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_邱欣祝
保育員搞教研:將勞動力轉化為教育力
特約記者_邱欣祝
保育員換位當小朋友玩玩具
近日,成都市紅色幼兒園郫縣紅光鎮(zhèn)金雨點分園舉行了一次保育教研集群活動,來自周邊姊妹園所15所60名老師參加此次活動。保育員搞教研?這在業(yè)內(nèi)不多見。通常在幼兒園,教研活動每周都會進行,不管是在班級教研、班組教研抑或全園教研,參加者多為教師。而在金雨點幼稚園,保育員也叫生活老師,生活老師的保育會從 2009年開始,真正施行教研則在2011年。至今五個年頭。
“生活老師能做什么研究和研討?她們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不就好了嗎?”當聽到生活老師做教研時,相信許多人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的確,生活老師,主要責任是照顧孩子生活,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就是一位保姆。有什么好教研的呢?
恰恰相反,金雨點幼稚園的保育教研搞得風生水起。最近一次保育教研活動是圍繞“吃”展開的。進餐環(huán)節(jié),絕不只是單純讓孩子吃飯吃飽那么簡單。分餐時生活老師的合理站位、吃飯時孩子的動靜、坐姿的培養(yǎng)、孩子挑食的問題……這些都是值得研討的內(nèi)容。
執(zhí)行園長曾小玲引用陳鶴琴先生那句著名的話:生活即教育,那么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蘊含著教育契機啊。
“吃飯不是把飯給孩子盛好,然后對他們說‘你們大口大口吃哦’就行了。我們班上有孩子不喜歡吃洋蔥,因為洋蔥味道大,我就利用餐前活動給孩子們講食物的故事,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鐘,效果卻很好?!?/p>
56歲的唐春珍曾是小學代課老師,自2008年到金雨點幼稚園當生活老師已八年時間,說起自己的保育工作滔滔不絕。
在三月的集群教研活動中,富有激情的唐媽媽用不甚標準的普通話講述了自己如何讓不愛吃洋蔥的孩子不再挑食的故事。“每餐飯前,我會給孩子講講今天要吃的是什么。比如吃洋蔥,我會先跟孩子說洋蔥長什么樣,它的葉子是長長的,有多少種顏色,洋蔥身上穿著好多層漂亮的薄薄的衣服。洋蔥還可以拿來做游戲。要長出大大的洋蔥還必須有小小的種子,小小的種子需要農(nóng)民伯伯悉心照料,澆水、施肥、拔雜草,慢慢地發(fā)芽、長大……”
不光如此,她還會問問孩子:“我們班上誰最矮,誰最不好看,誰最黑?”當孩子們異口同聲說是唐媽媽時,她就會說自己就是因為小時候不愛吃洋蔥才長成這樣的,所以小朋友們要吃洋蔥,這樣才會長得帥帥的、美美的。這下,再看那些挑食的孩子吃飯的表現(xiàn),就會改善很多。
這就是金雨點幼稚園的“餐前五分鐘”活動,它的主導權交到了保育老師手上。
當然,在“吃”這件事上,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特點,所以,生活老師在教研時,必然會根據(jù)年齡不同,討論不同的方法。在小班,餐前活動是講故事,生活老師關注更多的是就餐規(guī)則;在中大班,生活老師會從食物的顏色、形狀下手,給孩子看實物,讓他們了解食物;而在大班,對待這個年齡段挑食的孩子,生活老師還會選擇由他們來當就餐環(huán)節(jié)的小組長,孩子當上組長,似乎更懂得以身作則。
保育媽媽們手繪的“添飯菜時,生活教師站位”
此次的教研活動上,讓姊妹園的老師們感到驚訝的是,金雨點幼稚園的生活老師表現(xiàn)出自信、專業(yè)以及無所不能。往日,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做得了手工帶得好娃娃,能唱會跳能歌善舞能修修補補的那一定是幼兒教師。而這所幼兒園的生活老師竟也是各種好手。
“我們稱我們的生活老師是百變媽媽團?!睒I(yè)務園長張榮梅說,你看,她們是守護天使,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她們是家長的“家庭軍師”,針對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及時給予科學的生活指導和合理的建議;她們是“巧手繡娘”,協(xié)助班級教師縫制游戲材料那是家常便飯,更牛的是,老師們參加舞蹈比賽的服裝,都出自媽媽團之手;她們還是“文藝分子”,為了緊跟教師舞蹈基訓的步伐,她們成立了“常青藤活動隊”,唱歌、跳舞、打腰鼓,信手拈來;如今,在“將勞動力轉化為教育力”的路上,她們又向有質(zhì)量的保育教研發(fā)起了“猛烈進攻”。
也就是在這此教研活動上,這群30、40、50老中青隊伍還表演了藏族舞蹈“托起明天的太陽”,讓與會者吃驚不小。
2011年,總園長鄭光琳提出“將勞動力轉化為教育力”的教師專業(yè)成長理念。鼓勵生活老師站在教育的高度去審視和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挖掘每一個工作環(huán)節(jié)的教育價值,生活老師要積極主動融入教育教學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
在這樣的背景下,保育組的工作從之前單一的“召開保育會,剖析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向“以多種方式促進生活教師專業(yè)技能和水平的提高”邁進。除了保留之前的定期會議之外,還注重對生活教師專業(yè)技能的提升。比如,開展“生活教師講故事比賽”“生活教師生活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范操作”等活動。比如,為了讓生活教師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當中去,組織生活教師還原幼兒的身份去體驗建構游戲的樂趣,引導生活教師從中尋找“幼兒游戲時,生活教師的指導策略”。
