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旭英 馬敬倉
[摘要] 目的 分析菏澤市2015年麻疹監(jiān)測與疫情特點,以期指導菏澤市麻疹監(jiān)測和疫情應急處理工作,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基礎信息。 方法 對2015年麻疹監(jiān)測系統(tǒng)(MSS)數據進行描述分析,采用ELISA法、實時熒光RT-PCR法分別檢測血清標本麻疹IgM抗體、病毒核酸,對病原學標本進行麻疹病毒分離。 結果 2015年報告麻疹疑似病例(MLI)400例,其中,麻疹236例,發(fā)病率為2.87/10萬。MLI血清標本、病原學標本采集率分別為86.25%、8.75%,樣本及時送達率分別為92.84%、87.50%。病原學標本中,麻疹病毒核酸檢出率為65.52%,分離1株麻疹病毒,為H1a型;各縣區(qū)均有麻疹發(fā)??;3歲以下年齡組病例占52.12%,≥20歲年齡組占31.36%;麻疹病例中,無麻疹疫苗接種史者100例,占42.37%。 結論 2015年菏澤市MSS運轉正常,麻疹發(fā)病率仍不穩(wěn)定,要重視<8月齡、成人群體的麻疹發(fā)病情況,要繼續(xù)落實以提高麻疹疫苗接種率為重點的技術措施。
[關鍵詞] 麻疹;監(jiān)測;病毒;控制;實驗室
[中圖分類號] R51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3(c)-009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asles surveillance and epidemic in Heze City in 2015, in order to guide measles surveillance and emergency handling work, and to provide the basic information for confirming measles elimination. Methods Descrip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the data of MSS in 2015. ELISA method and real-time RT-PCR were respectively used to test serum specimens for measles IgM antibody and viral nucleic acid. Measles virus isolation was conducted in the pathogenic samples. Results 400 measles-like illnesses (MLI) were reported in 2015, 236 cases confirmed measles with the incidence (per 100 000) 2.87. The collecting rates of blood serum samples and pathogen specimens of the MLI were 86.25% and 8.75%, and the timely delivery rates were 92.84% and 87.50%. The positive rate of measles virus nucleic acid was 65.52% in the pathogenic samples. 1 strain of measles virus was isolated, type H1a confirmed. There were measles in all counties and districts. The groups aged under 3 year old accounted for 52.12%, and the groups aged 20 years and above accounted for 31.36%. Of all measles cases, there were 100 cases with no measles vaccination history, accounting for 42.37%. Conclusion MSS runs normally in Heze City in 2015, and the incidence of measles is still unstable. The measles situations among the groups aged under 8 months and among the adult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also should do more efforts to implement the technical measures, among which the key measure is to raise the coverage rate of measles vaccination.
[Key words] Measles; Surveillance; Virus; Control; Laboratory
