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樂意
摘 要:評價識字標準就是看它能不能讓學生盡量減少死記硬背的內容,提供更多易于聯(lián)想的線索,更快更牢地識記漢字。 在課堂上,教師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識字的良好氛圍,加強漢字知識學習。
關鍵詞:識字;形象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D-0091-01
這是一節(jié)二年級的識字寫字課,年輕一位教師執(zhí)教《北京亮起來了》一課,因為停電,精心準備的課件派不上用場。課后這位教師不無遺憾地說:“沒有電,不能用課件,我就沒招了?!睂W生會認會寫字“多讀幾遍”“多寫幾遍”,沒有情感的投入,沒有生活的聯(lián)系,這使識字環(huán)節(jié)機械死板。沒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識字教學是否就真的陷入“暗淡無光”的境地?如何讓識字寫字教學散發(fā)魅力?教師要加強對漢字文化的學習,激發(fā)自主識字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識字的能力尤為關鍵。
一、追根溯源,滲透字理
“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教師應該適時有度地采取溯源、圖示等方法,增加趣味性,提高識字的準確性,使教學更有效。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學生出現錯別字的幾率增加,如果教師重視對漢字知識的學習,通過對部首含義的講解,學一個通一類,舉一反三,對學生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相近部首,辨義區(qū)分。案例:某班貼了一則“霸王標語”說它“霸王”,是因為它只有四個字,卻一不小心“凈靜敬競”四個字居然全寫錯啦:“凈”第六畫、“靜”第十二畫沒有出頭,“敬”字的反文旁寫成折文旁,“競”字誤寫成了“竟”。故事有點夸張,但提醒我們要注意漢字的偏旁,有些很相似,如“攵”和“夂”,“礻”和“ 衤”,“扌”和“犭”,如果學生明白這些部首代表什么意思,就會區(qū)分由這些部首組成的漢字。
例如,表示手字部的偏旁有哪些?許多老師以為僅有“扌”“手”,其實,小學階段,表示手部和足部的偏旁部首因其變形較多、使用適用范圍較廣、易出錯率高急需引起教師們的重視。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字源,學一個,知一類。
再如,有的教師指導學生收集“示”字旁的字,通過字理學習發(fā)現“示”字部多與神靈宗教有關,怎樣巧記這么一組“示”字旁的字?學生動手動腦,編寫了一組常用詞:祝福祖國,春暖神州,社會吉祥,祠堂祭祀,祈禱福祿壽禧祺,少災禍。禪(chán)宗禪(shàn)讓(帝王把地位讓給別人)是兩音。衣字部多與穿著有關,巧記一組常用詞:如 :襁褓初裸,襟衫襤褸,補裙褂褲,被袖袍衩襪,有衣有谷真富裕,人人受裨益。區(qū)分部首含義,記詞串兒,這也讓他們擁有了形近字區(qū)分的錦囊秘籍。
在講析字理中,析形索義,利用圖片,漢字演變,小故事等幫助理解,再因義求形,久而久之,學生掌握依據,慢慢地就能推斷正確的書寫,能大大提高書寫的正確率,這也能讓他們從小用辨析的眼光認識漢字,還能拓展自己思維。
二、巧用板畫,形象識字
現在上課多媒體手段很豐富,但語文老師如果能用板書這一便捷手段,經常性、快速、傳神地現場展示漢字的演變,變字為生動的圖畫,那么教師博得學生眼球的同時也播下熱愛漢字文化的種子。學生容易把“燕”字的部首寫成“艸”,“虎”字頭的第三畫“橫鉤”寫成橫,教師寥寥幾筆,板書象形“燕” 字,啟發(fā)學生觀察想象得知 :“燕”字中“廿”字頭就像是燕子的腦袋,不能殘缺不全成“艸”。順勢板畫“熱”的篆書,從兩幅圖中比較出“四點水”的“名不副實”——“燕”字中四點底就是燕子尾巴的變形 ;“熱”中的四點水居然是火的變形。而教師“圖解老虎”則使故事中的漢字饒有趣味,幾筆一幅回首長嘯上山猛虎的左側視圖 ,讓學生對“橫鉤”自由想象,情有獨鐘——“這是老虎鋒利的爪子!”“可不能把老虎牙拔掉啦!”“最后一筆是老虎尾巴!”教師沒有煩瑣的講解,只是用彩色粉筆的簡單勾畫,這展現在學生們眼中的是生動形象、迷人的漢字故事。
三、漢字善“變”,注重細節(jié)
要達到課標規(guī)定的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在指導書寫時,教師要注意漢字善于“變形”的特點,引導學生發(fā)現書寫規(guī)律,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小結。
有些字在用作偏旁時,必須要做改動。例如,引導探究“月”字部的書寫規(guī)則,“月”的起筆在不同字中有變化。“月字左右首筆撇,腸肚?。ㄈ猓┢冢ㄓ玻├剩辉伦肿鞯鬃冎痹?,有胃有肩(不)肯育” 。 再如“心字底”,恭和慕,有不少學生把下面這個特殊部分寫成“小”字,事實上,它是“心”的變形。只是將“心”字中間的臥鉤向左彎而已。“王字旁”原稱是“摘玉旁”,也就是說把玉字的那一點暫時摘掉,但它依然與“玉”有關,如“珍”“珠”“瑪”“ 瑙”等。小“鉤”不翻船。“玩耍帶鉤,炫耀、翠綠不帶鉤。”“左邊口,吃喝呼喚要靠上;右邊口,要靠下,口字上下需扁平?!薄皺M畫多,分長短?!鳖愃频淖冃斡泻芏?,有必要向小學生說清楚。否則,即使他們寫對了,字的結構也很難看。
其他方法評價識字的優(yōu)劣,首要的標準就是看它能不能讓學生盡量地減少死記硬背的內容,提供更多易于聯(lián)想的線索,更快、更牢地識記漢字。 在課堂上,教師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識字的良好氛圍,加強漢字知識學習,有了這種意識,我們的語文課堂也能亮起來!
參考文獻:
陳傳鋒,黃希庭,余華.結構對稱漢字識別的加工機制——部件識別的實驗研究[J]. 心理科學,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