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癸萍(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無錫214121)
巧實力視域下的輔導員班級危機管理研究
——由群毆案例引發(fā)的思考
趙癸萍(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無錫214121)
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提出了巧實力理論,創(chuàng)造性地將世界權力分為軟實力和硬實力兩種類型,要求在權力運行中考慮三維棋局和環(huán)境智慧,開創(chuàng)了國際關系權力范式的新理論。由于巧實力理論體現(xiàn)了權力對抗與共贏的統(tǒng)一性、主客體關系的和諧性和適用范圍的廣泛性,輔導員可以運用巧實力理論分析軟硬實力資源、剖析學生群體分層,最終綜合運用軟硬實力,打造班級危機管理的巧實力。
巧實力;輔導員;班級管理;危機管理
班級危機是指在高校班級日常運行中,因受班級內外部因素影響,突然爆發(fā)的嚴重干擾班級正常教育與管理秩序,影響班級風氣、聲譽和形象,危及班級學生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重大事件。班級危機具有危害性與機遇性、可知性與不可知性、漸變性與突發(fā)性、相對性與絕對性并存的特性[1]。在高校班級運行中,按照危機事件造成的后果可以分為四種危機。人身傷害危機:如爆發(fā)性水痘、SARS、食物(飲用水)中毒等公共衛(wèi)生事件,突發(fā)的地震、火災、樓房倒塌、溺水、車禍、打架斗毆等導致的學生傷亡事件;財物損失危機:如貴重物品遺失、遭搶劫、宿舍集體失竊等導致的學生財物受損事件;心理傷害危機:如因父母離異、戀愛失敗、人際關系緊張等引發(fā)的學生焦慮、抑郁、偏執(zhí)等心理疾??;班級風氣危機:如班干部集體辭職,班級大面積缺勤或掛科導致學風渙散,班級發(fā)生劇烈的師生矛盾、男女生矛盾、宿舍矛盾等。這些危機事件如果處理不善,其后果往往多元交織,對班級發(fā)展和學生成長造成嚴重負面影響。輔導員班級危機管理,也就是高校輔導員在班級運行中,采取各類措施妥善預防、應對和處理各類危機事件,保護學生生命、財產和心理安全,保障班級管理正常開展。約瑟夫·奈的巧實力理論,可以為當代高校輔導員班級危機管理提供理論借鑒,也能拓寬輔導員班級危機管理的思維方式和理論視野。因此,將巧實力理論引入高校輔導員班級危機管理的典型案例分析,深入探討輔導員如何發(fā)揮軟硬實力,是高校班級危機管理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舉。
巧實力理論最早運用于國際關系領域中的國家權力博弈。20世紀90年代,約瑟夫·奈提出了“軟實力”概念,將權力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兩種形式,認為硬實力主要是以軍事、經濟為基礎的威脅性“大棒”和引誘性“胡蘿卜”,而軟實力主要是文化吸引力、意識形態(tài)或政治價值觀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國際規(guī)則和決定政治議題的能力等,國家在決策時要將軟硬兩種權力綜合運用。在2008年出版的專著《巧實力》中,約瑟夫·奈將巧實力引入管理學和領導科學領域,認為領導者是幫助團隊創(chuàng)建并實現(xiàn)共同目標的人,必須運用權力實現(xiàn)自身領導。而權力是影響他人獲得自己所需要結果的能力,權力的實現(xiàn)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單純通過權力去控制他人,而另一種則是愿意與他人共享權力。通過聆聽、相互諒解、溝通和教育等軟實力技巧,我們可以把實現(xiàn)個人目的和讓他人實現(xiàn)目的這二者協(xié)調聯(lián)系在一起[2]182。在2011年出版的專著《權力大未來》中,約瑟夫·奈進一步認為,軟硬實力結合產生的巧實力,是通過運用資源性權力和關系性權力實現(xiàn)的。