在一系列的業(yè)務練兵活動中,有約莫十年工作經(jīng)驗的生活老師何花突然覺得,生活開了另外一片天?!拔业墓ぷ魇怯幸饬x的,我必須努力學習,讓自己更專業(yè),這樣才能贏得家長尊重?!?/p>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如果你想讓你的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diào)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該引導每位教師走上從事教育研究活動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p>
基于此,2013年幼兒園提出:讓教育看得見,讓教師秀得出。除了專業(yè)成長,還要搞研究。這群在旁人眼里文化水平不高的生活老師們上路了。
保育老師表演藏族舞蹈“托起明天的太陽”
首先是學習普通話。從認讀生字開始,逐步朗讀短文,接著每周一中午全園集體閱讀。
“難的讀不了,那我們就讓生活老師從本土的一份專注2-7歲孩子家庭教育的報紙《育兒周刊》開始讀起,逐步轉向?qū)I(yè)書籍?!?/p>
讀了就要寫。采訪過程中,何花老師羞澀地拿出自己的小本子,說,不好意思啊,莫見笑,我字寫得太丑了。本子上記錄的是讀書心得,以及在各處摘抄的專業(yè)知識。扎扎實實,下了功夫。
但是,在第一次正式教研活動開始時還是出了岔子。當主持人拋出教研點,這些平時能說會道的生活老師突然啞口了。背負著“以研究的名義開展保研活動”的思想負擔,她們感到“鴨梨山大”。個別老師甚至私下抱怨:我們就是一個生活老師,做好本職工作就行了,又是專業(yè)學習、又是搞研究的,壓力那么大……
在接收到一系列焦慮后,幼兒園調(diào)整了教研的方式:
1、改變“坐在會議室一本正經(jīng)研討”的方式,直接現(xiàn)場教研,為生活教師營造自然、愉快的教研氛圍。如上面我們提到的,在研討“添飯菜時生活教師的站位”這一問題時,幼兒園管理人員走進班級教室,針對班級情況進行現(xiàn)身說法。生活教師則在一邊“勘察地形”,一邊輕松完成研討;
2、以“情景演練”的方式教研。如在研討“晨接時,如何與家長交流”這個問題時,通過生活教師自由結伴扮演家長、幼兒、教師的角色,以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研討如何與家長交流。
生活老師從幕后走到臺前,每周二和每周五早上負責迎接孩子
換了一種方式,教研很快得到生活教師一致認可。大家似乎對教研有了一點點感覺。
說起這段故事,張榮梅園長還打趣說,這跟戀愛一樣,從最初“想說愛你不容易”到現(xiàn)在“我因你而美麗”,一路走來困難不斷。然而幸運的是,遇到困難,解決問題,正是成長的大好良機。
此后大家又針對“挖掘進餐環(huán)節(jié)的教育價值”這一話題,展開了“生活教師端飯菜時,幼兒應處于靜態(tài)”“如何在進餐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幼兒的禮貌習慣”等系列研討,生活教師的保育教研活動由此漸入佳境。
2016年3月1日起,新的《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開始施行。第四十二條即明確規(guī)定保育員的主要職責包括:在教師指導下,科學照料和管理幼兒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師組織教育活動。
與其他幼兒園一樣,金雨點幼稚園的生活老師也是早上7:40就位,開窗、打水、消毒。8點,孩子開始陸續(xù)入園。一般在幼兒園門口迎接孩子的通常是主班老師,而在金雨點幼稚園,鼓勵生活老師從幕后走到臺前。每周二和每周五,晨接的任務就交到了生活老師的手中。
她們站在幼兒園門口,熱情接待來園的幼兒和家長,耐心地與家長溝通,解難答惑,成了幼兒園一道特別的風景。
從8:40到17點,每時每刻都活躍著生活老師忙碌的身影。為孩子們準備食物,照顧吃喝,清潔,午休。直到其他老師都下班后,打掃完衛(wèi)生,最后一個離開。
《綱要》里說,“保育員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確如此,看起來仿佛只是生活照顧,瑣瑣碎碎,但生活中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細微處,無不是教育。
有時也有挑戰(zhàn),極大的挑戰(zhàn)。那就是,幾乎每個幼兒園都會有那么幾個特別的孩子。
唐媽媽運氣特別“好”,她就碰上了,而且還碰上好幾個?!拔矣X得最重要的是要愛,要開開心心的?!边@是唐媽媽應對各種特殊情況的絕招。如同她的人,外婆一樣的讓人溫暖,使人信任。
在唐媽媽班上,曾有一個4歲多的孩子小明(化名),口齒不清,他說話老師一般都聽不懂,走路也跌跌撞撞。除此之外,倒也沒有其他問題。剛剛到班時,小明不喜歡和別人接觸,否則就大叫,或躲到邊上去,唐媽媽就一直陪著他。
有一次,唐媽媽取下干活的橡膠手套,拿在手里,手套顏色很鮮艷,結果那孩子一看,就受不了了,嚇得驚聲尖叫。又一次,唐媽媽正陪著他玩,另一個小朋友拿著一本顏色豐富的繪本,向唐媽媽走來,小明一看,就開始捂著耳朵尖叫。當時,唐媽媽拿著繪本小心翼翼地試探了一下,跟他說:“你看,上面的動物好可愛。”結果,小明更是嚇得發(fā)抖。下午孩子媽媽來接,唐媽媽就問:“小明媽媽,你家里有給孩子準備圖書嗎?”媽媽只答說忙,孩子都是爺爺在帶,爺爺說孩子還不能上幼兒園?!斑@可不對啊,孩子已經(jīng)來晚了,你們應該在他3歲就把他送來的!”
