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鋒 孫震
【區(qū)域格局與產業(yè)發(fā)展】
環(huán)境設施鄰避效應發(fā)生機理*——基于杭州余杭事件的分析
楊雪鋒孫震
鄰避現(xiàn)象是環(huán)境治理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而對于鄰避效應的發(fā)生機理還少有研究?;诂F(xiàn)有文獻,利益感知、信任感知、風險感知和公眾參與都會以不同的形式影響當地居民對鄰避設施的接受態(tài)度。選取杭州市九峰垃圾焚燒廠事件作為典型案例,基于對330名當地居民的調研數據,使用SPSS和AMOS軟件,運用結構方程模型(SEM)分析垃圾焚燒廠鄰避效應的發(fā)生機理。結果表明,利益感知、信任感知對接受態(tài)度有顯著正向影響;風險感知對接受態(tài)度有顯著負向影響;公眾參與對信任感知有顯著正向影響;信任感知對利益感知有顯著正向影響;風險感知對信任感知有顯著負向影響;利益感知對接受態(tài)度的直接影響效應最大;信任感知對接受態(tài)度的總體影響效應最大。此外,還結合研究結論為政府處理此類事件提供了決策依據。
垃圾焚燒廠;鄰避效應;接受態(tài)度;結構方程模型
孫震,男,浙江財經大學區(qū)域經濟學碩士生(杭州310018)。
近些年,我國城鎮(zhèn)生活垃圾數量增長迅速。生活垃圾的清運量從1979年的2508萬噸增長至2012年的17081萬噸,增加了5.8倍,大中型城市普遍被“垃圾圍城”所困擾。妥善處理城鎮(zhèn)生活垃圾,已經成為城鎮(zhèn)化進程中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而垃圾焚燒是近些年政府主推的處理方式?!笆晃濉焙汀笆濉睍r期政府都明確提出了垃圾焚燒設施建設的任務目標,但完成情況并不理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設施選址地區(qū)公眾的反對態(tài)度。不少項目從規(guī)劃階段開始就不斷受到規(guī)劃建設點附近居民和企業(yè)的抵制,部分地區(qū)還出現(xiàn)了公眾上訪的現(xiàn)象,這也就是垃圾焚燒發(fā)電廠的鄰避效應。因此,政府既面臨著“垃圾圍城”的現(xiàn)實困境,又面臨著垃圾焚燒發(fā)電廠選址的鄰避效應難題。
目前,政府在處理鄰避問題時往往寄希望于經濟補償,希望當地公眾受利益驅動而接受鄰避設施。但現(xiàn)實證明,單純的經濟補償無法解決問題,必須輔之以其他手段。因此,分析研究鄰避效應的影響因素和發(fā)生機理,既是學術研究的需要,也有現(xiàn)實的迫切需求。
2014年5月,發(fā)生在杭州市余杭區(qū)中泰鄉(xiāng)的九峰垃圾焚燒發(fā)電廠事件,是近兩年來頗具代表性的鄰避事件。本文通過研讀現(xiàn)有文獻,提出影響公眾對鄰避設施接受態(tài)度的理論假設,即利益感知、信任感知、風險感知、公眾參與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公眾的接受態(tài)度。在此基礎上,設計并完善針對九峰垃圾焚燒廠附近居民的調查問卷,使用結構方程模型(SEM)驗證理論假設,以期探討垃圾焚燒廠鄰避效應的發(fā)生機理。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的學者就開始對鄰避效應(NIMBY)進行研究,港臺學者自20世紀80年代起也開始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中國大陸學者對鄰避效應的探討始于21世紀初?,F(xiàn)有的研究文獻表明許多因素都會影響本地居民對垃圾焚燒發(fā)電廠等鄰避設施的接受態(tài)度。這些因素有風險感知、專業(yè)知識、利益感知、需求感知、社會文化背景、公平感知、信任感知、公眾參與和人口統(tǒng)計變量等。