在資源性權力中,硬實力主要來源于武力、金錢等有形資源,軟實力主要來源于制度、思想、價值、文化和政策合法性認知等無形資源,但軟硬實力的界限并不分明,愛國主義、士氣和合法性雖是無形資源,同樣能產生強大的軍隊戰(zhàn)斗力等硬實力[3]29。約瑟夫·奈將關系性權力分為命令式權力(含命令改變)和同化式權力(含控制議程和塑造偏好)兩種類型,決策者可以采用脅迫、威脅、報償、制裁等硬性命令方式或設定議程、說服、吸引等軟性同化方式達到組織目標。而無論在軍事實力、經濟權力等硬實力資源中,還是在軟實力資源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硬性命令方式或軟性同化方式。融合軟硬實力的巧實力是國際關系處理的必然選擇(具體內容見下表)。約瑟夫·奈還強調權力關系并不一定是零和游戲[2]182,領導可以通過設定議程和偏好塑造,實現(xiàn)群眾目標與組織目標的協(xié)調一致,從而通過權力的運行達到正和結果和雙贏局面。因此,在巧實力運用中,約瑟夫·奈強調多邊主義機制和群眾民主性的發(fā)揮。巧實力理論中軟硬資源的結合和軟硬方式的互補,為輔導員處理班級危機管理提供了方法論指導。
軟硬實力與權力的關系
約瑟夫·奈認為軟硬實力結合的過程中,需要對權力格局作三維棋局式的考察,并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智慧的作用。
約瑟夫·奈將當前世界權力格局比作三維國際象棋比賽。頂層以軍事實力作為主導,美國單級獨霸;中層以經濟實力為主導,美國、西歐、日本、中國多極并存;底層以政府控制范圍之外的跨國關系為主導,以非國家行為體為主體,電子銀行、恐怖主義、網絡安全、犯罪、流行病和氣候變化等跨國挑戰(zhàn)多元呈現(xiàn),呈現(xiàn)主體多元、權力擴散的現(xiàn)狀。世界既不是單極的,也不是多極或無序的——它同時具備這三種特征[3]292。要應對這種復雜的國際權力格局,必須發(fā)揮環(huán)境智慧(《權力大未來》一書稱其為“情境智力”),即根據(jù)對環(huán)境的理解綜合運用軟硬實力,實施明智的權力戰(zhàn)略[3]105。環(huán)境智慧包括復雜性面前了解事件發(fā)展趨勢的能力,也包括對事件發(fā)展方向的適應性能力,主要受文化、權力資源的分配、跟隨者的需求、時間緊迫性和信息流等五大因素的影響。巧實力的實施,就是了解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環(huán)境、充分利用發(fā)展趨勢,根據(jù)環(huán)境和跟隨者的需求改變風格的過程,實質也是發(fā)揮環(huán)境智慧的過程。三維棋盤式思維方式,啟發(fā)輔導員在班級危機管理中對學生合理分類,打破“無從下手”的工作困局。環(huán)境智慧要求輔導員既宏觀把握班級發(fā)展趨勢,又采取有針對性措施對學生因材施教,掌握班級管理的主動權。
筆者從事學生輔導員工作8年,處理過多起班級危機事件。現(xiàn)擇取一則成功處置的案例,與同行分享班級危機管理的經驗和方法,體悟巧實力理論在班級危機管理中的作用方式。
2010年5月的一天午休時間,筆者突然接到2009級計算機班班長李A的電話:“趙老師,快來,班里同學和其他班同學打起來了!”筆者大吃一驚,趕緊問清具體地點,囑咐班長控制局勢,然后火速奔赴現(xiàn)場。因事態(tài)嚴重,在途中,筆者立即上報校保衛(wèi)處和分院黨總支書記等部門尋求支援。到現(xiàn)場后,筆者發(fā)現(xiàn)群毆已被校保衛(wèi)處制止,校學生處和分院領導也迅速到場。
經現(xiàn)場了解,事發(fā)前一天晚上,計算機班組織委員施B和生活委員宋C在宿舍陽臺玩,調侃了樓下聊天的機制班男生徐D及其女朋友,雙方發(fā)生口角。隨后,徐D帶著幾個男生,到計算機班宿舍打架,但未占到便宜,雙方約定第二日中午“再戰(zhàn)”。事發(fā)當天,兩個班級近50名男生參與群毆,計算機班3名學生有頭部流血或瘀傷等輕傷。
