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甘肅省山丹縣馬場四場小學,甘肅 山丹 734100)
?
新課改下如何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李軍
(甘肅省山丹縣馬場四場小學,甘肅 山丹 734100)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推進,構建高效課堂成為廣大教師的不斷追求。要建設高效課堂,就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要著重從動態(tài)演示、有效提問、因勢利導、尊重差異這四個方面展開,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參與數學探究的主體性與主動性,促進學生數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動態(tài)演示;有效提問;因勢利導;尊重差異
數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枯燥性,而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一群鮮活的生命個體,活潑好動,以形象認知為主。而傳統(tǒng)教學是黑板加粉筆加嘴的枯燥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加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尤其是幾何,空間感是學好此部分內容的關鍵,但大多學生空間想象力低下,往往難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與掌握這些知識點。為此,我們要將靜止的教學變成動態(tài)的教學,不僅要善于運用模型、實物,同時還要善于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動態(tài)演示效果,讓靜止的課堂動起來。這樣既可以增強教學的生機與活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同時又能將抽象的知識點寓于動態(tài)而直觀的場景之中,讓學生進行多向思考與思維,更能增強學生的空間感,激活學生的思維,更加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如在學習三角形時,我們就可以運用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多媒體將實物與圖形轉換的過程動態(tài)而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原本枯燥而靜止的教學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這樣更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形象以加深學生理解。我們利用多媒體的特殊功能,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實物用閃爍的光束來表示,進而將實物去掉,只留下邊框所形成的圖形,由此引出三角形,并動態(tài)地來演示三角形的繪畫過程。這樣自然就可以加深學生對此部分知識點的深刻理解。
提問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可以起到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作用。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少講精講,要在知識的重難點處以及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處來巧妙地提出問題,以富有探索性的問題來誘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以引導學生展開一系列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這一內容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先來探究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問題為主線來在組內展開積極的自主探究、合作釋疑,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的空間與自主的權利。學生探究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量出三個內角的度數,再將它們加到一起;有的將三個內角剪下來拼在一起,再測量出度數,進而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在學生初步認知的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將一個三角形剪成兩個小三角形,將兩個三角形拼接成一個大三角形,然后再讓學生來猜測剪切前后與拼接前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并再次在組內展開探究來驗證猜想。這樣的一個小問題將學生的探究推向高潮,進而使學生在再次探究中通過交流與討論,達到本質認知,達成共識,進而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一規(guī)律性認知。
首先,教師要做好課堂預設。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相互促進的統(tǒng)一體,只有充分預設,將教材與學生裝入教師的心中,這樣在具體的教學中才能擺脫教案的束縛與限定,靈活處理偶發(fā)事件,制造更多意料之外的驚喜。其次,教師要成為生成的引導者。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與空間,鼓勵學生來發(fā)表不同見解。如概念的形成與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還有沒有其他途徑,在解題時讓學生來探究更多不同的解法,鼓勵學生來發(fā)表不同于他人的見解,使之成為思考的新切入點,探究的新起點。這樣的課堂才能成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動態(tài)課堂。
學生雖小,但卻存在著明顯的個性差異,這一點不僅體現(xiàn)在數學基礎知識、認知規(guī)律與接受水平等智力因素上,同時也體現(xiàn)在興趣、愛好等非智力因素上。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事實。如果無視學生之間的差異,一刀切,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勢必只能使教學成為部分學生的活動,而將大多數學生排除在教學之外,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知識的獲取與技能的培養(yǎng),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情感的提升與體驗的豐富,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為此,我們要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針對不同學生來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使教學真正地貼近學生,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喚起每個學生參與數學探究的激情,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在探究中得到長足發(fā)展與進步,才能促進每個學生富有個性化的成長,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真正為了每一位學生,這樣才能向高效教學邁出最堅實的一步。
參考文獻:
[1]方仙花.試析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策略[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7).
[2]王金玲.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4).
[責任編輯 張亞欣]
Formation of High Efficient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
LI Jun
(Machang Sichang Primary School,Shandan Gansu,734100,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to build efficient classroom becomes the pursuit of teachers. To build efficient classroom,teachers should aband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s and teaching models,and stimulate students’subjectivity and initiativ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from dynamic demonstration,effective questions,situation application and respect on diversity. This coul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mathematics knowledge and skills,process and method,emotion,attitude and values.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dynamic demonstration;effective questioning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6-009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