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娥
【摘 要】文章立足于中職生的實際情況,以解決中職生寫作困難、畏懼作文的問題為出發(fā)點,先對中職生懼怕作文的原因進行了探析。接著,提出了從心理上疏導、從行為上指導、從活動中引導三方面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的教育措施,切實轉(zhuǎn)變了學生對作文的畏難心理。同時,該論文還提出了中職語文教師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實際和專業(yè)特點設置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的觀點,達到雙管齊下,全面提升學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關(guān)鍵詞】中職生;畏難心理探析;文能力的提升
三尺講臺上,我充分地發(fā)揮著語文老師“口若懸河”的魅力,引領(lǐng)新生地對未來的職校生活進行了一番激情的“向往”。這一招,是我接待新生的“例牌大餐”,因為初入學的職校生學習成績較差,自信心不強,這樣的開課引導,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讓學生當堂完成一篇題為“我是誰”的小作文,權(quán)當是讓老師了解自己的一個捷徑。突然,一個男生站起來大聲問道:“老師,我可以不寫作文嗎?只要不用寫作文,您讓我做什么都成?!贝藭r,其他同學開始起哄:“老師,讓他去球場跑三千米?!薄袄蠋?,罰他掃地?!薄袄蠋?,讓他去沖旁邊的女廁所”“……”我一時無語,隨口問道:“只要不寫作文,沖廁所你也愿意?”“嗯!我愿意!”此語一出,本來鬧哄哄的場面一下子變得鴉雀無聲……沉靜在繼續(xù),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我身上……開學第一課,我失去了一個語文老師應有的自信,卻收獲了另一種震撼: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讓學生愛上作文,任重而道遠。
作文是什么?百度百科顯示:“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文字是什么?它是學生從讀幼兒園起就接觸的符號,日積月累,日漸豐富。我們的中職生呢?正值青春年少時,個性強,思想豐富,想要表達的東西很多。那作文不是正好給他們提供了表述的載體嗎?可偏偏地,學生卻“聞之色變”。由此可見,學生怕作文的原因并不單一,教學要讓學生愛上作文,首先應該明白學生害怕作文的原因,就像醫(yī)生治病一樣,找出病根,弄清癥狀,然后才能對癥下藥,徹底解決問題。
一、中職生害怕作文的原因探析
(一)“難”字入心頭,心理暗示使然
課下,我先后通過找學生談話、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的方式去了解學生害怕作文的原因。反饋回來的信息顯示,學生害怕作文主要是因為他們心理上感覺要寫好作文“難”。大部分學生表示,讀初中時,語文老師每評講一次作文都會在班上宣讀幾篇范文。這些范文都是一些辭藻華麗、字字珠璣、妙語連篇的好篇章。學生認為,只有文采好,作文才能寫好。而到職校就讀的學生語文基礎都比較差,更別說好文采了。這個認識給學生們帶來了極大的局限。這種寫范文級文章的標準也極大地抑制了學生寫作的動力。久而久之,學生心理上對寫作文就越來越怕,因為他們從寫作文上得不到任何的成就感。
(二)網(wǎng)絡時代下,學生缺乏應有的生活閱歷
在后來的教學安排中,我先后讓學生寫過《感恩》、《項鏈續(xù)寫》、《給予,讓我懂得了……》等作文。完成作文的過程盡管拖沓又漫長,但結(jié)果竟出現(xiàn)了不少雷同的作品,有些男生班雷同的作文竟然過半。再一搜索,作品都來源于網(wǎng)絡,讓人啼笑皆非之余不禁對我們的孩子感到擔憂。網(wǎng)絡讓青少年面對生活足不出戶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慵懶、害怕困難的個性。這些孩子把自己閉塞的同時失去了這個年齡應有的生活樂趣和生活閱歷。而作文來源于生活,缺少了生活閱歷,學生的眼界就開闊不起來,致使他們在寫作時缺乏素材,缺乏感受,造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
(三)閱讀量過少,積累過于空白
曾經(jīng),我讓學生以課文《空中樓閣》中的一個經(jīng)典片段為例,選取家鄉(xiāng)熟悉的某一個角落進行描寫,要求用上修辭手法。結(jié)果,很多學生連比喻句和擬人句都分不太清楚,連最基本的比喻詞“像”都不會使用。這種情況,除了說明學生語文基礎差之外,還可以說明了我們的中職生閱讀量太少,積累的好詞好句也太空白?,F(xiàn)在的中職生,學習壓力雖然小,但他們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花在了網(wǎng)絡游戲上,對文學書籍都很少接觸。而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yǎng)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yǎng)……寫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達。把腦子里的東西拿出來,讓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說,或者用筆寫。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nèi),一個是出,從內(nèi)到外。這兩件事,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是經(jīng)常需要的。”因此,中職生不愛看書、不懂積累,是造成作文難寫、不懂寫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教師教學觀念陳舊,不同程度束縛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長期以來,職業(yè)高中作文教學深受普通高中的影響,總是圍繞著記敘文、議論文進行,偶爾寫點散文、說明文。應用文寫作除了寫請假條、留言條等小文種及書信體外,其他文種幾乎不涉及。這種作文教學的守舊模式,沒有與學生就讀的專業(yè)進行充分的結(jié)合,不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寫作對將來職業(yè)的影響和促進作用。試想,面對焊工專業(yè)班,你整天安排他寫議論文、散文,他們會有興趣嗎?那面對幼師班,能不能一味地安排些說明文或者諸如說明書或者請假條之類的應用文讓她們寫?顯然不成,這些教學內(nèi)容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又沒有意義。