此階段筆者的工作主要是安撫受傷同學、穩(wěn)定班級情緒。首先,因為斗毆中我班有同學受傷,處理學生傷情是當時最緊急、最重要的工作。筆者立即安排其他同學陪同受傷學生去醫(yī)院包扎,并囑咐其留好單據(jù)方便后期索賠。其次,穩(wěn)定班上同學情緒,配合學校主管部門的調查。因為有同學“掛彩”,在學生看來是極大恥辱,當時同學們情緒很激動,因此,筆者首先要壓制住大家的情緒,避免事態(tài)惡化。所以,筆者當時用嚴肅語氣命令同學們保持冷靜、不要沖動。隨后,按保衛(wèi)處要求,組織所有涉事學生到保衛(wèi)處做情況調查。再次,充分發(fā)揮學生干部的作用緩解矛盾。調查結束后,筆者當即召開班干部會議,了解學生對此事看法,并對學生干部提出三點要求:第一,確保信息暢通,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報告老師;第二,摒棄尋仇思想,等待學校的處理,保護班級同學安全;第三,維護正常學習秩序,將群毆事件對班風的干擾減小到最低的程度。
隨后幾天,筆者基本與該班學生泡在一起,關注受傷學生恢復情況,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以期獲得學生的信任和依賴,班級局勢初步穩(wěn)定。筆者也在思考班干部隊伍的調整,但還沒來得及采取行動,新的問題又發(fā)生了。
一周后,學校處分文件下達,班長李A、組織委員施B、生活委員宋C及兩名主要參與人高E和朱F受到處分。當晚九點多,班長李A給筆者發(fā)短信說:“趙老師,今天晚上,我們自己開了班會,我和施B、宋C引咎辭職,新選出的班長是郭G?!惫鵊是班級有號召力的男生,但性格較沖動,曾因考試違紀受處分尚未撤銷。
此階段筆者的工作主要是指導班級改選,穩(wěn)定班級大局。筆者認為,班干部是大學生自主管理的核心力量,而班干部選舉又是班干部自主管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選舉出稱職的班干部需學生民主投票與輔導員合理引導相結合,且要以正規(guī)形式賦予班干部職權。所以在處理這個問題時,筆者首先否認了這個積極作用不明顯的班干部選舉結果。筆者給李A回短信說:“作為班主任兼輔導員,我對班干部選舉有監(jiān)督權和一票否決權。班主任缺席且未授權情況下的班干部選舉沒有合法性,我不能接受。我同意你們辭職,感謝你們前期為班級的付出。班干部改選將于三日內正式舉行?!逼浯危O定班干部任職條件并取得其他班委支持。第二天中午,筆者召集其余班委開會,通報了筆者對改選事件的態(tài)度,并設定了班干部候選人在成績、品德、日常表現(xiàn)方面的基本條件,取得了他們的一致支持。然后筆者請大家按照相關條件推薦班長候選人,大家討論后認為王H性格穩(wěn)重,成績很好,是合適人選。會后,筆者單獨約王H談話,動員他參加班長競選,讓他明白個人進步與集體發(fā)展的關系,希望他在班級危急關頭勇挑重擔,鍛煉能力。同時,筆者明確告訴他,老師只動員他參選,絕不幫他當選。要想競選獲勝,還需要他充分展示自己的優(yōu)勢,獲得班級學生的支持與信任。最后,為保證相關設計順利實現(xiàn),筆者親自主持班干部改選的班會,闡明了班干部任職的基本條件及正班風、揚正氣的重要作用,隨后依次進行了班長、組織委員和生活委員的改選。郭G和王H都參加了班長競選。經過候選人展示、投票、計票、監(jiān)票各環(huán)節(jié),王H以優(yōu)勢選票當選,組織委員和生活委員也順利產生。新的班委給班級工作帶來新的風貌。
群毆事件給班風帶來極壞影響。一方面,5名受處分學生心態(tài)差異明顯,李A覺得自己受處分冤枉,情緒激憤,不能接受;朱F因曾在其他學校打架退學,擔憂處分會影響其畢業(yè),思想負擔很重;其他3人持無所謂態(tài)度。另一方面,班級學生整體思想誤區(qū)嚴重,認為別班主動邀約我班打架,我班是正當防衛(wèi),學校處理結果不公正,由此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滑,出勤率銳減,對學校意見很大。
此階段筆者的工作主要是轉變學生消極思想、重塑正氣班風。我敏銳察覺班風退化狀況,決定以思想轉變?yōu)殛P鍵點,以新任班干部隊伍為抓手,實現(xiàn)整體推進與各個擊破相結合,開展班級管理。