在涉及“中國式鄰避”的議題時,主要有以下概念關系,鄰避現(xiàn)象、鄰避效應和鄰避效果。譚鴻仁和王俊隆(2005)指出,鄰避現(xiàn)象是指在現(xiàn)代化與城市化進程中,許多集體消費的必要公共設施與非集體消費的生產設施,均面臨因設施的外部性擴散而引起周邊居民反對與抗爭的現(xiàn)象。楊雪鋒和章天成(2015)稱,鄰避效應通常是指居民因擔心建設項目(如垃圾場、核電廠等)對身體健康等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從而產生嫌惡情結,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李永展和何紀芳(1996)指出,鄰避效果是因都市服務設施的設置而對生活環(huán)境、居民健康與生命財產可能造成威脅的負外部性。這三者在本質上意義相同。
環(huán)境設施鄰避效應主要由鄰避設施興建所引發(fā)。在Van der Horst D(2007)的研究中,他把鄰避設施區(qū)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第一種是關系到公眾生活質量或財產價值的公眾服務設施,如廉租房、經濟適用房、警察局、地鐵站、療養(yǎng)所、救助中心等;第二種是有潛在環(huán)境或健康影響的設施,如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大型工廠、水污染處理中心等。鄰避型環(huán)境設施一般被定義為對本地環(huán)境和居民健康有潛在影響的設施,此類設施往往帶來健康威脅,是非常主觀且現(xiàn)期又難以判斷的風險。目前,我國社會輿論和學術界主要關注第二種設施。
鄰避效應矛盾的焦點在本地居民感受到的不平衡,這是指本地居民得到的利益和他們所承受的成本之間失衡。RW Lake(1996)認為鄰避設施所附帶的益處是較為分散的,經??梢栽旄U麄€城市或者國家,但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成本均由鄰避設施附近的居民來承擔。這種利益和成本的失衡直接影響了公眾對鄰避設施的接受態(tài)度,進而可能影響鄰避設施的建設。Snary(2004)認為鄰避設施建設的決策主體(政府)往往片面地理解鄰避效應的本質以及鄰避設施對公眾的影響,這可能導致決策主體只關注鄰避設施選址施工,但其他的參與主體(公眾)對鄰避設施的感知卻多種多樣。
有學者認為,“鄰避”行動并不是單純的居民情感宣泄,也不是單純利益分配不均的必然結果,不同類型的鄰避行動有著迥異的生成機制。馬奔和李繼朋(2015)的實證研究表明,風險感知與恐懼心理,信任缺失、政府應對失當、謠言傳播的條件組合是鄰避效應產生的必要條件;不同類型的鄰避設施產生不同的鄰避效應,風險感知與恐懼心理是污染類鄰避效應和污名化與心理不悅類鄰避效應產生的必要條件;謠言以及風險感知與恐懼心理、信任缺失是風險集聚類鄰避效應產生的必要條件。
鄰避風險產生的原因可以從主客觀角度來劃分。主觀原因來自于利益相關者的風險感知,客觀原因源于鄰避設施自身的技術屬性。從內外因角度看,鄰避風險產生的內因有,對政府、企業(yè)的不信任,對風險的信息赤字,對危害的恐懼,不平衡心理影響;外因有,政治體制開放和政治民主化的發(fā)展,全球化環(huán)保意識的提升,鄰避設施的客觀負外部性,設施選址政策公開性不足,沖突解決法律救濟機制的欠缺??傊趯︼L險認知存在巨大差異的背景下,政府封閉式的決策模式、公民利益訴求表達不暢以及專家遭遇社會信任危機是導致我國鄰避困境的主要原因。
鄰避風險的產生發(fā)展受公眾鄰避態(tài)度的影響。有學者通過實證研究說明了風險感知對公眾接受態(tài)度的重要影響。有文獻指出基于科學理念和理性主義所評估的設施風險與公眾所感知到的主觀風險是不同的。因此鄰避設施的反對者經常能影響其他公眾對風險的感知,甚至扭曲由政府部門提供的有關風險的信息。
而另一個影響鄰避態(tài)度的關鍵因素是利益感知。當公眾認為鄰避設施會威脅健康,利益感知的影響就尤為強烈。而這種感知與公眾和鄰避設施的距離有明顯的關聯(lián)性。Farber(1998)的研究也支持了這一觀點。Zeiss(1989)則使用特征價格法(hedonic pricing Model)認為無法量化鄰避設施距離對公眾利益感知的影響。他把這個可以定性卻無法定量的研究結果歸結于缺乏足夠的市場信息。
鄰避設施的選址決策過程也會影響公眾對鄰避設施的接受態(tài)度。其中公眾是否感受到了公平是關鍵影響因素。Lober(1995)指出公眾對公平的感知會直接影響公眾是否接受鄰避設施的建設。Frey(1996)也認為選址過程的公平性和設施的成功建設直接相關。他還提出了衡量選址公平性的兩個標準,一是,公眾是否有權利反對鄰避設施的建設;二是,相關領域內專家是否公正客觀。公眾的鄰避態(tài)度也受選址決策過程中環(huán)評工作的影響。