麻疹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重點控制的傳染病之一,WHO為控制麻疹等傳染病的流行于1974年提出了“擴大免疫規(guī)劃”,在全世界普遍應用麻疹疫苗以后,其發(fā)病和死亡均出現了大幅度下落,2002年WHO美洲區(qū)麻疹控制取得重要進展[1-2]。WHO于2012年發(fā)布了消除麻疹證實的框架文件,麻疹監(jiān)測的意義更加重要[3]。近年來,菏澤市麻疹監(jiān)測系統(tǒng)根據消除麻疹的要求,不斷改進工作,落實提高各種監(jiān)測指標[4-6]。為評估菏澤市2015年麻疹監(jiān)測系統(tǒng)(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監(jiān)測能力,對2015年數據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菏澤市MSS資料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系統(tǒng)及其麻疹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tǒng),為個案調查信息和實驗室檢測結果形成的數據庫。
1.2 調查方法與診斷標準
各縣區(qū)免疫規(guī)劃科室對麻疹疑似病例(measles-like illnesses,MLI)開展個案調查,并請就診醫(yī)院協(xié)助采集標本。按我國麻疹監(jiān)測方案要求,對MLI分類[7]。
1.3 實驗室檢測
主要儀器包括Stepone-PlusTM Real-time PCR System(美國ABI公司),Anthos 2010 酶標儀(奧地利Anthos 儀器公司)。麻疹及風疹IgM抗體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方法,當樣本/對照A值≥2.1,且4周內無麻疹疫苗免疫史時,可確診為麻疹野病毒感染,試劑盒由上海榮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麻疹病毒核酸檢測采用實時熒光RT-PCR法,RNA提取試劑盒為QIAGEN公司生產,麻疹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為江蘇碩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上述試劑均由山東省麻疹實驗室提供,嚴格按說明書操作,并在效期內使用。麻疹病毒分離和鑒定由省級麻疹實驗室完成,操作過程參見麻疹診斷標準[8]。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全市麻診疑似病例監(jiān)測分類
2015年菏澤市MSS報告400例MLI,麻疹患者236例,其中,實驗室確診167例,臨床診斷69例,麻疹發(fā)病率為2.87/10萬;共報告風疹16例,其中,實驗室確診13例,臨床診斷3例,風疹發(fā)病率為0.19/10萬;排除148例,發(fā)病率為1.79/10萬。
2.2 實驗室監(jiān)測
2.2.1 標本采集情況
血清標本采集率、病原學標本采集率分別為86.25%、8.75%;各縣區(qū)血清標本采集率為72.22%~1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0.89,P < 0.05)。見表1。
2.2.2 標本送達實驗室情況
血清標本3 d內送達率、病原學標本3 d內送達率分別為92.84%、87.50%;各縣區(qū)血清標本3 d內送達率為46.15%~1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0.61,P < 0.05)。見表2。
2.2.3 標本檢測結果
在328例MLI合格血清標本中,麻疹IgM檢測陽性166例,陽性率為50.61%;風疹IgM檢測陽性15例,陽性率為4.60%。在29例MLI合格病原學標本中,麻疹核酸陽性19例,陽性率為65.52%,風疹核酸陽性0例,陽性率為0,不同縣區(qū)標本檢測情況見表3。
2.2.4 麻疹、風疹病毒學結果
在病原學標本中,分離到麻疹病毒1株,為H1a型,但無風疹病毒分離結果。
2.3 流行病學監(jiān)測
2.3.1 個案調查與個案錄入
400例MLI個案錄入率為97.50%,48 h完整調查率為94.50%,調查后48 h內錄入個案率為61.00%;不同縣區(qū)個案錄入率為86.84%~1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4.09,P < 0.05),不同縣區(qū)48 h完整調查率為76.19%~1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1.94,P < 0.05),不同縣區(qū)調查后48 h內錄入個案率為19.05%~1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8.64,P < 0.05)。見表4。
2.3.2 麻疹病例特點
2.3.2.1 年齡分布 <8月齡組30例(12.71%),8月齡組23例(9.75%),9~11月齡組38例(16.10%),1歲組27例(11.44%),2歲組5例(2.12%),3歲組2例(0.85%),4歲組5例(2.12%),5、6、7歲組各4例(1.69%),8、9歲組各2例(0.85%),10~14歲組9例(3.81%),15~19歲組7例(2.97%),20~24歲組29例(12.29%),25~29歲組19例(8.05%),30~34歲組19例(8.05%),35~45歲7例(2.97%)。3歲以下年齡組占52.12%,≥20歲年齡組占31.36%。
2.3.2.2 麻疹病例的麻疹疫苗接種劑次 0、1、2劑次、接種史不詳者分別為100、30、14、92例,百分構成分別為42.37%、12.71%、5.93%、38.98%。
2.3.2.3 不同縣區(qū)麻疹病例分布 不同縣區(qū)報告麻疹病例在7~88例之間,報告發(fā)病率在0.72/10萬~12.14/10萬。
2.3.2.4 麻疹病例人群分類 幼兒園兒童10例,散居兒童164例,學生14例,教師、商業(yè)人員、醫(yī)務人員各1例,農民工45例。
2.4 排除病例報告發(fā)病率
各縣區(qū)排除病例在3~60例之間,報告發(fā)病率在0.28/10萬~8.26/10萬。