綜上所述,中職生“作文難、難于上青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有學生層面的原因,也有教師方面的影響。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既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又要在語文教學中采取具體可操作的教學手段,才能激發(fā)出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雙“管”齊下,全面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
“管”的對象既包括學生,也包括教師。指的是教師既要“管”好學生,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又要“管”好教師自己,轉(zhuǎn)變自身的教學思想,力求創(chuàng)新、貼合學生的實際,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學內(nèi)容。
(一)注重心理疏導,減輕學生的畏難情緒,讓學生動手寫作
針對學生對初中“范文”的懼怕心理,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作文樸實無華也同樣精彩。轉(zhuǎn)變文風,以樸實的寫作風格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水平,同樣也可以寫出很好的文章。認識到這一點后,學生的心理一般都坦然很多,能大大緩解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而中職生的語文基礎較差,語文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標準應充分體現(xiàn)實際,以“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為教學目標。這個標準雖然只有簡單的兩個字,但它給學生以自信的心理暗示,意味著任何起點都可以寫作,不會寫的,會寫是“提高”,會寫的寫得更好是“提高”。如果能讓學生明白教師的這一教學理念,對減輕學生心理壓力的幫助非常大。
(二)擦亮學生的眼睛,讓學生發(fā)現(xiàn)素材并用好素材
學生畏難心理和認識的問題相對容易解決,作文信心的真正建立還有一個寫什么的問題,也就是素材的收集和運用問題。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狈旁谧魑睦锟梢赃@樣說,生活中不缺少寫作的素材,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素材的眼睛。而中職學生的生活中也不缺少寫作的素材,而是沒有幫他擦亮眼睛。網(wǎng)絡時代下,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回歸現(xiàn)實生活,學會用心去觀察、去感悟。如在《一位我最尊敬的人》的作文指導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把視野拓寬,讓普通人成為他們視野里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在學生眼中原本“一事無成”的父母、長輩都可以成為記敘的對象了。這些人群中忠誠、勤勞、樸實、善良、孝順……一切人類美好的品德,一切人物事件中有特征的東西都可以成為他們記敘的內(nèi)容。
(三)教會學生積累,讓學生有話可說
教師可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進行積累方法的指導。第一,指導多讀多背,采用多種形式多讀名篇課文,精彩的部分還要多品讀,直到能背誦下來,讓課文的語言文字盡可能地多印在學生的腦海里。第二,指導摘錄詞句。應讓學生每人準備摘抄本,指導學生把課文或者課外的好文段或者好詞句摘錄到本子里。教學要定時定量進行檢查,抓落實的同時還應持之以恒地堅持才能見效。第三,指導讀寫。中職教材選入的文章很多與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世界觀有很大的聯(lián)系,教師可在課后指導學生自學自悟,引導學生探尋、理解蘊藏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并內(nèi)化為自己的精神養(yǎng)料。
(四)組織各種活動,鍛煉學生的思維力
葉圣陶先生說:“文章寫不通,主要由于沒想通,半通不通的文章就反映半通不通的思想?!笨梢姡恼率强陀^事物的反映,寫文章就是寫思想,講話是講思想。所以,寫好文章的關(guān)鍵在于開拓思路,啟發(fā)思維。教師可組織辯論賽、演講比賽、故事會等與語文有關(guān)的活動,既能充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力,拓展學生的思維境界,讓學生在寫作文時不僅能說話、而且說得好、說得得體、有思想。
(五)教師要讓中職作文教學插上專業(yè)特色的翅膀
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應該緊密結(jié)合各專業(yè)的特點,設置的作文內(nèi)容應力求學生畢業(yè)后都能學有所用,能促進學生就業(yè)。這樣,學生的參與意識就能明顯增強,對專業(yè)教學也會有所促進,實現(xiàn)作文與專業(yè)的“雙贏”。如我在電氣運行與控制專業(yè)班上課時,我讓學生結(jié)合剛從電子專業(yè)課上學習的有關(guān)電子元件識別的知識,指導他們寫了《怎樣識別電子元件》的說明文,寫作效果非常好。到了幼師班上課時,我先向她們出示了網(wǎng)上引起激烈爭議的某幼兒園教師用熨斗燙傷學生臉部以處罰學生的案例,再組織她們結(jié)合職業(yè)道德進行了一番辯論。最后才讓她們寫下了以“愛與責任”為話題的議論文。這一安排,學生的感受得到了深刻的抒發(fā),語言的組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總之,要讓中職學生愛上作文,有賴于觀察、閱讀、創(chuàng)造、思維、表達能力等作文結(jié)構(gòu)能力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和全面提高。正如“木桶理論”所揭示的,構(gòu)成木桶的哪一塊木板都不可或缺,也不可太短,否則必然影響木桶的容載總量。做為語文教師,只有各方面兼而顧之,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彩虹.中職作文“四境界”[J].新教育,2009(9).
[2]林正華.職高作文教學及影視策略探索.職教論壇[J],2002(16).
[3]樂優(yōu)捷.淺談培養(yǎng)職高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策略.中等職業(yè)教育[J],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