總之,導致鄰避問題即影響公眾對鄰避設施接受態(tài)度的主體性因素可分別概括為,信息、信心和信任?!靶畔ⅰ眴栴}就是,設施規(guī)劃、建設、運營過程沒有公開必要的安全信息,缺乏完善的信息公開機制,包括公開時間、公開程序、公開方式、公開范圍、公開內容等。“信心”問題就是,技術的不確定性,鄰避設施管理水平的不確定性,監(jiān)管力度的不確定性,從而導致居民對設施安全運行和無害排放的信心不足,進而擔心該鄰避設施會影響自己的切身利益。“信任”問題就是,因為事前、事中、事后地方政府不能做到應有的信息公開,在信心不足的情況下不能做出必要承諾,在處理鄰避關系時,不能做到平等對話、民主協(xié)商,導致居民對單一治理模式的不信任,對政府或者專家宣揚的無風險、低風險的不信任。
(一)指標確定和研究假設
本文在對鄰避效應誘發(fā)因素及演變過程進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九峰垃圾焚燒廠事件的具體實際,確定利益感知、信任感知、公眾參與、風險感知作為影響公眾對垃圾焚燒廠接受態(tài)度的因素,并著重分析各個因素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以及對公眾接受態(tài)度的影響。各個因素的指標構成見表1。
利益感知衡量了本地公眾接受垃圾焚燒廠建設的成本或收益。作為指標之一的地區(qū)形象在國外文獻中有類似研究。本文之所以要選取該指標,一方面,是由于財產價值在家庭資產中占比日益提高,地區(qū)形象會影響本地區(qū)的財產價值;另一方面,是由于中泰鄉(xiāng)是重要的龍井茶生產基地,地區(qū)形象會直接影響?茶葉的種植和銷售。
表1 測量模型分析結果
風險感知不僅衡量該設施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及事故的后果,也衡量事故的嚴重程度,并直接回應了當前流行的垃圾焚燒發(fā)電廠致癌和影響身體健康的言論。風險感知也會直接影響公眾是否輕易相信其他參與主體。
信任感知是影響公眾接受態(tài)度的關鍵因素。信任感知被描述為本地居民對政府是否直接或間接提供了有關風險準確信息的態(tài)度。公眾對設施建設和運營主體的信任也是一個影響因子。九峰垃圾焚燒廠的運營主體最終被替換為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也說明了這點。當地政府曾經聘請過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向公眾宣傳該設施采用的先進技術,可以做到不影響身體健康,公眾對此卻持懷疑態(tài)度。
研究表明,公眾參與會通過其他因子作為中介來影響個人態(tài)度傾向。在鄰避項目選址的決策中,政府往往采取“決定—宣布—辯護”的傳統(tǒng)決策模式。這種模式缺乏決策信息的公開透明性和公眾參與性。一方面,信息公開程度與居民對鄰避設施的風險認知程度是影響鄰避風險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鄰避設施選址的公眾參與程度與設施選址的公眾認可程度顯著相關,公眾參與可以增加選址的合理性與選址進程的合法性,進而影響公眾對政府等的信任程度。筆者分析新聞訪談資料,發(fā)現(xiàn)部分公眾認為他們并沒有從政府部門了解到該設施的相關信息,公眾也不信任聽證會等公眾參與途徑,認為無法影響政府的決策結果。本文認為,公眾參與會通過影響公眾的信任感知和風險感知,進而影響公眾的接受態(tài)度。
結構方程模型(SEM)對潛變量的觀察變量提出了明確要求,即每個潛變量的觀察變量至少需要3個,否則就會存在借用自由度等問題。這樣就算有再好的模型擬合指標,在實際工作和理論研究上也沒有意義。
因此,本文基于相關文獻和實際情況,確定了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理論要求的觀測變量(見表1),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設(見圖1)。其中,H1a代表利益感知對接受態(tài)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H1b代表信任感知對接受態(tài)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H1c代表風險感知對接受態(tài)度有顯著的負向影響;H2a代表公眾參與對信任感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H2b代表公眾參與對風險感知有顯著的負向影響;H3代表信任感知對利益感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H4代表風險感知對信任感知有顯著的負向影響。