首先,筆者以“謹言慎行,做文明有禮大學生”為主題,召開主題教育班會,主要議題有:闡明文明禮儀對大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剖析大學生“熱情高漲-沖動易怒”的心理特點,引導同學們謹言慎行;從法律角度分析正當防衛(wèi)和打架群毆、樂于助人與“哥們義氣”的差異;學習《學生手冊》中違紀處分條文,讓學生明白學校處分的法律和制度依據(jù);教學生“借力打力”,通過輔導員和保衛(wèi)處解決爭端是明智選擇;號召同學們化危為機,將武力爭斗轉為學習成績比拼。
其次,筆者采用不同方法與受處分學生談話。對李A,筆者多讓他傾訴委屈和憤懣,但詰問他在信息通報、危機事件立場和自身參與打架的領導責任;對朱F,筆者重點減輕他的思想包袱,勉勵他只要大學期間綜合表現(xiàn)良好,符合學校相關規(guī)定,畢業(yè)前可申請撤銷處分,不會影響畢業(yè);對3位漫不經心看待處分者,筆者警示他們慎重對待處分,端正學習態(tài)度,不要自我放棄導致無法畢業(yè),重點批評施B和宋C作為班級干部把班級卷入群毆泥潭。經過因材施教式的勸導與教育,這些學生厘清了思想混亂,獲得了教訓與成長。
再次,加強班干部隊伍管理。筆者建立了班干部例會制度,要求所有班干部嚴于律己,在早操、晚自習、課堂出勤和課堂紀律等方面發(fā)揮表率作用。筆者經常到班級查課,下宿舍與學生聊天,了解學生進步,重點表揚表現(xiàn)優(yōu)秀的班干部和積極分子,及時提醒自我約束不良的班干部。對于綜合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同學,優(yōu)先推薦其加入中國共產黨。
經過兩個多月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學生逐漸走出思想誤區(qū),班級管理走上正軌。2012年6月,5名學生都順利撤銷處分,拿到了畢業(yè)證書。當年8月,已經畢業(yè)的朱F給筆者發(fā)來消息,告之他勇救落水兒童被報紙報道的事情。2013年9月,工作一年的李A、施B、宋C和其他幾個同學專程回??赐P者,讓筆者非常欣慰。
班級管理是輔導員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發(fā)生打架斗毆等突發(fā)事件后,班級管理猶如坐在待燃的火藥桶上,稍有不慎即釀成連環(huán)危機和更大事故。從以上案例可見,在班級危機管理中,輔導員可以積極運用巧實力理論,將軟硬實力巧妙結合,促使危機管理向常態(tài)管理過渡。
巧實力理論具備以下特征,使其能夠運用于班級危機管理。
第一,權力對抗與共贏的統(tǒng)一性。約瑟夫·奈融合了權力研究的現(xiàn)有成果,將關系性權力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命令改變,又稱命令式權力,由羅伯特·達爾提出,反映了權力是讓他人違背其最初偏好和戰(zhàn)略而行事的能力;第二個層面是議程控制,由彼得·巴拉巴克和莫頓·巴拉茨提出,強調通過影響他人對合法性與可行性的預期來塑造其偏好;第第三個層面是偏好塑造,由史蒂文·盧克斯提出,認為思想和信念同樣有助于塑造他人的偏好[3]14-18。第二、三個層面又稱同化式權力。約瑟夫·奈認為權力關系可以是對抗與共贏并存的正和結果,命令式權力多表現(xiàn)為權力與利益的沖突性和競爭性,而同化式權力則建立在權力雙方共同目標與利益基礎之上。巧實力是命令式權力與同化式權力的巧妙結合,建立在權力雙方目標與利益的沖突及融合基礎之上。
權力對抗與共贏的統(tǒng)一性,為巧實力理論運用于輔導員班級危機管理奠定了基礎。在班級危機管理中,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妥善解決危機事件、營造適合大學生成長的良性班級環(huán)境。但在具體事件上,很可能出現(xiàn)沖突與分歧。上述案例中,參加群毆學生被學校處分、不合程序的班干部改選結果被否決,是班級危機管理中權力沖突的典型表現(xiàn)。而正是基于妥善度過危機、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共同目標,輔導員和大學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使班級最終化危為機,走上正軌。
