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
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讓閱讀成為學生的自覺習慣,是新課改學生主體教學理念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適應時代對人才“終身學習”素質要求的體現(xiàn)。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也是語文教學中面臨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以趣導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1.營造閱讀濃厚氛圍
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使學生感到閱讀只是一種任務要求,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感興趣的文本,可以提倡學生多讀、精讀,讓學生去理解文本意旨,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與作者的情感達成共鳴。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例如在班內開展閱讀活動,建立班級閱讀專欄,教師可以推薦學生感興趣的書籍讓學生閱讀,學生之間相互交換書籍閱讀,交流閱讀體驗。此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辦“語文閱讀匯報比賽”活動,以演講的形式讓學生暢談閱讀體會,將閱讀中遇到的好故事、好經(jīng)驗與大家分享,這對其他同學也是很好的閱讀激勵與借鑒。
2.創(chuàng)設快樂閱讀情境
小學生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教師要根據(jù)學生這一特點,加強直觀教學,啟發(fā)學生想象,提升學生閱讀技能。傳統(tǒng)閱讀課堂,之所以存在教師的講解與剖析占主導地位的現(xiàn)象,是教師不相信學生的學習潛力的表現(xiàn),認為講解與灌輸是比較穩(wěn)定、保險的方法,教師講,學生聽,導致學生良好的閱讀素質與能力被無端扼殺,語文教學也處在高耗低效的局面。閱讀教學要拒絕教師獨霸課堂的局面,代之以學生的自主活動豐富自身的閱讀體驗。例如,教學《第一次抱母親》,教師讓學生整體閱讀課文,讓學生體驗課文深情意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組選擇角色進行課本劇的創(chuàng)編與表演活動。
二、設疑激學,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包辦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問題意識很難得到培養(yǎng)。缺乏問題意識,學生的閱讀動力就無從產生。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對敢于提出問題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與鼓勵,并組織學生進行探究交流,使提出問題的學生得到滿足。例如,執(zhí)教《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文,有的學生在閱讀中提出了:“司馬遷身宮受刑,遭受人生莫大的恥辱,卻還要孜孜不倦地矢志于《史記》的寫作,耗盡一生的精力與體力,這值得嗎?”,教師就這個問題展開小組探究與討論活動。通過探究學生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在于奮斗,在于做有意義的事情,在于能夠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努力。司馬遷正是由于一個在人路上不怕挫折,最終完成了一部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輝煌史學巨著的人,他的名字永遠會名垂青史,以其卓越的貢獻受到人類的尊重。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教學中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例如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根據(jù)閱讀材料做筆記、記佳句、寫心得的習慣;讓學生學會積累,學會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對課文的再創(chuàng)作,如續(xù)寫、擴寫、改寫等手段,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視野。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網(wǎng)絡資源,給學生推薦相關閱讀材料,并通過與學生的網(wǎng)絡互動與交流,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跟蹤反饋,提升閱讀能力。還要注重抓好學生課文預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將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下來,在課堂上提出來,通過教師的反饋及小組的互動合作加以解決。
四、悅讀,體驗閱讀的樂趣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體驗和掌握閱讀的精髓,就應該克服“一元化”與“一刀切”的閱讀傾向,突出學生的閱讀個性,鼓勵學生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積極閱讀,體驗到閱讀的愉悅。例如,在教學《誰的本領大》一文時,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一定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和看待別人”,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沒有把標簽式的課文主題意旨強加給學生,而是要學生通過具體的閱讀,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來歸納與總結自己的體驗。在總結與交流階段,有的同學所說的與教師所預設的主題意旨是一致的,但有的同學提出了:“通過這則童話故事,我體會到做不同的事要采取不同的、正確的方法,才能取得效果。因為風想讓人脫下衣服,卻因為所使用的方法不對,而使人把衣服裹得更緊。要使船夫把船開得更快,太陽的辦法不正確,只能使船開得更慢,甚至船夫熱得停下來休息,干脆不前行了”。學生這些通過課文所取得的真切體驗,都應該受到教師的尊重,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形成自主閱讀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完成閱讀,學生才能進一步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閱讀,更會深入走進文本世界,把閱讀當作一種生活的習慣,不斷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灌云縣東王集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