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士曉
【摘 要】在現(xiàn)在,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各種智能終端成為孩子們的娛樂方式,同學們對于漢語的學習越來越多弱化。同樣的,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也逐漸不太重視,同時課堂的積極性也有所減弱。同學們在課堂中表現(xiàn)不是很活躍,很多人不太愿意同老師進行交流,自然對于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不是很了解。而且伴隨著成長的腳步,這種現(xiàn)象逐漸的增多。本文主要針對學本課堂從“問”開始——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這個課題,分析其表現(xiàn)的特點和目前的現(xiàn)狀,同時探究產(chǎn)生這種行為的因素,并且提出一些相關的對策幫忙緩解這樣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課堂效率;提問意識;學習能力
引言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要目標,教師是課堂知識的傳授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有的教學活動也應該緊緊的圍繞小學生來展開。課堂的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而提問無疑是最好的一種方式。轉變教育的思維,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提問,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掌握學習知識。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語文課堂提問的調查結果
通過大量的調查和走訪,深入的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情況的相關內容。結果表明:大部分學校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提問的積極性和熱情并不好,很多人覺得只要老師所講的知識掌握了就好,并沒有對于質問和探究做出過引導和培養(yǎng);此外,積極回答老師問題的人數(shù)也很少,都需要老師進行專門的提問,并且這種現(xiàn)象越是高年級越是體現(xiàn)的更為明顯,同學們越來越少進行主動回答問題。
現(xiàn)在正是課程改革的推進時期,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日漸凸顯,需要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來積極的改掉不適合的部分。很多的老師也開始意識到對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十分的重要,但是仍然缺少一些相關的經(jīng)驗和方法。現(xiàn)在,老師對于學生問題的培養(yǎng)仍然延續(xù)以前的模式,這樣的課堂提問顯得索然無味,同時學生也總是處于一種應付的狀態(tài),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學生只是填鴨式的學習,對于知識思考僅僅停留在表面,不能觸及深層次的知識。因此,這樣的課堂并沒有太多學習能力上的提升,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二、小學語文課堂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角度的問題
小學教育的主體是孩子,而對于小孩來說,性格活潑好動、充滿好奇、專注度不高是其顯著的特點。另外,隨著社會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些比較特別的孩子,如:父母長期不在家的留守兒童,父母離異的兒童以及沉溺于網(wǎng)絡而不會與人面對面交流的兒童……總之,受各種復雜環(huán)境的影響,使得他們比較內斂,不太愿意講話,不善于表達自己對于問題的看法,也就無法主動的去完成老師的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除此以外,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個孩子,所以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都比較舒適,各種智能設備常伴于身邊,長時間依賴這些設備,使得對于學習總不是很有熱情,同時對于問題的研究更不會很深入,無法很好推行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使我校的“主體多元 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變了味,又成了老師的“一言堂”。
此外,雖然很多的孩子對于很多問題有自身獨到的見解,但是沒有掌握好的溝通和交流技巧,不能提出優(yōu)秀的問題來表述自己的疑問。
(二)教師角度的問題
首先,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維的影響,很多老師總是覺得學生提問與否并不是很重要的,還白白浪費了寶貴的上課時間,在這種思想的推動下,也就對于提問環(huán)節(jié)并沒有做很多的設計和補充;其次,老師因為自身的工作壓力大,很多時間對待學生的過程會比較著急,使得學生會對老師產(chǎn)生恐懼心理,不敢踴躍的發(fā)言和提問;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師自己因為知識的熟悉掌握程度遠遠超過學生,所以很多時候,對于學生提出的比較簡單的問題覺得不太相信。但是很多的同學就是幾次都不能很好的理解,而老師并沒有充分的換位思考,沒有及時正面的引導,使得學生覺得自己很沒有面子,會感覺很不開心,學習積極性受挫。
三、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
(一)老師進行角色的轉換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最主要的弊端就是抑制孩子們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按照新課程改革的思想要求,就是要把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樹立問題意識,帶著疑問進課堂。而老師則充分扮演領路人的角色,因此,老師們應該自覺能動的轉變角色,將課堂的掌握逐漸放開、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轉變?yōu)檎n堂的協(xié)助者、學生的幫手,去幫助他們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將學生放在首要位置,促進學生更好的提升學習的能力。提倡老師們應該秉持寬容得體的態(tài)度,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耐心細致的予以解決,充分的尊重學生。
(二)創(chuàng)造互相學習的舞臺
小學生處于智力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對于這個世界總是有很多的問題,這也是培養(yǎng)問題的基礎。然而,能不能合理的進行正面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配合學生,打消學生心中的顧慮,讓學生真正的將恐懼感、害怕、顧慮等負能量及時的排解,讓學生可以安心的進行學習,營造和諧、美好的校園環(huán)境,讓學生真正的獲得安全感,專心學習提問。光有好的課堂環(huán)境是不夠的,老師應該引領學生真正的去探討問題,互相的交流,鼓勵和支持學生提問質疑老師,讓學生有機會發(fā)揮自己的特長。
(三)給提問以足夠的空間
提問總是有助于學習的,只有耐心大膽的提問,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自己所有。在我們“主體多元·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先依據(jù)每節(jié)課的目標進行前置性學習,這個環(huán)節(jié)就讓學生自己學習,并在自學的過程中產(chǎn)生疑問,是學生有了問題意識,而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就預留出足夠的提問時間,如:小組交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與小伙伴交流自學的學習成果的同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在小組內試著解決,同時整理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放在班內解決。這樣下來,學生在心態(tài)上會很放松。我們知道思維的運轉需要時間來表達出來,足夠的時間醞釀才能將學生的思維充分的調動起來,提出滿意的問題。相關的科學研究表明,以正面的評價來鼓勵別人,可以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興趣;而相互的交流和討論能有效的克服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增強學習的效果,老師減輕了負擔,孩子們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四、結束語
任何事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習是一種長時間的積淀。對于提問意識的培養(yǎng)應該回歸學生本身,只有主體自身很好的被調動,才可以真正取得學習的效果。培養(yǎng)提問意識更是思維成長的起點,是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老師充分的進行知識的引導,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下,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努力的學習語文知識,提出自己的不懂的問題,才能更好的實施學本課堂教育,真正的讓孩子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韓淑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6.4:85
[2]楊麗靜.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J].學周刊,2016.2:202
[3]劉圣良.在互動式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J].黑龍江教育,2014.4:56
[4]劉曉榮.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J].學周刊,201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