構課例說明,教師可以基于突發(fā)事件(或局面)靈機一動式地設計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可以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尋找答案。
我們關注一人同課異構,嘗試一人同課異構,是在尊重語文學科規(guī)律的前提條件下,以嚴謹務實、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追求課堂教學的合理和高效,實現(xiàn)教育智慧的升華,其最終的訴求是教師的自我成長,“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泵绹麑W者波斯納有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jīng)驗+反思=成長,就一人同課異構的嘗試和實踐來說,尤其需要教師的反思意識。通過反思,教師可以對上一個班級課堂教學的缺憾和疏漏進行探討與研究,找出主客觀原因,以便及時在另一個班級的教學(或另一個輪次教學)中調(diào)整和補缺。
責任編輯:趙彩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