后來,唐媽媽開始試著拿一本書,坐在小明邊上,輕聲說:“這是紅色,這是藍色……這些顏色真好看。”一段時間后,小明的眼神也會時不時瞥一眼,唐媽媽心想:這下對了,只要孩子敢看了,就有辦法。“小明,這個顏色好不好看?”雖然他說不清楚,只能“嗯嗯啊啊”,但是唐媽媽感受到了兩人間的互動,以及孩子肯定的回答。之后的日子,唐媽媽無時無刻都在引導小明去看各種顏色:問問他書包的顏色,墻面的顏色……一點一點地講,小明從不想看有顏色的東西,到后來也能抬起頭來四處看了,全靠唐媽媽一個月來不斷和他互動。
小明媽媽看著孩子變化,備感欣慰。唐媽媽說,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shù)。一方面觀察和支持孩子,一方面給家長做思想工作,加油打氣,正是自己應該做的?!疤茓寢屵€特別有策略,每次跟這些孩子的爸媽交流時都不會當著眾人面。你看著她和媽媽在哪個角落說得多起勁時,多半又是想到了啥子招要分享了?!痹鴪@長對記者說道。
因為愛,因為關注,也因為專業(yè),生活老師收獲了家長的信任和尊重。大家都稱生活老師為媽媽。
保育媽媽的讀書筆記
“XX媽媽, 謝謝你給我支招,用了你給的辦法后,現(xiàn)在在家吃飯都不挑食了;XX媽媽,我們家娃娃一積食,就嚷著要你給提背,還說我提得不舒服……”
在家長的肯定中,生活老師師慢慢地找到了自信?!耙郧鞍?,跟家長交流我總是找不到自信,自從我們開展教研活動,大家經(jīng)常針對某一個問題共同討論,得出方法以后,現(xiàn)在我運用到與家長的交流當中,真的感覺自己像個專家一樣!”何花老師說。
遇到不懂的問題,媽媽們也開始習慣翻書找答案。
有一次,一位生活老師將《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帶回家學習,家人見狀,對她肅然起敬,發(fā)自內(nèi)心地說:姐,你是我們家“文化”最低的一個,但現(xiàn)在,你卻干著最有文化的工作!
金雨點幼稚園目前有7名生活老師。其中還有一個特別的老師——鐘亭亭。在擔任教師之前,她是一名保育員。2011年,剛剛高中畢業(yè)的鐘亭亭,來到幼兒園應聘。她很喜歡這份被孩子圍繞的工作,但是,要想當幼兒園老師可不行。一是因為她沒有教師資格證,也沒有相關專業(yè)學歷。但領導看到了她的誠懇,對她說,如果想要留在幼兒園,就從生活老師做起。
結果沒想到,鐘亭亭在生活老師的崗位上,勤奮好學,成長非常迅速,還代表幼兒園去參加了整個郫縣的保育員知識大賽。她的努力全被園領導看在眼里,認可她是一個可塑之材,還特別幫她在師范學校報了班,她邊讀邊學,現(xiàn)在已考取教師資格證,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師。
也正是這樣的經(jīng)歷,鐘亭亭說,這讓她更明白何為“保教保教,保在前,教在后”的含義了。
“從生活老師做起,能把自己的保育工作做得更落在實處。在我們幼兒園的生活老師都是保育媽媽,我們班很多老師都屬于沒結婚或剛帶孩子不久的?!矣幸焕?,如有一寶’,她們的幼兒護理經(jīng)驗是值得學習的。單純從學校畢業(yè)的老師,有專業(yè)理論,而實操的東西,卻是這些保育媽媽教給這群初出茅廬的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