3 討論
3.1 世界范圍消除麻疹工作的策略與進展
自20世紀60年代麻疹疫苗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通過麻疹免疫措施逐步控制了麻疹發(fā)病和死亡,在全球消除麻疹已成為各國共同的目標和方向,當前減少全球麻疹死亡的主要公共衛(wèi)生戰(zhàn)略是接種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根據國內外經驗,自然麻疹能在5%~10%的易感兒童中傳播,提高MCV覆蓋率達到95%以上,才可能控制和消除麻疹[9-10]。在2010年,WHO提出了在2015年麻疹控制要達到的3個里程碑目標,而在2012年,又發(fā)布了“2012-2020年全球麻疹和風疹戰(zhàn)略計劃”,為加速麻疹、風疹的控制提出了關鍵條件[11]。在2000~2014年,全世界年報告的麻疹發(fā)病率降低了73%,發(fā)病率從146/100萬下降到40/100萬,每年估計的麻疹死亡病例從54.68萬例下降為11.49萬例,與不開展麻疹免疫相比,開展麻疹免疫活動估計可預防17.1百萬死亡病例的發(fā)生,盡管如此,近年來距離2015年里程碑目標的工作進展明顯趨向緩慢。在2014年,由于巴西存在著單一麻疹病毒株的流行已經持續(xù)1年以上,WHO美洲區(qū)不再宣稱該區(qū)域為無麻疹流行;在WHO西太區(qū)、歐洲區(qū),經區(qū)域證實委員會證實,分別已有7個、22個國家實現了麻疹消除目標[12]。我國2011~2013年的麻疹發(fā)病率分別為0.74/10萬、0.46/10萬、2.04/10萬[13-14],2014、2015年麻疹病例為5.25萬、4.18萬人[15-16]。
3.2 全球范圍2005~2014年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分布情況[12]
WHO在2012年《全球疫苗行動計劃》中提出,循環(huán)的野病毒的基因特征對于取得麻疹消除目標非常重要,麻疹實驗室監(jiān)測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為區(qū)域內消除麻疹的認證提供所必需的證據。2005~2014年,在已知的24個基因型中,共檢測到13個基因型,部分基因型的流行率較低,這些病毒株包括B2、B3、D11、D4、D5、D6、D7、D8、D9、G3、H1(但不包括麻疹疫苗衍生株的分離結果和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病例的分離結果),分離數量居前4位的基因型分別是H1、D4、D8、B3;各年度報告的基因型數量在245~6946株之間,居前4位的年度分別是2014、2011、2012年和2013年。在2014年,在全部6946株基因型中,4606株為H1基因型,1323株為B3基因型,897株為D8基因型,92株為D9基因型,25株為D4基因型,3株為G3基因型,主要分布在WHO西太區(qū)(5393株)和歐洲區(qū)(823株),H1基因型是報告最多的類型,與中國大陸地區(qū)主要的流行株為H1基因型有關,也與H1基因型病毒株在國家間傳播有關。2014年地區(qū)分布最廣的類型是B3基因型、D8基因型,前者與WHO各區(qū)域中的49個國家的病例和流行有關,后者則在除非洲區(qū)外的其他WHO區(qū)域中流行。
3.3 菏澤市2015年麻疹監(jiān)測系統(tǒng)監(jiān)測評估
菏澤市在2015年前麻疹年發(fā)病率較穩(wěn)定[4-6],2015年麻疹發(fā)病上升。在MSS實驗室監(jiān)測方面,我國2012~2013年度散發(fā)MLI血標本采集率均為97.30%[14],菏澤市2015年則達到86.25%,工作指標改善,達到了麻疹監(jiān)測方案的指標要求。在IgM抗體檢測情況方面,與2010~2013年大連市、2013年江西省兩種病毒IgM陽性率相比[17-18],菏澤市2015年麻疹IgM陽性率較高,而風疹IgM陽性陽性率居中,與當地麻疹、風疹流行強度、標本質量等因素有關。另外,菏澤市MLI病原學標本采集率相對較低,對病毒學檢測有一定影響,顯示本地MSS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3.4 菏澤市麻疹病例特點
與遼寧省沈陽市2004~2013年[19]、甘肅省平涼市2006~2013年[20]、全國2011~2013年麻疹發(fā)病特點相比[13-14],菏澤市<3歲組、≥20歲成人組病例的百分構成均較大,符合一般麻疹發(fā)病規(guī)律。目前國內資料已關注到<8月齡的兒童麻疹發(fā)病情況,對照安徽省淮南市2004~2011年[21]、我國2012~2013年<8月嬰兒麻疹發(fā)病的構成比[13-14],菏澤市2015年麻疹病例<8月齡的百分構成相對較低。<8月齡因為未到接種時期而發(fā)病的情況,主要與其體內胎傳的麻疹抗體含量低有關。2014年毛乃穎等[22]報道湖南和甘肅省新生兒臍帶血麻疹抗體濃滴度呈明顯下降趨勢;另外,成人麻疹屢有報道[23],如何針對此兩類人群開展麻疹疫苗接種的試點,值得思考、探索和重視。
3.5 對菏澤市下步消除麻疹工作的思考
