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東海縣幸福路小學的幾期兒童詩報,翻閱欣賞,仿佛看到一顆顆翠綠的童心。且看王心童小朋友寫的《老天爺》:
都說天是老天爺/它哪是個爺/分明就像我家/調皮的小弟弟
眼淚還沒干/就露出了羞紅的臉/任性時/就躲在云被里睡懶覺
還不如我聽話/坐在教室里/認認真真讀書/寫自己喜歡的童詩
完完全全“沒大沒小”了,兒童的頑皮,因頑皮而生成的得意,充溢在字里行間。以兒童的思維理解“老天爺”,理解世界。你在教室里,天馬行空,還以“聽話”自許。兒童的思維,兒童的“無賴”,實在妙趣橫生,令人忍俊不禁。
經(jīng)常有人感嘆,現(xiàn)在兒童是有的,童年是沒有的。什么是童年?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天真爛漫,活潑可愛;奇思妙想,刨根問底;調皮搗蛋,嬉戲歡樂;一本正經(jīng),裝模作樣……在幸福路小學的兒童詩里,我們都可以讀到這些。為什么在這所城鄉(xiāng)接合部的學校里,有一顆顆翠綠的童心在生長呢?造訪幸福路小學,與楊靜校長的團隊做過交流后,我大致知曉了其中的奧秘。
一、幸福路小學的校園環(huán)境是洋溢著詩趣的
楊靜校長們懷揣幸福教育的理想,努力讓學?!暗教幜魈手毯兔邸?,這里的“蜜”顯然是指精神滋養(yǎng)和價值關懷。在學校的環(huán)境建設中,“蜜”已經(jīng)具象化。一進學校大門迎面左側的兩株郁郁蔥蔥的棗樹從一塊嶙峋巉巖中旁逸斜出,配以朱紅的隸書“讀樹”,醒目鮮亮,寓意“早”“讀書”,“讀書”要趁“早”,寄寓對莘莘學子的勸勉與厚望。大門右側一塊巨石斗大的“開卷有益”,更是對學校辦學方向和目標的詮釋——努力為社會和未來培養(yǎng)讀書的種子;而第一排樓后西墻角的茂密修竹掩映下的“竹韻”和“泉趣”兩石,則彰顯了天人合一、蘊藉典雅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旨趣。隨意在學校里行走,到處感受到濃濃的書香氣息。在校園的長廊、過道、地面、樓梯、宣傳欄,布置著師生作品、雙語名人名句;在花園草地,布置經(jīng)典詩句的立牌;學校教學樓有樓層書吧,教室里有圖書角,孩子們讀書伸手可及;精心設計校園詩歌長廊,記錄孩子們詩歌創(chuàng)作的成績,甚至連校園的開關也是十二生肖、十二月花卉的經(jīng)典詩句,處處添就詩意。在這樣的書香氛圍中,孩子們幼嫩的童心萌芽得到滋養(yǎng),美好的詩意能自然流淌出來。
二、幸福路小學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兒童詩歌教育活動
南京大學老校長匡亞明先生在談到校風建設時,有句名言:“空氣流動就是風。”詩歌教育的風氣、氛圍也是靠活動營造的。
1.以語文課標推薦的詩詞為主,熟讀記憶閱讀工程推薦必背及選背詩詞。每個年級都有具體要求。一二年級:熟讀背誦比較簡單、易理解的詩詞達到30首(一學年);三四年級:熟讀背誦經(jīng)典詩詞達到50首(一學年);五六年級:熟讀背誦經(jīng)典詩詞達到70首(一學年)。
2.根據(jù)兒童特點和學生需求每個年級制定班級閱讀計劃,在計劃中確定每月的閱讀主題(可以是一類作品、同一作家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或一種作品),引導學生圍繞主題進行閱讀。每周安排一節(jié)語文課進行主題閱讀指導活動,還可以根據(jù)需要帶領學生到校外基地縣新華書店、圖書館進行流動閱讀。
3.調整課程設置,強調三個閱讀節(jié)點。每班每周開設1節(jié)語文閱讀課。
早間做好晨誦,語文學科早讀課改為晨誦課,加強對學生讀書活動的指導,強化海量閱讀與經(jīng)典背誦;開展午間靜讀,精心挑選班級中熱愛閱讀、有責任心、管理能力強的同學負責每天的午間靜讀的圖書登記、書櫥整理、借還記錄、程序主持等管理工作,語文老師加強指導與過程監(jiān)控,讓孩子靜享午后的悅讀時光;晚間“親子閱讀”,要求孩子家長共讀一本書,發(fā)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讀書活動,建立家校共讀反饋制度,把問題帶入課堂,融入閱讀教學,使家長和孩子共閱讀、同提高。
