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善娥
【關(guān)鍵詞】初中作文 分層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A-
0053-02
初中作文教學是語文基礎(chǔ)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教學效果對初中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目前,初中作文教學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方法單一、效率低下等。筆者根據(jù)多年教學經(jīng)驗,針對當前初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闡述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
一、初中作文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一)分層教學的內(nèi)涵
分層教學是指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個性特點的前提下,科學依據(jù)學生的知識、能力、潛能等因素將其分為幾組特質(zhì)相近的群體。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訓練、批改、評價的教學指導,使這些群體的作文水平和能力獲得應有的發(fā)展與提高。
(二)初中作文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目前,初中作文教學大都采用傳統(tǒng)授課方式,教師統(tǒng)一參考書、課時與練習。在實際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寫作能力存在較大差異的情況,沒有做到兼顧所有學生,因此也很難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想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寫作能力都能有所發(fā)展,因材施教是非常必要的。開展初中作文教學,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沒有針對性,就會束縛寫作能力強的學生,使其潛能無法挖掘并發(fā)揮出來,因而很難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發(fā)展。然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作文教學涉及的內(nèi)容太難理解,使得他們失去了學習積極性,成績越來越差。根據(jù)有關(guān)資料數(shù)據(jù)顯示,學生成績差與家庭、社會、教師、學生、學校都有關(guān)系,但是受教師的影響最大,教師教學中的失誤是產(chǎn)生后進生的主要原因。
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式進行初中作文教學,是實現(xiàn)語文新課程教學目標的根本要求,進行分層教學符合當前初中作文教學的實際需要。只有將分層教學引入初中作文教學中,才能改善作文教學效果甚微的局面,真正做到滿足全體學生的需要,實現(xiàn)教學的突破,適應時代要求。
二、初中作文分層教學策略性研究
(一)初中作文“遞級式多層”評價標準的策略研究
首先,借鑒中考作文評價標準,從內(nèi)容、結(jié)構(gòu)、選材和語言四個方面制定作文評價標準,分優(yōu)、良、一般、差四個層次(詳見“表一”)。
根據(jù)這一評價標準把學生分為A、B、C、D四層,分別對應評價標準中的優(yōu)、良、一般、差四個等級。
然后又在原來的評價標準之上制定了一個更高的評價標準,四個等級分為優(yōu)+、優(yōu)、良和一般四個層次,如下所示(詳見“表二”)。
要求每個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提高一個層次,也就是A層學生達到優(yōu)+,B層學生達到優(yōu),C層學生達到良,D層學生達到一般。
(二)初中作文“多維互動”分層教學的策略研究
1.學生分層和小組確定
教師對學生的前兩次作文進行全批全改,然后根據(jù)如下評分標準對學生進行分層,把學生分為A、B、C、D四層:內(nèi)容、選材、結(jié)構(gòu)和語言達到“優(yōu)”的為A層學生,達到“良”的為B層學生,達到“一般”的為C層學生,處于“差”的為D層學生。對于這四項評判標準不完全吻合的學生,以內(nèi)容為主要評判標準。
四層學生分完之后,根據(jù)差異教學中異質(zhì)合作的原理,每三個人為一個小組,對后三層學生進行分組,B層學生擔任小組長,指導C、D層學生,A層的學生(一個班基本上有四個到六個)分別指導三個小組的B層學生,也可適當指導C層、D層學生,教師重點指導A層和D層學生,也有針對性地指導其他各層。指導包括寫作、評價、修改、展示的全過程,學生遇到較難的問題,可以在小組間討論,也可以在同層次的同學間進行交流,還可以請教教師。這樣師生、生生互動,充分利用分層指導和交流合作,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能力,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教師還通過深入了解與研究學生,給每一名學生建立詳盡的作文檔案,記錄每一次作文的表現(xiàn)情況。通過建立學生作文檔案,讓學生和教師能直觀看到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時為學生的動態(tài)分層提供依據(jù)。“建檔”每學期進行兩次。
