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昌 孫鳳娟
[摘要]馬克思主義的普及是當今中國發(fā)展的需要,是實現(xiàn)中國經(jīng)濟再發(fā)展的先決條件。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占總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農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與接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勢在必行。通過著重分析馬克思主義在新時期農村的普及所遇到的阻礙,并就如何走出這一困境進行了初步的探索。新時期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必須始終以農民作為主體,通過不同的方式使廣大農民理解并掌握馬克思主義,從而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在新時期農村的普及。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農村;路徑
全國范圍普及馬克思主義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建設的需求。而農村則是普及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場域。當代中國,農民占據(jù)全國人口的比例依然很高,對農民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于中國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當前在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實踐效果并不理想。通過對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面臨的困境進行闡述,并提出解決此困境的路徑。
一、新時期農村馬克思主義傳播面臨的困境
新時期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雖然至關重要,但是其進展卻不容樂觀,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存在諸多的障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方政府對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認識不足
地方政府官員在思想認識上對于在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認識不足。即便有些官員意識到了,也往往只注重從物質層面改善農民生活質量,而不重視農民思想層面的提高。
(二)經(jīng)濟狀況不佳
經(jīng)濟的落后,使得農民只注重收入而忽視了文化素質的提高,從而阻礙了馬克思主義在新時期農村的傳播。造成農村經(jīng)濟滯后的因素有很多種。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兩個方面:首先,青壯年進城務工造成了勞動力的流失,嚴重影響了農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其次,技術落后是造成農村經(jīng)濟落后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農民的思想存在差異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jīng)濟的發(fā)展,農民群體出現(xiàn)了分層現(xiàn)象。不同的階層的農民,由于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其利益訴求的多樣化導致了思想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文化多元化對農民的思想產(chǎn)生重大的沖擊,使得部分農民在新的思潮到來之時顯得手足無措,這也為馬克思主義在農村的傳播帶來了困難。
(四)農民素質普遍不高
農村經(jīng)濟的落后造成了教育的滯后。一方面,有文化的青年人為了養(yǎng)家而進城務工,另一方面,大學生也因為農村經(jīng)濟落后而不愿意到農村去工作。這就導致了農民普遍在文化素質方面沒有提升,甚至出現(xiàn)了下降的趨勢。農民素質不高,影響了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馬克思主義在農村的普及。
(五)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匱乏
目前,幾乎所有農村都沒有“配備活動室、圖書室等文化基礎設施”[1],更沒有集體文化娛樂活動,精神生活的匱乏使農民的信仰呈現(xiàn)出世俗化和功利化。農民過度注重個體利益淡化了馬克思主義。加之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個體意識被喚醒,農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導致他們把實現(xiàn)個體利益的最大化作為人生的最終目標,而他們的精神生活則相對趨于匱乏,造成了大多數(shù)農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不足,從而阻礙了馬克思主義在農村的普及。
(六)宣傳力度不夠
目前,沒有針對性是馬克思主義在農村的傳播受阻的原因之一。這種宣傳方式不能被農民接受,宣傳過程中沒有將馬克思主義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聯(lián),農村對之不感興趣,就不能從內心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進度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二、新時期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的有效路徑
(一)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農村發(fā)展的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發(fā)展歷程表明,在新時期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首當其沖是在農村確立指導思想。事實表明,馬克思主義是最理想的理論。只有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才能在新時期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從而達到預期目的。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不斷在發(fā)展,農民意識形態(tài)由于受到各種思潮的沖擊也趨于多元化,農民思想出現(xiàn)了巨大的差異性。與此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民心中出現(xiàn)了動搖。因此,面對復雜的農村思想環(huán)境,用什么樣的理論作為農村的指導思想尤為重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對新時期的農民進行教育引導,才能確保新時期農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二)發(fā)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作用
基層黨組織在農村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黨員干部在農村的帶頭作用對普及馬克思主義過程意義重大,“農村黨員干部是我們黨在基層聯(lián)系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他們是我們執(zhí)政黨在農村實現(xiàn)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依靠力量”[2]但是也應該清楚,起著模范帶頭作用的黨員干部需要有強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所以,要不斷的武裝農村黨員干部的頭腦,這是在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前提。
(三)尊重農民意愿
在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重點是要搞清楚農民才是主體。因此,普及馬克思主義必須要尊重農民,尊重他們的選擇權,還必須遵循農民的認知規(guī)律。農民的知識水平及認知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必然要經(jīng)歷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只有做到讓農民真正了解馬克思主義,才能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在農村的順利普及。
(四)將馬克思主義的宣傳與農民切身利益聯(lián)系起來。
農民切身利益是馬克思主義傳播過程中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關注農民的需要,了解他們的需求,并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使農民得到一定的利益,是普及馬克思主義的前提。民生問題得到解決,農民物質利益得到滿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才能得到農民的支持和擁護。這樣在普及馬克思主義時才有底氣,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為農民所認可。所以,只有把馬克思主義與農民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消除馬克思主義與農民的距離感,并使農民在實踐中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
(五)改善宣傳方式
在農村進行馬克思主義宣傳,一定要注重運用農民可以接受的語言及方式。做宣傳時必須根據(jù)農民的實際接受水平和表達習慣,把抽象枯燥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同時,還需運用農民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宣傳。目前,單純靠報紙及電視等宣傳手段已經(jīng)難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所以必須采用新型宣傳手段,比如,互聯(lián)網(wǎng)?;ヂ?lián)網(wǎng)作為一種傳播手段,其具有開放性及便捷性的特點,對馬克思主義的普及具有重要作用。
(六)改善農村的文化教育現(xiàn)狀
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yǎng)是在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的重中之重。只有提高農民的素質,才能使其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及現(xiàn)實意義,從而可以真正接受馬克思主義。
(七)發(fā)揮大學生村官的積極作用
大學生受過比較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梢酝ㄟ^大學生村官在農村作馬克思主義宣傳,農民對大學生普遍比較信任,這也給大學生村官在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帶來了便利。
(八)專家傳播與農民傳播相結合
普及馬克思主義,需要專家傳播與農民本身傳播相結合。專家可以系統(tǒng)的、詳細的講解馬克思主義,并在農民中樹立威信,通過專家的講解使廣大農民深刻理解什么是馬克思主義。而農民本身的傳播優(yōu)勢在于農民更易于接受這種理論。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農民,熟悉農民的思想狀況,宣講起來更具有親和力。因此,在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要樹立協(xié)調意識,保證不同傳播主體傳播內容的一致性,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多種活動、多種組織和多種媒介,努力形成傳播主體合力,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提高農村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效果”[3]。
中國的發(fā)展需要全國普及馬克思主義,全國普及馬克思主義的重中之重是新時期農村馬克思主義的普及。而在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需要認清廣大農民才是傳播的對象,所以,普及馬克思主義必須以農民為主體,一切圍繞農民開展工作。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新時期農村普及馬克思主義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其過程也具有復雜性和艱巨性。只有深入了解并準確把握新時期農民的思想變化,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在農村的普及必然會受到層層阻礙,并及時找出此種困境的深層原因,才能盡快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在新時期中國農村的普及。
[注釋]
[1]張紅云,農村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xiàn)實困境與成因分析——以沂蒙老區(qū)農村為例[J].學理論,2011(03).
[2]王宏興,湯傳平.新時期農村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xiàn)實路徑探析[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
[3]張雅光.關于農村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思考[J].黨史文苑,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