圖1 研究框架
(二)數據獲取和信效度檢驗
本文通過對中泰街道當地居民的問卷調查收集數據,使用SPSS22.0和AMOS23.0進行數據分析。
1.調研過程
本研究的調研地點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中泰街道。中泰街道素有“苦竹之鄉(xiāng)”和“省級民族民間藝術(竹笛)之鄉(xiāng)”的稱號。街道下轄10個建制村、2個社區(qū),戶籍總人口2.51萬人,區(qū)域總面積71.05平方公里。九峰垃圾焚燒發(fā)電廠建設地點距離該街道政府5.7公里,是一處幾乎廢棄的石礦區(qū),毗鄰眾多水源地,也是重要的龍井茶產地。為了使調研樣本更符合該地區(qū)實情,本次調研采用分層抽樣的方式確定調研對象。
本次調研共發(fā)放問卷350份,回收344份,回收率為98.3%,其中有效問卷330份,問卷有效率為95.9%。從樣本的性別分布來看,男性占比51.1%,女性占比48.9%。從樣本的年齡分布來看,15到24歲的占比為31.1%;25到34歲占比為36.7%,35到44歲的占比為14.6%,45到54歲的占比為8.4%,55歲以上的占比為9.2%。從學歷來看,高中/中專及以上人群的占比為68.2%。
2.信度、效度檢驗
本研究基于全樣本數據(330份)對量表進行內在信度分析。問卷的總體Cronbach’s α值為0.864,所有單個因素的Cronbach’s α值均在0.8以上,大大超過信度標準0.7的參考值(見表1)??梢哉J為問卷的內在信度非常理想,這說明該調研問卷的設計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
對于問卷的內容效度,課題小組先后征詢了專家意見,并進行了預調研(220份),各項指標均經過了多輪完善,具有較為理想的內容效度。本文運行因子分析法檢驗問卷的結構效度,其中KMO值都超過0.7,Bartlett球形度值均顯著,累計方差解釋率遠超過一般社會科學所要求的60%(見表2)。因此本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表2 因子分析結果
(一)測量模型分析
有文獻指出在分析結構模型前應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CFA),其與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是不同的。通常CFA和EFA需要采取不同的樣本,以避免“自圓其說”的問題。本研究的量表設計既有完整的文獻基礎,也通過預調研(N=220)來完善,因此直接使用全樣本數據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CFA)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理論要求。有研究表明使用最大似然估計法(ML)要求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本文所有觀察變量的偏度系數(skew)絕對值均小于2,峰度系數(kurtosis)的絕對值也都小于2,說明所有變量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
從表3可以看出,測量模型的適配度指標除P值、RMR和RMSEA之外,其他指標均達到標準要求。在使用結構方程模型(SEM)進行大樣本分析時(N>200),P值下幾乎都是顯著的,所以一般不報告此指標;針對RMSEA指標,McCullum(1998)認為0.05到0.08之間也是可接受的范圍;近年有研究認為SRMR是比RMR更值得參考的指標,其合理范圍是小于0.5。因此,測量模型的適配度是非常理想的。