第二,主客體關系的和諧性。巧實力理論改變了以往權力理論中偏重軍事、經濟硬實力的做法,強調文化、制度和價值觀等軟實力對達成目標的作用,并認為“軟實力是需要舞伴才能跳起的舞蹈”[3]120,重視對跟隨者需求的了解和滿足,期望通過建構和諧的權力主客體關系達到權力主體的利益和目的。雖然輔導員班級危機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利人”,即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約瑟夫·奈巧實力理論“利己”的立場截然不同,但該理論對促進輔導員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需求、建立平等互動的和諧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系意義重大。
同時,班級管理和諧的主客體關系,在不同階段呈現(xiàn)不同狀態(tài)。在班級日常管理中,在輔導員的指導和引領下,充分發(fā)揮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體性功能,是和諧主客體關系的表現(xiàn)。但在班級危機管理的特殊狀態(tài)中,輔導員毫無疑問必須擔當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成為班級領導和決策的核心,主導班級局勢和發(fā)展方向。如果在班級局勢混亂、人心惶惶的危機狀態(tài)下,輔導員還放任學生自我管理和非理性化決策,往往導致班級局勢惡化和班級風氣難以挽回。因此,在班級危機管理中,輔導員需要綜合運用軟硬實力,強化自身在班級的領導力和影響力,引導班級良性化發(fā)展;當班級走出危機步入正軌后,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干部、優(yōu)秀學生的領導和管理能力,發(fā)揮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民主決策的主體性角色。
第三,適用范圍的廣泛性。如前所述,雖然約瑟夫·奈主要將巧實力理論運用于國際關系領域,但也認為其適用于廣泛的管理領域。例如《巧實力》一書從國家、企業(yè)、非正式組織、網絡的領導等多個角度探討軟硬實力的作用方式。因此秦亞青指出,巧實力不僅涉及國家實力的博弈,更深入社會生活和人際關系的方方面面,成為廣義的管理學和領導學概念[2]2。約瑟夫·奈還認為,不僅管理學和領導科學領域可以采用巧實力理論,高等教育管理領域也可以采用該理論。在上下級體系扁平化的機構中,比如大專院校和其他非營利性機構,軟實力通常是領導者的主要工具,這種軟實力要是遭到削弱,領導就無以為繼了,只能遭到下屬的拒絕[2]40。在《權力大未來》一書中,約瑟夫·奈列舉了“校長如何阻止學生吸煙”的例子,證明高校管理者能綜合采用軟硬行為方式,實現(xiàn)管理和教育目的。由此可見,運用巧實力理論開展班級管理,符合約瑟夫·奈對巧實力理論設計的適用范圍。同時,約瑟夫·奈還指出危機管理尤其要發(fā)揮情境智力,“危機條件下的領導需要做好充分準備……在危機的不同階段,需要綜合采用不同的領導風格和技巧”[2]186。巧實力理論具備廣泛的適用范圍和旺盛的理論生命力,能夠為輔導員班級危機管理提供理論借鑒和思維智慧。
