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禮
一、背景介紹
女生D,初一年學(xué)生,13歲。小學(xué)時爸媽離婚,跟著外婆和媽媽生活。近來,小D比較反常,她一直駝背,媽媽也一直責(zé)怪她駝背,說駝背很難看,有時甚至在小D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在她的背上狠狠地拍一巴掌,外婆每天看到她駝著背背個書包,也嘮叨不停。小D覺得很煩,但她們越說,自己就越不敢挺起胸來。小D也因此郁郁寡歡,先是不怎么與家人說話,回家就關(guān)房門,后來課余時間也不怎么跟同學(xué)相處,經(jīng)常一人獨自坐在教室角落,眼睛呆呆地望著窗外。班主任擔(dān)心她,建議她接受心理輔導(dǎo)。
小D看上去比同齡的孩子成熟些,但有些像男孩子。我向她說明來訪者須知和保密原則,她說我相信你,老師。我們就這樣相視而笑,建立了咨訪關(guān)系。她告訴我她的困擾:明知道駝背不好看,但覺得這樣弓著背比較舒服,可媽媽和外婆一直罵自己,說完就委屈地哭起來。我遞了紙巾給她,征得她的同意,溫和地撫摸著微微弓起的背,對她說:“沒關(guān)系,在這里,你覺得弓著背比較舒服就弓著。”她有點驚訝地抬起頭,嘴角帶微笑地說:“真的可以嗎?”她用力地含含胸,雙手托著下巴。她說之前有一個階段覺得胸部有點漲、疼,感覺穿衣服有點隆起,后來就覺得弓著背走路比較舒服。
二、原因分析及輔導(dǎo)目標
小D“駝背”的原因可能與身體發(fā)育有關(guān),她不能接納自己日漸隆起的乳房,因此用“駝背”來掩飾。我與小D討論,她羞澀地點頭,她說她不敢跟別人說,也不想說,因為不知道怎么說起。
綜合小D的基本情況,初步判斷為青春初期不能悅納自己體形外貌。初一年的女孩小D處于青春發(fā)育初期,生理發(fā)生了變化,她要面對自己身體的這些變化,“駝背”與體形外貌有關(guān),想要“駝背”的另一面隱藏乳房發(fā)育,而隱藏乳房發(fā)育的背后可能有更深層的原因,如不能接納自己是個女孩的性別身份。針對個案,咨詢目標初步定為正確面對青春期的身心變化,取得母親的支持,接納女孩的性別身份。
三、個案干預(yù)
閩南人普遍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且小D生活在單親家庭,而主要的家庭成員都是女性,媽媽和外婆對異性的態(tài)度、對自己的接納情況都可能會影響小D對自己的性身份的接納。此外,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存在閉鎖性與開放性的矛盾心理,他們也不喜歡和父母、老師積極溝通。基于此,我對小D采取以下的輔導(dǎo)策略:
1.澄清——改變不合理看法
小D第二次見了我便迫不及待地告訴我,她好像找到原因了。有天回家,她聽見媽媽在接電話,媽媽跟電話里的人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彼偷卣鹆艘幌?,這場景太熟悉了,讓她回憶起在她讀四年級的時候爸爸和媽媽鬧離婚那會兒,媽媽整天跟她的閨蜜抱怨:“男人沒一個好東西?!彼€經(jīng)常聽媽媽跟別人訴苦:“那個大胸的騷女人,勾引了自己的先生……”就是“大胸的女人”這幾個字,她聽了好多次,外婆也經(jīng)常在她面前說,都是那個“大胸的女人”,把你家生生給拆了,要是你是個男的就好了……她那時不太懂,只是覺得爸爸離開了家,和“大胸的女人”有關(guān)……
眼看著自己的身體變化,她感覺自己可能會變成“大胸的女人”,因此嘗試過束胸,甚至晚上也不解開,最近她有嘗試“駝背”,這樣似乎沒那么明顯,可卻遭來更多的麻煩……
我向她說明青春期健康知識,幫助她明確自己身體的變化是正常的,發(fā)育有早有晚,也正是這些變化,說明她很健康,很正常。
她睜大眼睛,很驚訝我說“健康、正常”。她說在知道這些之前,她總覺得自己很變態(tài),跟別人不一樣。明明是個女孩子,為什么要裝得跟男孩子一樣。我笑著拍拍她的背,對她說,其實當女孩子也挺好的,女孩子未必就不如男孩子。她激動地說,對呀,對呀,很多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優(yōu)秀。我覺察到其實小D并不是不想當女孩子,而是“不能”當女孩子。我向她確認:“其實你想當好女孩子的,可是不知道怎么做?”她羞澀地點點頭。
我還跟小D商量是否可以跟她的媽媽聊聊,必要的時候會把她的一些情況告訴她媽媽,以便能更好地幫助她。
2.尋求家庭支持
小D的媽媽如月來到學(xué)校。我跟她說了小D的感受,還有“大胸的女人”以及小D外婆說的“要是小D是個男孩子就好”等對她的影響,小D的媽媽很是驚訝,沒想到自己發(fā)泄憤怒的一句話竟然對女兒影響這么大,她說,當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先生有外遇確實很接受不了,也找很多人傾訴、宣泄自己的情緒,用各種狠毒的話罵他們?,F(xiàn)在其實已經(jīng)想通了,分開也很好,天天吵鬧對孩子影響也不好。她也沒有意識到小D的外婆說的話那么重。其實她從來沒有嫌棄過小D是個女孩子,他們夫妻吵架離婚也不是因為小D是個女孩子。她只是希望自己好好帶著女兒,看著女兒健康成長就好。我點了點頭,她很緊張地問我,她能做些什么?
我建議她回去先找女兒拉拉話,再跟她說說自己的感受,而不去評價自己或者女兒,只是說自己的感受,還有不在乎小D是個女孩子;女兒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青春期了,也可以以過來人的身份讓女兒了解進入青春期應(yīng)該注意些什么;甚至可以帶她去逛逛街,試穿衣服……
在接下去的一段時間,小D的媽媽頻繁地與我聯(lián)系,告訴我她如何與小D溝通及自己的感受,觀察到小D的變化等。
四、輔導(dǎo)效果及反思
小D最后一次找我的時候,是哼著歌來的。我驚訝于她的變化,雖然還是穿著校服,但充滿著青春活力。舉手投足就是個女孩子,她確實長得很美。小D高興地告訴我,她發(fā)現(xiàn)自己是女生挺好的,最近參加了學(xué)校好多的活動,跟大家的關(guān)系也越來越融洽,自己也越來越自信了。跟她要好的女生會向她咨詢發(fā)育的事情,她們會在一起討論,更神奇的是當她不懂時,她還會向媽媽求救,比如怎樣保護自己,媽媽有時也不懂,兩個人就一起上網(wǎng)尋找解決方案……
性別身份是個人對自身是男性或女性的認知、確信和態(tài)度。這種觀念形成于童年早期,一般在3歲時已經(jīng)確立。性別身份一旦確立之后,便很難改變。促進性別身份形成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和教養(yǎng)因素兩方面。案例中來訪者是因為家庭變故,恰逢青春發(fā)育期而對自己的性別身份不能接納,這樣的觀念比較容易改變。
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向成年過渡的關(guān)鍵時期,隨著青少年身體的發(fā)展變化,他們的心理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需要家長、學(xué)校的正確引導(dǎo),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變化,愉悅地接納自己、面對自己,從而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