由于所有觀察變量的因素負荷量均超過0.5(見表1),因此測量模型具有較好的收斂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每個因子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均大于0.5,這也驗證了測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另外組成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這一指標也被用來分析因素的內在信度。我們可以看出,所有組成信度均遠大于0.7的標準值(見表1),這說明所有因素都是可靠的。
區(qū)分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是衡量某個因素區(qū)別于其他因素的概念。區(qū)分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通常有三種衡量方法:信賴區(qū)間法、相關系數設定法、AVE法。AVE法通過比較平均方差抽取量(AVE)的平方根和各因子之間的皮爾森相關系數的大小來評估,該方法考慮了收斂效度以(Convergentvalidity)及區(qū)分 效 度(Discriminant Validity),是比較理想的方法。從表4可看出測量模型的潛變量區(qū)別效度是可接受的。
表3 適配度指標結果
表4 AVE法
(二)結構模型分析
本文使用最大似然估計法(ML)分析結構模型。除P值外,結構模型的適配指標都遠超過標準值(見表2)。前文提到,當處理大樣本(N>200)時,一般不報告P值,因為它幾乎都是顯著的。
圖2顯示的是結構模型的結果。H1a代表利益感知對接受態(tài)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是成立的(路徑系數=0.380,P<0.001);H1b代表信任感知對接受態(tài)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是成立的(路徑系數=0.349,P<0.001);H1c代表風險感知對接受態(tài)度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是成立的(路徑系數=-0.107,P=0.042<0.05);H2a代表公眾參與對信任感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是成立的(路徑系數=0.705,P<0.001);H2b代表公眾參與對風險感知有顯著的負向影響是成立的(路徑系數=-0.067,P=0.293>0.05);H3代表信任感知對利益感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是成立的(路徑系數=0.569,P<0.001)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不成立;H4代表風險感知對信任感知有顯著的負向影響是成立的(路徑系數=-0.166,P< 0.001)(見表5)。
圖2 結構模型結果
表5 假設檢驗結果以及路徑系數
(三)檢驗結果分析
從表5可知本文研究假設除H2b外,其余均成立。H2b假設為公眾參與對風險感知有顯著負向影響。其不成立的原因可能是目前我國公眾參與情況普遍不理想,公眾對公眾參與了解不多,無法提供足夠的信息。
從表6可以看出,利益感知有最大的直接影響效應(0.38),但總體上還是信任感知的影響最大(0.565)。不少文獻認為非常重要的風險感知因素在本研究中的表現(xiàn)卻并不突出,其直接影響效應只有-0.107,總體影響效應也只有-0.201,遠遠落后于利益感知因素和信任感知因素。這個結果可能與所選取的案例有關。由于當地政府在該設施選址前并沒有廣泛地征求意見和信息公開,公眾并不了解相關信息;當前政府的公信力較差,公眾不信任政府、企業(yè)、專家這三者言論;該設施的施工點距離人口集聚區(qū)較近,當地公眾又大都從事對環(huán)境有較高要求的種茶業(yè),因此對利益感知和信任感知的影響尤為明顯,風險感知的影響相對較弱。
表6 直接、間接和總體影響效應
公眾參與對信任感知的總體影響效應為0.716。這說明了公眾希望參與到鄰避設施的選擇決策過程,做好公眾參與也是提高公眾對政府等參與主體信任水平的有效手段;信任感知對利益感知有較強的影響效應(0.569),這同樣說明了提高公眾對政府等參與主體信任水平的重要性;風險感知對信任感知的影響效應為-0.166,這說明降低風險感知的措施可以提高公眾對政府等參與主體的信任程度。
