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欣
摘 要:在我國教學發(fā)展的歷史中曾提出“三中心”的觀點,即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在此理念的指引下,作為教學重要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也注重以“教”為中心,從而忽視了教學的實質是學生“學”的過程?,F(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要求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制度,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便應運而生。
關鍵詞:學為中心;新課改理念;自主學習
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隨著我縣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緊緊圍繞程局長提出的“實施精細管理,打造高效課堂”而進行的課堂教學改革,備受廣大教師的關注。我??茖W組精心打造的“六步”教學模式,經(jīng)過近兩年的研究探索,理論體系已基本形成。其精髓可以概括為:“閱讀教材,自學嘗試;師生交流,明確內容;合作探究,解疑破難;自主訓練,強化鞏固;回顧總結,拓展延伸;查漏補缺,深化提高”。“六步”教學模式是研究性學習實施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途徑,強調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學會主動學習,自主學習。下面是我在實施“六步”教學模式過程中的認識體會。
一、有效組織課前預習,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第一步:閱讀教材,自學嘗試
我們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做法,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先來嘗試預習,在嘗試預習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嘗試總結自學結果,進而引導學生討論問題。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學生在不斷地自我嘗試中獲得的成功,更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心理。
二、認真把握課堂教學,多方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第二步:師生交流,明確內容
在教學活動中,師生的交流互動是不可或缺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實施教學,學生經(jīng)歷學習。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交流關系是否暢通、融洽,是決定教學效果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是決定教學效果高低的關鍵。因此,如何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所以我認為,最有效的交流方法就是重視“以人為本”,創(chuàng)建合作型課堂。
所以,我們面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積極轉變舊的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新理念,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保證教與學之間順暢的互動關系。在課前的嘗試預習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問題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主要由學生講,教師則作為一個引導者,進一步明確學習的內容及目標。
第三步:合作探究,解疑破難
針對課本中較難的例題或練習,我們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小組討論,學生講解,教師補充的方式,將問題各個擊破;通過“兵帶兵”的方式,對組內后進生進行及時的輔導。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每個小組均為一個小集體,通過這樣一個個小集體發(fā)揮作用,完成探究任務。因此,小組內部人員的安排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認真考查學生個性差異、能力特征,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習慣、性格愛好、成績差異等因素做詳細了解,進行異質分組后,在組內對每個組員還需進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調配。組長要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在自己完成好任務的前提下,組內不會的他應負責講解。
第四步:自主訓練,強化鞏固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鞏固強化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數(shù)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精神、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途徑,目的是讓學生當堂消化和鞏固所學內容。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要引導學生把理解知識和鞏固、記憶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通過變式練習、實際應用、綜合應用等多種方式來強化鞏固,不能用原地踏步、反復溫習、機械記憶來強化鞏固,而是在前進中鞏固,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不斷聯(lián)系復習已有知識,在運用知識中不斷鞏固和深化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要關注變式練習,使學生在數(shù)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有較深層次的思考和發(fā)展。
第五步: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是對知識的歸納總結,對學習方法和知識獲取途徑的總結,更是一個課堂教學強化、拓展的過程。課堂總結不只是簡單地復述本節(jié)課的主要學習內容,更是為教師提供了對教學中的“得”與“失”進行認真而全面的分析的機會,也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偨Y方式可以由學生完成之后教師點撥,也可以由教師進行總結并提出更具有拓展性的問題以引起學生新的認識沖突。
科學是一門融知識和能力于一體的學科,最終的目的是進行自我的靈活運用,這就需要有一個穩(wěn)固基礎知識儲備,所以穩(wěn)固科學基礎是學習的第一步目標,教師要有一個好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在做好基礎的同時,進行學生思維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自主能力,這就需要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三、精心準備課后鞏固,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第六步:查漏補缺,深化提高
查漏補缺的過程是對知識的重新認識和梳理,只有知道了不足,才可能試圖彌補,所以每一次細致的查漏補缺就是對學習成果的升華。
而“不明確自己知識掌握的情況,不能有的放矢地學習”是現(xiàn)在學生的主要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應指導學生結合課堂的表現(xiàn)、隨堂習題,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針對本節(jié)課內容,教師精心編制一組訓練題,學生課后完成,小組批閱。同時,也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學習方法的不足,及時調整,揚長避短。這不僅是鞏固和運用知識的有效手段,而且能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同時還能及時正確反饋教學效果,給教師提供科學的教學依據(jù)。
自學能力是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適應當今知識總量急劇增長的有效對策,是一個人取得學業(yè)、事業(yè)成功的基礎,是培養(yǎng)開拓型、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必經(jīng)途徑。然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師生雙方共同的努力,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重在培養(yǎng)學生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和技能,通過獨立思考,獲取新知的能力。雖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對學生以后的自我發(fā)展卻有著無可估計的價值。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的狀態(tài),以學生為中心,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放在首位,奠定學生終身學習的
基礎。
參考文獻:
李靜.淺談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S4):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