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明 高 鵬 劉秀麗 程 翔 倫小秀
(1.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北京 100083;2.北京林業(yè)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北京 100083)
?
基于微信平臺的“園林植物”課程輔助性學習方法的探討
孫明1高鵬2劉秀麗1程翔2倫小秀2
(1.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北京100083;2.北京林業(yè)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北京100083)
摘要:微信(Wechat)是一款具有通訊、社交和平臺化功能的手機軟件,是一種重要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入口。微信的通信功能和社交功能提升了微信用戶間的互動交流,同時它的平臺化功能也提供了一種新的移動應用方式,為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注入了新的力量。借助微信平臺,探討了“園林植物”課程輔助性學習的方法:首先,可以利用微信演示“園林植物”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其次,可以利用微信拓展“園林植物”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的范圍。教師通過微信平臺,將有關“園林植物”課程的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融入其中,突破了課程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促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了個性化學習的環(huán)境。
關鍵詞:微信平臺;園林植物;輔助性學習
一、“園林植物”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
“園林植物”是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在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的課程設置中,園林植物類課程從大學1年級的第一學期到大學4年級的第一學期均有分布,貫穿整個大學4年的學習過程,可以說植物的識別與應用對于該院的學生來說是一項必備的基本技能?!皥@林植物”課程內(nèi)容涵蓋了植物學、園藝學、樹木學、花卉學、植物生態(tài)學、美學、遺傳育種與栽培養(yǎng)護、植物造景與配置等多學科知識,具有較強的綜合性[1]。“園林植物”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在熟悉園林植物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對植物的優(yōu)化配置、養(yǎng)護管理和進行植物培育的能力,它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目前“園林植物”課程仍采取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無法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具備實際操作技能。例如在學習園林樹木學及園林花卉學內(nèi)容時,教師在課上要講解大量的花卉、樹木的種類,學生很難立即消化接受,更別說將學到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使學生迅速掌握該課程的要點并轉化為自身技能,一直是每個任課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2]。
二、微信平臺與“園林植物”課程教學的關系
微信是一款具有通訊、社交和平臺化功能的手機軟件,也是重要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入口。微信的通信功能和社交功能提升了微信用戶間的互動交流,同時它的平臺化功能也提供了一種新的移動應用方式,為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注入了新的力量,特別是為“園林植物”課程的學習帶來新的機遇。教師可以借助微信平臺,將有關“園林植物”課程的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融入其中,也可以開發(fā)課程內(nèi)容的訂閱推送功能和自動回復響應功能,為學生提供課程的學習內(nèi)容[3]。微信平臺突破了傳統(tǒng)“園林植物”課程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促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了個性化學習的環(huán)境。據(jù)調(diào)查,大學生更喜歡在移動中獲取課程資源并進行交流,他們不喜歡專用的“學習管理系統(tǒng)”[4],而微信平臺恰好能滿足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要求,從而調(diào)動了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微信平臺進行輔助性學習的框架見圖1。
圖1 利用微信平臺開展“園林植物”課程輔助性學習的組織架構與內(nèi)容體系
學生通過微信的關注公眾號、添加好友、添加群等方式與教師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了園林植物學習資料的訂閱推送和學習資料的檢索。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微信反饋給老師,老師通過微信給出解決的辦法,微信平臺實現(xiàn)了學習資源的共享。同時學生與教師在課下的交流和溝通不斷增多,教師通過學生反饋的問題,可以準確地把握學生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結合的程度,可以較好地解決“園林植物”課程學習中教與學、理論與實踐更好結合的問題。
三、開展基于微信平臺的“園林植物”課程輔助性學習的探索
(一)利用微信演示教學內(nèi)容
在正式授課前,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將相關的視頻短片、圖片、幻燈片或文字片段發(fā)給學生,使學生提前進行預習,以便能夠快速融入到課堂之中。手機的便捷性可以使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隨時隨地學習。教師還可以開發(fā)關于園林植物的測試游戲,起到隨時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
“園林植物”課程教學內(nèi)容較多,學生不能及時消化吸收,也無法及時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運用到生活中。為彌補這一缺陷,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平臺及時發(fā)布學習要點,上傳有關學習資料。學生也可以在微信平臺上交流學習的難點,把課上沒有學明白的地方再學一遍。微信平臺將成為學生“再學習,再掌握”課堂重點知識的源地。
(二)利用微信拓展課堂教學的范圍
研究發(fā)現(xiàn)視覺圖片隨記憶保存時間的增加變得更規(guī)則、更對稱[5]。如在園林植物的學習中,學生要對大量的植物和樹木進行形態(tài)學上的鑒別,以為將來的植物配置做好準備。對這部分內(nèi)容,除了課堂識記、公園實習外,學生沒有其他途徑對花木品種進行記憶。而教師利用微信平臺,可以將學生所要掌握的樹木、植物品種的圖片通過訂閱推送功能發(fā)送給每一個學生,課堂教學延伸到每個人的手機上,讓學生隨時隨地對園林植物進行記憶和識別。目前,北京林業(yè)大學正在建立樹木二維碼數(shù)據(jù)庫,通過微信二維碼掃描功能即掃描樹木銘牌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直接鏈接到數(shù)據(jù)庫獲取此樹木的拉丁名、產(chǎn)地、生態(tài)習性和園林用途等詳細信息,見圖2。
圖2 運用微信二維碼掃描功能鏈接樹木二維碼數(shù)據(jù)庫
