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晶
【摘 要】 本文采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對陜西省某中醫(yī)院校2015級新生進行心理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新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有4.99% 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在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家庭生源地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心理差異。建議學校構建心理危機干預立體支持系統(tǒng),發(fā)揮輔導員、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關鍵詞】 中醫(yī)院校;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分析;應對措施
對于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新生而言,需要面對全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部分新生很容易感到困惑與迷茫,少數(shù)學生會因為大學生活適應不良,從而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本文采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來分析大學新生的心理狀況和特征,從而為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 。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2015級本科、專升本入校新生,共發(fā)放問卷2450份,回收有效問卷2446份,無效問卷4份。樣本的具體情況分布情況見表1。
2、研究方法
采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進行班級團體施測,[1]測試時間約120分鐘。調查人員按照統(tǒng)一的指導語采取標準化測試,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二、研究結果
1、心理健康概況
調查發(fā)現(xiàn),2015 級大多數(shù)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但仍有122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約占學生總數(shù)的4.99%。其中男生 38人,占31.15%,女生83人,占 68.85%。不論是依據(jù)任一因子分大于2.5的標準,還是任一因子分大于3.0 的標準,學生的心理問題都集中反映在抑郁、焦慮、自卑、社交攻擊、社交退縮等方面。
2、性別差異
將男女大學生在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各維度上的得分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焦慮、自卑、社交退縮、沖動項目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社交攻擊、強迫項目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差異顯著。其它結果在性別差異上未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結果見表2。
3、獨生子女差異
將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大學生在心理健康量表各維度上的得分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自卑、社交退縮項目上的得分非獨生子女較為顯著性地高于獨生子女,在其它結果上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結果見表3。
4、家庭所在地差異
將不同生源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量表各維度上的得分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自卑、社交退縮、性心理障礙、依賴項目上,農村生源的學生的得分較其他生源學生得分較為顯著。結果見表4。
三、分析和討論
1、新生心理問題的性別差異
總體看來,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男生。這表明青少年期生理發(fā)展的飛速變化帶給女生的心理困擾或適應問題較男生更多,或者與女生身體發(fā)育和生理成熟較男生早些有關;同時,女生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更多的關心和呵護,當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時會更容易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不適應。
2、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心理問題的差異
獨生子女的部分心理健康素質要好于非獨生子女,可能的原因在于:多子女家庭,父母難以平衡顧及每個孩子,孩子之間存在爭著表現(xiàn),贏得父母的好感,這容易使孩子產生壓力,焦慮,抑郁,自卑,依賴的心理問題;同時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一般都是忙于生計問題,沒有太多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容易忽視或者輕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獨生子女的父母多是知識分子,他們比較容易認同并且有意識地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3、不同家庭所在地學生心理問題的差異
調查結果表明,農村生源學生的心理問題較多。近年來,由于城市中小學都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辦公室,配備了專門的心理健康老師,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提供心理咨詢服務,而農村設立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學校較少;城市父母因為自身的文化背景也越來越意識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農村孩子的父母在這方面是意識還仍然薄弱,對孩子心理健康不夠重視;地域上的客觀差異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差異的原因,農村大學生由于經(jīng)濟條件、信息獲取、教育質量等方面與城市學生的差異,容易產生自卑、社交退縮、獨立性不強、性心理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農村生源的學生與其他生源的學生相比,面臨著更大的經(jīng)濟和就業(yè)壓力,這也會導致農村生源學生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
4、應對措施
首先,構建心理危機干預立體支持系統(tǒng)。針對全校學生面臨的共性問題,采取多樣的心理干預手段。對女生、非獨生子女、農村生源等心理需求相對較多的群體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方案。其次,發(fā)揮輔導員、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推動二級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讓處于學生管理一線的輔導員及班主任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實現(xiàn)深入班級、關注每個學生。最后,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積極拓展網(wǎng)絡平臺和創(chuàng)新服務形式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新媒體,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園中營造積極向上、溫馨健康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 鄭日昌,鄧麗芳,張忠華.《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2)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