(一)研究結論
首先,本文建立了分析本地居民對鄰避設施接受態(tài)度的理論模型。該模型可以用來確定影響本地居民對垃圾焚燒廠接受態(tài)度的關鍵性因素。毫無疑問,除本文探討的因素外,還有社會文化背景、人口統(tǒng)計變量等影響因素。這也是下一步研究工作需要做的,即深入分析文化等社會背景以及人口統(tǒng)計變量對公眾接受態(tài)度的中介效應。
其次,本文驗證了利益感知、信任感知、風險感知對公眾的接受態(tài)度有顯著的影響。這與現(xiàn)有的文獻研究是符合的。但在本文的研究中,風險感知的影響效應遠不及信任感知和利益感知,這一點與部分文獻是不同的。這應當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地方政府等參與主體的公信力不足,公眾對其懷疑心態(tài)較重;二是,當地公眾更注重良好的環(huán)境所附帶的利益。
再者,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了信任感知對利益感知、風險感知對信任感知的影響效應。這一方面更加突出了信任感知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為制定影響公眾信任感知的政策措施提供了指導。
最后,本文引入了公眾參與因素。公眾參與沒有對公眾的接受態(tài)度產生直接影響,而是通過對信任感知的強烈影響,間接影響公眾的接受態(tài)度。這突出反映了目前政府等參與主體公信力缺失的大背景下,提高公眾對參與主體信任程度的重要性。而公眾參與對風險感知的影響則不顯著。
(二)政策建議
目前政府部門在處理鄰避事件中希望通過宣傳手段降低公眾的風險感知或者通過提供經濟補償,減少公眾的抗拒心理。但從中國鄰避事件的現(xiàn)狀可以看出,這種處理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結合本文研究成果,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議。
第一,引入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參與政府決策過程。信任感知在本文的研究結果中表現(xiàn)出最強的總體影響效應。公眾對政府、專家、技術、運營企業(yè)的不信任已經嚴重影響了公眾對鄰避設施的接受態(tài)度。因此,引入非利益相關者,即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參與決策過程,可以增強公眾對參與主體的信任程度,進而提高對垃圾焚燒廠的接受程度。
第二,賦予本地區(qū)公眾拒絕垃圾焚燒廠建設的權利。當前政府部門在鄰避項目選址決策中往往單方面采取“決定—宣布—辯護”的傳統(tǒng)決策模式,這種模式導致公眾有天然的抵觸心理。因此,政府可以基于地理條件等因素確定若干備選地點,要求當地居民通過選舉居民代表或者由當地政府作為代表同更高一級的政府對話,表達本地居民的總體意見。這樣,一方面可以發(fā)動公眾參與選址決策,使其為自己的利益承擔責任;另一方面也提高公眾了解垃圾焚燒廠的積極性,減少風險感知;另外,還可以使更高一級的政府部門處于相對公正的地位,增強公眾對政府等參與主體的信任程度,更有利于垃圾焚燒廠建設的順利推進。
[1]王樹文,文學娜,秦龍.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公眾參與管理與政府管制互動模型構建[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4,(4).
[2]何艷玲.“中國式”鄰避沖突:基于事件的分析[J].開放時代,2009,(12).
[3]劉軍,富萍萍.結構方程模型應用陷阱分析[J].數理統(tǒng)計與管理,2007,(2).
[4]楊雪鋒,章天成.鄰避態(tài)度與鄰避沖突——以杭州下沙沿江新建變電站項目為例[J].城市問題,2015,(12).
[5]張樂,童星.“鄰避”行動的社會生成機制[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3,(1).
[6]馬奔,李繼朋.我國鄰避效應的解讀:基于定性比較分析法的研究[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5,(5).
