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
又到新茶陸續(xù)上市的時候,相對陳茶,新茶的保健作用更強。香氣清高,飲之清香醇和,茶多酚的含量高,具有的保健功能也更強。
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人的體質有燥熱、虛寒之別,而茶葉經過不同的制作工藝也有涼性及溫性之分,所以體質各異,飲茶也有講究。燥熱體質的人,應喝涼性茶;虛寒體質者,應喝溫性茶。
茶的濃淡往往在于水與茶的比例。從保健角度出發(fā),宜淡不宜濃。一般紅茶與綠茶,茶與水的重量比例大致為1∶80。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葉3克;玻璃杯,每杯可投2克。紅茶一般用玻璃杯,其它常用白瓷杯。
紅茶、綠茶、烏龍茶用沸水沖泡,可以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迅速浸出。某些嫩度很高的綠茶,如龍井茶,用80℃~85℃的開水沖泡,使茶水綠翠明亮,香氣純正,滋味甘醇。泡茶水以煮開即可,不要久煮。浸泡的時間一般是3~10分鐘左右,不宜久泡。紅茶要比普通的茶泡得更短一點。泡茶不一定要洗茶,如果洗茶,一般以不超過6秒鐘為好。
茶水飲用的溫度一般由個人掌握,但是不可喝熱燙茶。不然容易把口腔、咽喉部和食管的上皮細胞燙傷,經常反復地燙傷容易引起上皮突變,成為癌變隱患。人的食管壁很嬌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臨床研究顯示,喝功夫茶引發(fā)食道癌、胃癌的個案逐年增多。功夫茶講究溫度高及高濃度,人的食管黏膜容易被燙傷,而飲功夫茶的習俗是喝完一道,再加一道水,這樣不斷飲用,未復原又再燙傷,會造成潰瘍,可能導致癌變。同時,功夫茶的投茶量一般為壺容量的1/3~2/3,飲用過多濃茶,會刺激胃,引起胃炎及潰瘍等疾病。
伊朗調查發(fā)現(xiàn),飲用熱茶會大幅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研究人員測量約5萬名當地居民日常飲用的茶水溫度,發(fā)現(xiàn)當地人普遍喜歡喝熱茶,這些熱水的溫度至少有70℃。結果顯示與常喝溫度在65℃茶水的人相比,喜歡喝65℃~69℃茶水的人,患食管癌的可能性加倍;常喝70℃以上茶水的人,患食道癌的可能性會增加8倍。
因此,日常最好飲用溫茶水,水溫在18℃~45℃之間。過燙的水不僅會損傷牙齒的琺瑯質,還會強烈刺激咽喉、消化管和胃黏膜。即使在冬天,飲用水溫也不宜超過50℃。當然,也不要飲10℃以下的冷茶,以免冷茶寒滯聚痰,加重原有呼吸道疾病的癥狀。
許多人喜歡買新炒的茶葉,其實,新茶往往不能趁“鮮”喝。每年龍井茶的產地杭州都會出現(xiàn)“醉茶”的人,以頭暈、四肢無力為主訴,因為現(xiàn)炒茶不僅火氣大,并且含有活性比較強的鞣酸、咖啡因等成分,大量飲用后會有頭暈、四肢無力等“醉茶”現(xiàn)象。新茶葉含有活性較強的鞣酸、咖啡堿、多酚類物質,還沒有被完全氧化,這些物質對人體腸胃的黏膜會有較強的刺激。
新鮮的茶葉營養(yǎng)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為采摘下來不足一個月的茶葉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含有對身體有不良影響的物質,如多酚類物質、醇類物質、醛類物質,還沒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長時間喝新茶,有可能出現(xiàn)腹瀉、腹脹等不良反應。患有胃酸缺乏,或有慢性胃潰瘍的老年患者,更不適合喝新茶。新茶會刺激胃黏膜,產生腸胃不適,甚至會加重病情。一般情況下,買回家的新茶最起碼要存放半個月才能喝。
喝茶要講究適量。一般用3克茶葉沖泡一杯茶為宜。茶水過濃會影響人體對食物中鐵等無機鹽的吸收,引起貧血;二是控制飲茶數量,以一天8~10杯為宜,過量飲茶會增加人體腎臟的負擔;三是不要在飯前飯后1個小時以內飲茶,否則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四是貧血、神經衰弱、甲狀腺功能亢進、結核病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肝、腎病者;習慣性便秘者;腎、尿道結石者;高血壓及心臟病者及孕婦、哺乳期婦女最好不要喝茶。
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茶水會迅速氧化出褐色茶銹,其中含有鎘、鉛、汞、砷等多種有害金屬。茶葉中的茶多酚與茶銹中的金屬物質在空氣中發(fā)生氧化作用,會生成茶垢附在茶具內壁,而且越積越厚。茶垢隨著飲茶者的“勤喝茶”不斷進入消化系統(tǒng),極易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酸和維生素等結合成多種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