將巧實力應用于班級危機管理實踐過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分析軟硬實力資源。班級危機管理中,輔導員的硬實力資源由法律制度和法定職權等強制要素構成。法律制度包括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學校的校紀校規(guī)、班級和宿舍的管理規(guī)范等。法定職權包括對班級事務的決策權、裁定權班干部的選舉組織權、監(jiān)督權、任命權和否決權以及對班級或學生的處分建議權等。危機時刻,輔導員必須用硬實力資源穩(wěn)定班級局勢,主導班級方向。但輔導員的法定職權必須從法律制度中獲取合法性依據(jù)。輔導員的軟實力資源由思想、價值觀、道德境界、情感溝通、人格魅力等要素以及基于這些要素產生的吸引力、同化力和感染力構成。發(fā)揮軟實力資源能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發(fā)生潛隱性、深層性和根本性影響與改變,減少學生工作的阻抗力,更受學生歡迎。軟硬資源各有優(yōu)勢,輔導員在危機處理中,要學會把軟硬資源結合運用。
其次,剖析學生群體分層。在打架斗毆等突發(fā)事件中,班級學生會空前團結;但突發(fā)事件爆發(fā)后,班級學生的思想觀點、學習態(tài)度呈現(xiàn)差異性和分層化。輔導員可將班級學生分為三層。第一層是主導群體,包括班干部、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獲各類獎勵的優(yōu)秀學生,輔導員需發(fā)揮第一層次學生的班級意見領袖、集體價值觀引領、學習行為示范的作用,班干部如有不稱職者,需及時調整;第二層是重點群體,包括受處分學生、事件中思想偏激、情緒過激的學生,輔導員需加強信息收集、情感溝通和紀律約束,幫助他們全面認識問題,解決思想困惑,平穩(wěn)度過危機階段;第三層是主體群體,包括班級其他成員,輔導員要多了解其思想動態(tài),引導他們將危機關注轉為學習投入。
最后,“軟硬兼施”實力巧用。輔導員在班級危機管理的教育方式上,要學會“軟硬兼施”。對危機事件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輔導員既可以采用物質獎勵、精神獎勵、給予發(fā)展機會等顯性激勵,也可采用認可已有成績、提出更高要求的隱性激勵,激發(fā)學生持續(xù)進步。對犯錯誤的學生既要采用處分、口頭批評、闡明利害、限制學生權利(如一定時間內取消學生評優(yōu)權利、入黨資格)等硬性方式,也要采用思想溝通、說理教育和榜樣示范等軟性方式,讓學生真正心悅誠服;此外,輔導員還要包容他們,鼓勵他們改過自新,再獲成長。
總而言之,輔導員在班級危機管理中,只有綜合運用軟硬各種資源,對班級整體進行宏觀分層,對不同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并把軟硬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形成巧實力,才能既妥善化解班級危機,又化危機為動力,促進班級日常管理的整體提升。
[1]趙中建,徐士強.學校危機管理——由“非典”事件引發(fā)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OO3(3):4-3.
[2]約瑟夫·奈.巧實力[M].李達飛,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O13.
[3]約瑟夫·奈.權力大未來[M].王吉美,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O12.
(責任編輯:韋家朝)
G641
A
1008-5254(2016)01-073-06
2O16-O1-O6
2O15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高校輔導員話語權的本質與提升研究”(2O15SJB363)、2O15年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黨建與思政類重點項目“高校輔導員話語權的本質與提升措施研究”(DJSZ2O15O6O2)、2O14年江蘇省高校輔導員研究會項目“大學生學習行為的價值引領研究”(14FYHLX35)階段成果。
趙癸萍(1933-),女,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2O14級博士研究生,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