[7]王佃利,王慶歌.風險社會鄰避困境的化解:以共識會議實現(xiàn)公民有效參與[J].理論探討,2015,(5).
[8]王佃利,徐晴晴.鄰避沖突的屬性分析與治理之道——基于鄰避研究綜述的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2,(12).
[9]Devine-Wright P.Place attachment and public acceptance of renewable energy:A tidal energy casestudy[J].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2011,(4).
[10]Pol E,Di Masso A,Castrechini A,et al. Psychologicalparameterstounderstandand managetheNIMBYeffect[J].Revue Européenne de Psychologie Appliquée/European Review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6,(1).
[11]Afullo A O.The Applicability of Nimby and Nimto Syndromes,Willingness and Ability to PayforImprovedSolidWasteManagement Among Nairobi Households[J].The Journal of Solid Wast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5,(2).
[12]Yi S,Kurisu K H,Hanaki K.Application of LCAbyUsingMidpointandEndpoint InterpretationsforUrbanSolidWaste Management[J].Journalof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4,(12).
[13]Smith E R A N,Marquez M.The other side of the NIMBY syndrome[J].Society&natural resources,2000,(3).
[14]Ahlfeldt G,Maennig W.Voting on a NIMBY facility:proximity cost of an“iconic”stadium [J].Urban affairs review,2011.
[15]Van der Horst D.NIMBY or not?Exploring the relevance of loc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voiced opinions in renewable energy siting controversies [J].Energy policy,2007,(5).
[16]Sivo S A,F(xiàn)an X,Witta E L,et al.The search for“optimal”cutoff properties:Fit index criteria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2006,(3).
[17]SnaryC.Understandingrisk:theplanning officers'perspective[J].Urban Studies,2004,(1).
[18]Chung J B,Kim H K.Competition,economic benefits,trust,and risk perception in siting a potentially hazardous facility[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9,(1).
[19]Lesbirel,S.Hayden and Daigee Shaw,eds. Managingconflictinfacilitysiting:An internationalcomparison[J].EdwardElgar Publishing,2005,(20).
[20]JacksonDL, GillaspyJrJA, Purc-StephensonR.Reportingpracticesin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an overview and somerecommendations[J].Psychological methods,2009,(1).
[21]Hooper D,Coughlan J,Mullen 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Guidelines for determining model fit[J].Articles,2008.
[22]Ping R A.On assuring valid measures for theoretical models using survey data[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4,(2).
The Mechanism of NIMBY in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A Survey on Yuhang Event in Hangzhou
Yang XuefengSun Zhen
The NIMBY phenomenon is a hot issue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adjacent avoidance effect is seldom studied.Based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benefit perception,trust perception,risk perception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will affect local residents’attitudes towards the neighboring facilities in different forms. Selection of Hangzhou City Jiufeng waste incineration plants as a typical case,based on survey data of 330 local residents using SPSS and Amos software,analysis of garbage incineration plant adjacent to avoid the effect of mechanism by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The results show that perceived benefits,perceived trust of accepting attitude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perceived risk of accepting attitude has significant negative influence;public participa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perceived trust;trust perception on the perceived benefit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perceived risk of perceived trust h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perceived benefit greatest on the attitudes of the direct effect;perceived trust to accept the general attitude of the effect of maximum.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provide the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to deal with such incidents.
Garbage Disposal Incinerator;NIMBY;Accept Attitude;SEM
F062.2
A
2095—5766(2016)05—0143—08
2016—07—23
2016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環(huán)境鄰避效應誘致復合性風險的演化機理及治理路徑研究”(16BSH034),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環(huán)境設施鄰避風險發(fā)生機理、補償機制與管控策略研究”(LY16G03001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環(huán)境公益性設施鄰避風險發(fā)生機理、補償機制與整體性治理策略研究”(15YJA840019)。
楊雪鋒,男,浙江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杭州310018)。
(責任編輯:齊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