在常規(guī)免疫方面,要提高MCV及時接種率,要建立接種跟蹤制度,增加服務可及性,并發(fā)揮鄉(xiāng)村醫(yī)生的作用,夯實查漏補種制度,關注流動務工返鄉(xiāng)兒童動向;在應急免疫方面,落實應急范圍,在疫情高發(fā)縣區(qū),要以縣區(qū)為單位推進補充免疫活動;在疾病監(jiān)測方面,切實落實MLI報告,提高發(fā)現麻疹疫情的反應能力,并及時通過實驗室檢測,開展麻疹風險評估,及時采取措施。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routine vaccination coverage,2014 [J]. Wkly Epidemiol Rec,2015,90(46):617-623.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ogress in global measles control,2000-2010 [J]. Wkly Epidemiol Rec,2012,87(5):45-52.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ramework for verifying elimination of measles and rubella [J]. Wkly Epidemiol Rec,2013, 88(9):89–100.
[4] 馬敬倉,丁梅,楊傳欣,等.2009-2012年菏澤市麻疹監(jiān)測結果[J].職業(yè)與健康,2013,29(24):3317-3319.
[5] 馬敬倉,劉雅娟.2009-2013年菏澤市曹縣麻疹病毒感染特征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14,28(4):274-276.
[6] 吳開華,馬敬倉.2013年菏澤市麻疹檢測與特點[J].職業(yè)與健康,2015,31(1):114-118.
[7]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國麻疹監(jiān)測方案[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4,20(4):364-375.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WS296-2008.麻疹診斷標準[S].2008-12-11.
[9] 馬超,羅會明,李黎,等.世界衛(wèi)生組織各區(qū)域和部分國家的消除麻疹免疫策略[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4,20(3):254-263.
[10] 楊永弘.兒科疫苗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361-370.
[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ogress in global control and regional elimination of measles,2000-2011 [J]. Wkly Epidemiol Rec,2013,88(3):29-36
[1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ogress towards regional measles elimination, worldwide, 2000-2014 [J]. Wkly Epidemiol Rec,2015,90(46):623-631.
[13] 馬超,郝利新,蘇琪茹,等.中國2011年麻疹流行病學特征與消除麻疹進展[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2,18(3):193-199.
[14] 馬超,蘇琪茹,郝利新,等.中國2012~2013年麻疹流行病學特征與消除麻疹進展[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4,20(3):193-199.
[15]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wèi)生監(jiān)測和信息服務中心.2014年12月中國甲乙丙類傳染病疫情動態(tài)簡介[J].疾病監(jiān)測,2015,30(1):1.
[16]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wèi)生監(jiān)測和信息服務中心.2015年11月中國甲乙丙類傳染病疫情動態(tài)簡介[J].疾病監(jiān)測,2015,30(12):1.
[17] 姜杰,孫楠,于鵬,等.大連市2010-2013年麻疹風疹疑似病例檢測結果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5,22(2):146-148.
[18] 龔甜,熊英,張艷妮,等.2013年江西省麻疹/風疹實驗室網絡運轉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2015,42(5):841-843.
[19] 郭延哲,白杉.2004-2013年沈陽市麻疹的流行特征[J].職業(yè)與健康,2015,21(2):203-208.
[20] 任亮,劉麗,蘇淑芳,等.2006-2013年甘肅省平涼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4,29(5):44-46.
[21] 曾凡榮,朱紅艷,丁君,等.淮南市2004~2011年麻疹病例IgM抗體檢測結果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12, 18(3):162-164.
[22] 毛乃穎,劉建鋒,張紅,等.湖南和甘肅省2014年新生兒臍帶血麻疹抗體水平調查[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5, 21(3):255-259.
[23] 王中戰(zhàn),毛雯雯.北京市豐臺區(qū)成人麻疹發(fā)病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15,16(6):438-441.
(收稿日期:2015-12-23 本文編輯:程 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