此外,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也利用微信將《中國植物志》制作成客戶端模式,通過微信可以輕松地查看并搜索植物種類,極大地豐富了園林植物微信自助學習體系。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平臺中的朋友圈、微信群以及微信討論小組等功能,進一步拓展課堂教學內(nèi)容。
1.微信朋友圈
大學是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此時的學生張揚個性,對生活充滿了激情和熱情,教師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也要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在朋友圈內(nèi),教師可以上傳學習軟件、相關資料或者音樂,師生之間可以相互“點贊”“評論”,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并對學生的意見進行回饋和引導,達到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目的。學生也可以在朋友圈中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分享各個資料的鏈接,教師和學生對所學知識保持同步的熟悉度,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2.微信群和討論小組
微信群是微信里一項多人聊天交流的功能。群主在創(chuàng)建群之后,可以邀請自己的好友加入該群,在群內(nèi)不僅可以聊天,還可以共享圖片、視頻、網(wǎng)址和學習資料等。學生還可以建立討論小組,對課上的疑難問題進行討論,也可以邀請教師加入群中。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及時向教師請教問題,同時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進了師生感情,避免了面對面交流的心理壓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在群里分享學習心得,答疑解惑,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心理變化,并針對學生的問題及時進行引導,既要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問題,也要解決學生思想的問題。微信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信任,教師變化著不同的角色,在不知不覺中教師的引導改變了學生一些不成熟的觀念,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心理活動為基礎的情感過程和認知過程的統(tǒng)一[6]。在教學中,師生情感直接影響課堂效率。教師愛學生,鼓勵學生,學生在精神上將得到滿足,從而也愛師、敬師,把教師的要求變成自身的需要,并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轉化為自身技能。
四、基于微信平臺開展“園林植物”課程輔助性學習的預期效果
有關資料顯示,東北師范大學利用微信給學生提供了“攝影基本技術”課程的預習資料,創(chuàng)建了攝像作品交流評價平臺,獲得90%以上學生的喜愛;湖南科技學院利用微信平臺向?qū)W生發(fā)送“二維動畫設計”課程學習資源,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對微信公眾平臺輔助課堂教學的滿意度達到93.6%。學生表示,微信平臺對自己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豐富了獲得知識的途徑。
因此,將微信平臺引入大學“園林植物”課程的學習,使其成為學生自主學習交流的平臺,是網(wǎng)絡教育環(huán)境下大學園林植物學習的形式之一,微信平臺輔助“園林植物”課程的教學手段也會對大學其他課程教學起到啟發(fā)作用,微信平臺輔助教學的應用前景良好。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由于微信網(wǎng)絡平臺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教師在講解某一植物時,學生可以當時就翻看該植物的信息,查看樹木花、葉、果、干等部位的清晰圖片,這樣,相對于脫離實體的文字性描述,這種圖文并茂的信息化方式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率。其次,學生可以針對自己在學習或?qū)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手機拍照給教師留言提問,這樣園林植物的具體問題可以通過圖片加文字敘述的形式快速解決,提高了“園林植物”課程學習的準確性。
(二)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對于某一植物信息,教師并不能非常全面地解讀給學生,但是利用微信平臺,教師可以將各種植物的資料十分詳細地推送給學生,作為預習階段和課后復習的內(nèi)容,從而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接受知識能力的強弱,將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料發(fā)送給具有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與學生實現(xiàn)點對點的交流,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
(三)加強師生間的交流
因為學生在微信上可以預覽“園林植物”課程內(nèi)容的相關信息,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針對某些植物與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課堂氣氛活躍,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模式。在課下,學生對課程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也能及時通過微信平臺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通過文字、語音、視頻等多樣化的交流方式,增進了師生間的聯(lián)系。
但是,微信教育平臺無法完全代替?zhèn)鹘y(tǒng)的課堂教學,只能作為網(wǎng)絡時代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因此要正確認識微信平臺在學習中的作用,并對微信教育平臺加強管理與引導,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輔助性學習的作用,促進“園林植物”課程的教學效果。
資助項目: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資助項目“百合花香釋放機制及單萜合酶基因表達和功能研究”,項目編號YETP0747;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教學改革項目“園林樹木栽培養(yǎng)護學網(wǎng)絡教學平臺設計與建設”,項目編號BJFU2012JG011。
參考文獻
[1]胡群霞,張園園.園林植物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0,16(15):234-237.
[2]紀家濤,韓慶奇,劉安安,等.論微信在動物外科教學中的作用[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3,21(2):367-370.
[3]王萍.微信移動學習的支持功能與設計原則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3(9):34-40.
[4]肖俊洪.移動學習:研究、實踐和挑戰(zhàn)[EB/OL].(2013-04-15)[2014-12-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ec2abf0101cu18.html.[5]WELDON M S,ROEDIGER H L.Altering retrieval demands reverses the picture superiority effect[J].Memory &Cognition,1987,15(4):269-280.[6]曹艷敏,張愛華.從功能到存在: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0(7):105,108.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