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武仙
【摘 要】 分享是指將自己喜歡的物品、美好的情感體驗以及勞動成果與他人共享的過程,是幼兒之間團結(jié)友愛、互相關心、愛護別人的更高層次的品質(zhì)表現(xiàn)。這種品質(zh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從小培養(yǎng),分享是通過一定生活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而逐步形成的,使幼兒的分享行為逐步轉(zhuǎn)變成內(nèi)化的自覺行為。
【關鍵詞】 分享行為;樹立榜樣;營造氛圍
隨著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現(xiàn)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獨門獨戶化,孩子與同伴之間的交往明顯減少,均不利于幼兒的社會化,也為幼兒“獨占”、“獨享”行為的滋生提供了溫床。幼兒期的孩子,是與非往往以自己的愉快或滿足為標準,易與同伴發(fā)生沖突,年齡越小,自我中心意識越強,因此,分享意識受到幼兒心理發(fā)展水平的制約,也形成了小氣的一面。正確實施幼兒分享行為的教育策略,可以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的發(fā)展,那如何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分享行為呢?
一、營造氛圍,快樂分享
一個寬容的和接納的外在環(huán)境,有助于幼兒的良好的自我意識和個性的發(fā)育,要讓孩子學會分享,首先老師應信任對方,關愛對方,必須在幼兒之間、師生之間建立信賴和親密的情感。
從幼兒入園一開始,便要注意培養(yǎng)這一氛圍,無微不至地關愛幼兒的生活和活動,通過多種游戲貼近幼兒,拉近距離,努力在班級中建立起一個溫馨、和諧的環(huán)境,讓幼兒感受到在班集體這個大家庭中大家都是彼此關心、彼此互愛的,當幼兒把東西發(fā)給同伴吃時,請幼兒學會用語言表達對別人的感謝,從內(nèi)心體驗分享的快樂。記得一首歌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苯o幼兒營造一個分享、關愛的愉悅環(huán)境,體驗人與人之間溫暖的愛,才能讓幼兒充分體驗給予及被給予帶來的快樂和滿足。
日常生活中、游戲和學習過程,都應始終注意培養(yǎng)幼兒關愛他人意識,以鼓勵為主,孩子心靈是純潔的,在老師的引導之下,他們會相互親近、相互友愛、彼此信賴,這正是分享意識的萌發(fā)于發(fā)展的良好體現(xiàn)。
二、多種教學,有機滲透
1.通過語言,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分享行為。語言是打開幼兒心靈的第一個窗口,一些文學作品中有適當?shù)恼嫘蜗笞钣欣谟變悍窒碚J知的培養(yǎng)。例如:通過講述“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幼兒理解大家為什么表揚孔融,使幼兒懂得分享和謙讓是一種優(yōu)良的品質(zhì),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孔融學習。又如: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變得孤獨,當她與小動物們共享她的漂亮得金色房子時,她又得到了朋友。所以大家十分喜歡她,這讓孩子知道任何好吃、好玩的東西都不應該一個人獨享,懂得了與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2.通過音樂,促進幼兒良好的分享行為。音樂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美感教育,她把旋律、節(jié)奏、和聲、聲調(diào)等音樂要素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能撥動幼兒心靈中的琴弦,具有獨特的教學效果。例如:利用情景表演《做客》、歌曲《分果果》教育幼兒分享是一種美德,讓幼兒更深一層地懂得并記住道理。
3.通過游戲,增強幼兒良好的分享行為?!毒V要》中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游戲蘊藏著發(fā)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機。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也是他們的主導活動,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游戲過程中,幼兒最容易進入角色,接受教育。幼兒通過扮演角色,能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較容易形成良好分享品質(zhì)。
4.通過媒介,提升幼兒良好的分享行為。我們可以利用圖書、故事、玩具、游戲等等多種形式來幫助幼兒學習分享,同時可以利用一些電視中教育意義好的廣告,例如:少兒頻道中有這樣一則廣告,一位老爺爺想聽風吹樹葉沙沙響的聲音,幾個小朋友就一起做了許多的大風車掛在樹上,滿足老爺爺?shù)脑竿?,老爺爺笑了,小朋友也開心的笑了。通過多種途徑讓幼兒不斷地學習并鞏固分享品質(zhì)。
三、樹立榜樣,言傳身教
許多幼兒在社會交往中缺乏合適的交往技能,其中之一就是不能以合適的方式向別人提出要求或進行評價,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幼兒常常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
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的發(fā)展。如:在使用一些物品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這些物品的使用過程以分享的形式來進行;當看到幼兒正在玩玩具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走過去對幼兒說:“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或者說:“你可不可以把玩具分給我一些?"教師可以常常有意識地把自己看到的或聽到的一些較有意義的事講給幼兒聽,讓他們一起快樂、一起憂傷,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情感分享,慢慢的,幼兒也會把家中所發(fā)生的一些高興的事、傷心的事與大家分享,讓大家一起感受體驗她當時的情緒,待幼兒體驗到分享帶來的樂趣后,幼兒便會自覺產(chǎn)生分享的行為,模仿成人做出類似的行為。
同時同伴也是幼兒觀察學習的榜樣,老師要有意識地在同伴中樹立好形象,讓其他幼兒學習,當幼兒能較好地與同伴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這會激發(fā)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的動機,幼兒會不自覺地通過觀察、模仿學習其他幼兒的分享行為,當我們引導那些具備分享意識能力強的幼兒與能力弱的幼兒一起游戲,這也不失為一種樹立榜樣的好方法。
幼兒的分享行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jīng)過長期引導和教育,將分享活動貫穿于一日生活各個環(huán)節(jié),以生動活潑的方式讓幼兒對人對事產(chǎn)生積極的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幫助孩子們逐漸學到了分享的恰當策略,使幼兒懂得將自己喜歡的東西與別人一起分享,從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分享行為習慣與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