多維互動的分層作文教學策略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教師結(jié)合寫作的總體目標和分層后要達成的目標,讓每一層學生中的習作優(yōu)秀者展示自己的作品,為其他學生樹立典范??偨M長和組長要提高本組的整體作文水平。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這種按作文水平的分層和分組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采用動態(tài)分層策略,在實驗幾個月之后,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提高之后,根據(jù)學生原有基礎(chǔ)和進步幅度及個性特點重新分層。動態(tài)分層策略正是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也更好地讓分層作文教學向縱深推進。這樣,根據(jù)學生作文水平的變化隨時進行調(diào)整,達到組內(nèi)在此基礎(chǔ)上的新合作,組間再次開展新的競爭,使每名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能在互助中不斷提高,在提高過程中讓每名學生獲得自信。
2.分層指導
(1)教師指導A層。
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深入挖掘題目的深意,讓他們每遇到一個作文題目先確立主題,然后思考這個主題以前自己是否寫過,如果寫過就不再寫了。再思考學生平時是否經(jīng)常寫此類主題,如果是,也重新確立主題。如此這般,反復揣摩,直到學生挖掘出題目的深意,達到立意深刻、飽含哲理的程度為止。A層學生把自己確立的主題說給教師聽,教師再幫助斟酌,看符不符合題目要求,有無新意,是否深刻、飽含哲理。指導學生恰當?shù)剡\用修辭方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給文章添彩,可以背誦魯迅先生文章中運用修辭方法的句子,揣摩運用修辭方法應該注意的問題,教師幫助學生歸納正確的使用方法:比喻的句子一定要找準喻體,既不能落入俗套、拾人牙慧,也不能脫離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天馬行空地胡亂比喻??捎镁拔锩鑼懞嫱袣夥?。使用景物描寫時一定不能喧賓奪主,注意和文章渾然一體。可細膩地展現(xiàn)內(nèi)心活動,寫出心理的變化。
(2)A層指導所分管的B層。
指導B層學生正確審題,立意切合題意,學會虛實轉(zhuǎn)化,力爭文章立意有深度,中心突出。在看到作文題目的時候,抓住題目的關(guān)鍵詞、修飾詞,可以化虛為實,也可以化實為虛,比如以“陽光”為題的作文,要化實為虛,把陽光比作溫暖、理想、信念、樂觀等,再化虛為實,把這些抽象概念轉(zhuǎn)化為一件件具體的事來寫。如果這些對B層學生來說都沒有問題,A層就把教師指導自己的方法教給B層,讓他們向A層看齊,要求B層學生準確、流暢、生動地表達。指導這層學生準確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和描寫方法,記敘時弄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描寫時正確運用各種描寫方法,如運用語言描寫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運用心理描寫寫出人物的內(nèi)心變化,運用外貌描寫抓住人物特征,等等。議論、抒情和前面的記敘相吻合,找準切入點,用比喻、引用名言、情景交融等方法結(jié)尾,使語言準確、流暢、生動。
(3)B層指導小組內(nèi)的C層。
B層指導C層同學看到作文題目抓關(guān)鍵詞,先做到文章符合題意,然后正確審題,一是要認真解讀題目“導語”和“要求”部分,絕不能輕易放過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讀懂題目或者話題的真正含義。三是要讀懂題目包含的感情色彩。
(4)教師、A層、B層指導D層。
由于D層學生基本不會寫作文,作文往往寫不夠字數(shù),需要花費較大的精力來輔導,所以這一層學生可以由教師和前兩層學生承包指導,每個人分一到兩個這樣的學生,手把手教作文。
三、初中作文分層教學的實踐成效
通過對比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分層作文教學由于針對每層學生所采取的方法得當,所以各層次學生寫作水平都有了較大提高,充分證明了分層作文教學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經(jīng)過努力探索,較好地解決了初中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低效問題,在確切分析初中寫作教學基本現(xiàn)狀的基礎(chǔ)上,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初中作文“分層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益。
首先,教師的教學行為有了較大的改變。在實施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轉(zhuǎn)變,業(yè)務素質(zhì)有了明顯的提高。大部分教師認識到,分層教學能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全面提高,并在教研過程中有了終身學習的意識。學生的科學分層、小組的科學劃分、分層寫作指導、評價策略方法的探索,無形中給教師帶來了學習的壓力和動力。教學實踐使教師樹立了終身學習的意識,要做科研型教師,不做教書匠。
其次,學生的寫作行為和學習習慣有了明顯改變。分層作文教學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得以不斷提高,學生有了具體可行的目標,有了寫作的動力,寫作興趣得到提高。同時,隨著寫作能力的提高,部分學生的作文水平明顯提高。寫作使得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作文更具有真情實感,選材也能著眼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能做到以小見大,語言具有了活性,充滿了個性,構(gòu)思也變得靈活巧妙。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