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英
(四川自貢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四川 自貢, 643000)
?
個案管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yīng)用研究
廖華英
(四川自貢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四川 自貢, 643000)
摘要:目的探討個案管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yīng)用。方法選取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0例。對照組實施普通護理模式,觀察組實施個案管理護理模式,共護理6個月,評價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HbA1c水平、我管理水平、低血糖事件發(fā)生率、不合理用藥發(fā)生率以及患者滿意度。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HbA1c均顯著下降(P<0.05),且優(yōu)于對照組(P<0.05)。干預(yù)后,觀察組自我管理能力、飲食依從性、藥物治療問題、運動鍛煉問題、血糖或尿糖監(jiān)測問題以及DKT得分顯著優(yōu)于干預(yù)前(P<0.05),且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低血糖事件以及不合理用藥事件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個案管理能夠顯著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降低HbA1c水平,增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降低低血糖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借鑒使用。
關(guān)鍵詞:個案管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 自我管理
目前,中國糖尿病患者約1億人,是全世界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國家,發(fā)病率接近10%,而尚未檢出的糖尿病患者占比更多[1-2]。糖尿病大血管并發(fā)癥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以及糖尿病小血管并發(fā)癥如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等是常見且嚴重的糖尿病并發(fā)癥,嚴重威脅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甚至生命安全。前瞻性研究早已表明,嚴格的血糖控制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而中國由于護理水平不一,難以達到對糖尿病患者良好的飲食水平與運動強度的監(jiān)控,再加上新型降糖藥物如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SGLT2抑制劑等的推出,不斷加大了患者的用藥風險,特別是低血糖風險。個案管理是西方發(fā)達國家一種成功的管理糖尿病患者的模式,且已受到越來越普遍的推廣和應(yīng)用[3-5]。本研究探討了個案管理在醫(yī)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yīng)用,旨在為臨床推廣個案管理提供一定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6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0例。對照組中,男53例,女27例,年齡52~77歲,平均(65.8±8.9)歲,平均病程(8.6±2.9)年;觀察組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53~80歲,平均(67.3±10.1)歲,平均病程(8.9±3.3)年。2組患者在年齡、病程以及性別構(gòu)成比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 ① 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WHO發(fā)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經(jīng)醫(yī)院檢測明確診斷為2型糖尿病; ② 患者據(jù)醫(yī)院較近,能夠短時間到達醫(yī)院接受指導;③患者或其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了解實驗全過程并積極配合。排除標準: ① 患者被診斷為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伴隨高酮血癥; ② 患者有嚴重的器質(zhì)性疾病。
1.2方 法
對照組:實施普通護理模式。患者常規(guī)接受護士10~15 min的護理指導,每月1~2次。護理措施以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編寫的《中國糖尿病護理及教育指南》為指導藍本,護士主要關(guān)注患者血糖控制情況以及影響血糖控制的因素并加以相關(guān)指導,重點關(guān)注患者的問題并予以解答,鼓勵患者采取積極的行為控制血糖,并告誡患者的錯誤行為。
觀察組:實施個案管理護理模式。即采取一對一管理模式,研究者定期預(yù)約患者,每周就診1次,每次用時30 min,由具有5年以上糖尿病護理經(jīng)驗的人員實施專業(yè)護理。首次護理時,向患者提供評估資料,由患者填寫,主要包括患者的用藥歷史、其他疾病、飲食情況、運動情況以及糖尿病自我檢測狀況。每次護理過程中都對患者進行相關(guān)指導,糾正錯誤行為,告知正確方法,并關(guān)注患者用藥狀況,當服用多種藥物時,注意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相關(guān)宣傳教育,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控制提供一定的環(huán)境基礎(chǔ)。每月組織1次糖尿病宣傳教育課,由營養(yǎng)講師和護理主管人員進行飲食、鍛煉以及用藥方面的宣傳教育。
1.3觀察指標
采用美國密西根糖尿病研究和培訓中心改良的自我管理評定量表(DCP)以及經(jīng)典的糖尿病知識問卷(DKT)共同評測患者在接受不同護理模式后的相關(guān)量表評分變化。記錄患者護理前后空腹血糖水平變化、糖化血紅蛋白(HbAlc)變化、低血糖事件的發(fā)生率以及因不合理用藥導致的不良反應(yīng)。
1.4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15.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使用非參數(shù)檢驗中的wilcoxon秩和檢驗進行對比;計數(shù)資料采用線性趨勢檢驗,率的使用卡方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護理前后空腹血糖和HbA1c比較
見表1。干預(yù)后,2組患者空腹血糖均顯著低于干預(yù)前(P<0.05),且觀察組空腹血糖水平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經(jīng)過6個月的干預(yù)后,對照組HbA1c水平有輕微降低,但與干預(yù)前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而觀察組HbA1c顯著低于干預(yù)前(P<0.05),且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空腹血糖和HbA1C比較
與干預(yù)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干預(yù)前后自我管理水平變化
見表2。干預(yù)前后,對照組自我管理水平各項目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yù)6個月后,自我管理能力、飲食依從性、藥物治療問題、運動鍛煉完題、血糖或尿糖監(jiān)測問題以及DKT得分顯著優(yōu)于干預(yù)前(P<0.05),且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2 2組患者干預(yù)前后自我管理水平的變化±s) 分
與干預(yù)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3護理前后低血糖事件、不合理用藥事件以及滿意度調(diào)查
表3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低血糖事件發(fā)生率及不合理用藥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3 2組患者護理前后低血糖事件、不合理用藥事件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嚴格控制血糖對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減少發(fā)生時間有著重要意義。中國是糖尿病患病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然而相對落后的護理模式和宣傳教育水平使得中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難以讓人滿意,許多糖尿病患者的治療質(zhì)量無法得到保證[6-7]。個案管理模式是一種靈活的、系統(tǒng)的和合作性的方法,能夠為特定人群提供高質(zhì)量的護理服務(wù),最大程度避免因為護理不到位或醫(yī)療不到位而導致的不良治療結(jié)果[8-9]。個案管理是一種連續(xù)性的服務(wù),對于保證糖尿病患者的治療質(zhì)量有著積極意義[10-11]。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與實施普通護理的患者相比,個案管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HbA1c水平。