4.提供交流表現(xiàn)的平臺。①開設閱讀匯報課。閱讀匯報課是讓學生暢談閱讀收獲和體會的課。它有利于鞏固閱讀成果,提高閱讀效果,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說寫能力。②開展全校大型主題活動。每學年至少舉辦兩次“讀書節(jié)”“詩歌節(jié)”,以活動為載體,營造氛圍,壯大聲勢,展示成果。③成立“紅領巾廣播臺”。利用課間、午間一刻鐘、活動課等時間向學生做新書、經(jīng)典詩歌、學生詩歌作品推介,分享讀書心得,匯報學習、生活、成長中的溫暖與感悟,發(fā)表個人優(yōu)秀詩歌、習作。④創(chuàng)辦水晶娃詩社。辦好水晶娃詩社這一實踐平臺,讓孩子在閱讀中吸取營養(yǎng),獲得道德熏陶和精神的滋養(yǎng),通過詩歌寫作讓校園開滿書香之花,結出閱讀碩果,為孩子的發(fā)展涂抹詩意顏色。
具體的要求,精心組織的活動,加之必要的督查,適度的自主閱讀,詩歌閱讀漸入佳境,蔚然成風了。
三、幸福路小學還著力培養(yǎng)愛讀書,特別是愛詩、寫詩的教師群體
好的教師是學生獲得教養(yǎng)的源泉之一,教師讀書不僅“腹有詩書氣自華”,而且本身對孩子就是一種很好的示范。幸福路小學著力將每位教師培養(yǎng)成讀書的種子。
1.提供閱讀條件,讓教師有書讀。學校每學期都為教師購買書籍,并發(fā)購書卡,讓教師購買自己喜歡的書。
2.辦好讀書沙龍,每學期組織教師開展讀書交流會,同時開展相關讀書征文活動。每學期舉行一次教師讀書筆記評比,對獲獎的老師給予精神、物質的獎勵。
3.開展與學生“同讀一本書”“同背一首詩”讀書周活動。
4.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開展“讀寫大賽”命題比賽,每月組織一次全體學生參加“閱讀之星”和“詩歌大賽”,及時出簡報,總結經(jīng)驗。
5.組織教師開發(fā)詩歌閱讀的校本教材,《早讀書》已刊印,兒童詩歌教學也漸成體系。
6.組織推進童詩研究。《童詩寫作之于兒童心理治療作用的研究》被立為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其他如“小學生晨誦課研究”“城郊小學生班級讀書會的策略研究”都已結題?!锻妼懽鳎汉⒆尤烁癜l(fā)展的生命路徑》一文獲省“師陶杯”特等獎,一批研究論文在“教海探航”“師陶杯”征文比賽中獲獎。在幸福路小學訪問時,我的一個深刻印象是老師們都綻開著笑臉。費爾巴哈說,人會變成他吃的東西。這當然應該指精神的滋養(yǎng),了解到幸福路小學老師的閱讀時,知曉他們還有自己的詩社,才恍然大悟:正是詩心的浸潤,使我們這些可愛的老師童心永駐呢!
四、幸福教育課程、幸福課堂更是詩意生長的樂土
幸福路小學創(chuàng)生的校本課程分為四個課程群:“幸福人”人格養(yǎng)成課程,“我喜歡”活動體驗課程,“水晶石”科技探索課程和已經(jīng)提及的“棗讀書”兒童閱讀課程,地方特色、校本課程彰顯,校本化培養(yǎng)目標落地生根。他們倡導生態(tài)化的幸福課堂,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主線,以教師的有效引導為抓手,構建了“3要素10因子”幸福課堂范式,“3要素”指認知、人際、內省,強調學生學習就是三要素相互激蕩、有機生成的過程。“10因子”則指側重于認知的“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一次成功的挑戰(zhàn)”,“一次有價值的鏈接”;側重于人際的“一次值得記憶的助我”“一次值得驕傲的助人”“一次難以忘懷的合作”;側重于內省的“一個值得點贊的世界”“一個需要改進的細節(jié)”“一個鼓勵自己的句子”“一張開心的笑臉”。這樣的課堂,師生、生生關系和諧融洽,共同體驗自身存在的價值,共同創(chuàng)造流淌“奶和蜜”的課堂生活。每一間教室,每一節(jié)課都是“潤澤”的,生機盎然,詩意洋溢。
還是回到幸福路小學孩子們美好的詩篇吧。有一位名叫孫逐光的小朋友寫的《正月》:
新年的清晨/天空朗朗地/晴開了
從遠山來的正月/坐著雪花的小船/帶來十二袋子的歡樂
悠悠地 悠悠地/從歲月的河流/駛——來
多么稚嫩而美妙的童心?。≌切腋=逃嫩`行,正是美麗詩心的啟迪,使這些孩子對生活有著瑰麗的想象和美好的期盼。兒童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人生的“正月”,他們帶著一袋袋的歡樂,正在向未來駛去,而且,他們會永葆翠綠的童心,一路創(chuàng)造更多的歡樂,悠悠地,駛向燦爛的明天。
(楊九俊,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特級教師,210013)
責任編輯:顏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