HbA1c是臨床最重要的評價患者最近血糖控制情況的指標,其數(shù)據(jù)不受單次或較少次的血糖波動的影響,是臨床上評價糖尿病治療效果的金標準。自我管理水平的結(jié)果表明,對照組患者干預(yù)前后各項目評分無顯著改變,而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個案管理后,自我管理能力、飲食依從性、藥物治療問題、運動鍛煉問題、血糖或尿糖監(jiān)測問題以及DKT得分均顯著優(yōu)于干預(yù)前,且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以及運動控制對于控制血糖水平有著顯著影響,個案管理采取一對一護理模式,針對性對每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能夠及時調(diào)整患者的錯誤行為[12-13],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此外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宣傳教育也能夠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提供一定的環(huán)境支持[14-15]。持續(xù)的宣傳教育,不僅能充實患者的糖尿病相關(guān)知識,還能促進患者對自我控制血糖的積極性。本研究中,個案管理組患者發(fā)生低血糖事件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低血糖是降糖藥物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副作用之一,嚴重時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6-17]。大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需同時服用2種甚至3種降糖藥,具有一定的低血糖風險,采用個案管理能夠明確患者潛在的低血糖用藥風險,并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應(yīng)對低血糖,有利于降低患者低血糖風險,并降低患者不合理用藥的發(fā)生率[18]。此外本研究還顯示,實施個案管理的患者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實施普通護理的糖尿病患者。
參考文獻
[1]袁曉丹, 樓青青, 張丹毓, 等. 糖尿病個案管理模式的研究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1): 84-86.
[2]李菁, 李崢, 潘慧, 等. 2型糖尿病患者社區(qū)個案管理的效果分析[J].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3): 257-260.
[3]申娟茹, 李俊玲.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個案管理效果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4): 502-504.
[4]劉艷蘭, 周佩如, 許萬萍, 等. 個案管理與常規(guī)護理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效果比較[J]. 廣東醫(yī)學, 2014, 35(2): 328-330.
[5]孟朝琳, 王媛媛, 吳小彬, 等. 糖尿病??谱o士主導個案管理在血糖控制欠佳患者中的應(yīng)用[J]. 護理學雜志, 2015, 30(5): 41-43.
[6]鄭蔚, 李俊玲, 史小艷, 等. 家屬參與式個案管理對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負荷和血糖控制的影響[J]. 廣東醫(yī)學, 2014, 35(14): 2304-2306.
[7]關(guān)銳, 呂雪梅, 路紅霞, 等. 個案管理對腦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河南大學學報: 醫(yī)學版, 2015, 34(3): 160-162.
[8]嵇加佳, 陳玉鳳, 樓青青, 等.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影響因素分析[J]. 護理學報, 2013, 20(10B): 9-11.
[9]周學才. 社區(qū)糖尿病個案管理干預(yù)效果觀察[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5(5): 130-130, 132.
[10]袁琳. 個案管理對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謝的影響研究[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5(29): 120-121.
[11]何先紅, 劉萍, 張曉旭, 等. 個案管理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4(3): 279-281.
[12]楊思景. 個案管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遵醫(yī)行為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3(11): 3111-3113.
[13]何清權(quán), 吳遠賓. 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個案管理的效果探析[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5, 15(52): 109-109, 124.
[14]曾潤顏, 張瑞倚, 吳超梅, 等. 個案管理模式在某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yīng)用價值[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4, 11(2): 227-228
[15]梁彩蓮, 鄧素榮, 梁焯輝, 等. 糖尿病個案管理成效分析[J]. 吉林醫(yī)學, 2013, 34(15): 3036-3037.
[16]徐婕, 洪都, 戴麗學, 等. 2型糖尿病患者社區(qū)個案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5, 53(25): 132-136.
[17]張莉萍, 戴曉冬, 楊寧琍, 等. 腹腔鏡下袖狀胃切除加十二指腸空腸短路術(shù)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個案管理[J]. 護理學雜志, 2013, 28(6): 28-30
[18]張丹毓, 樓青青, 袁曉丹, 等. 糖尿病甜蜜蜜家園的運作機制與效果[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2, 18(35): 4238-4241.
收稿日期:2016-03-11
中圖分類號:R 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14-027-03
DOI:10.7619/jcmp.201614009
Application of case management in the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LIAO Huaying
(ZigongFourthPeople′sHospital,Zigong,Sichuan, 643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pplication of case management in the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thodsA total of 160 case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8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ventional care was given to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case management care model, fasting glucose levels, HbA1c level, self-management level,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the incidence of irrational drug use,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care.Results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and HbA1c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 and it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Self-management ability, dietary compliance, drug therapy problems, exercise problems, blood sugar or glucose monitoring and DKT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intervention before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c events and irrational drug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Case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level of glycemic control, reduce HbA1c levels, increas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case management;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self-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