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寧 齊長紅 劉瑞冬
【摘要】為了提高日光溫室利用率,增加復種指數(shù),提高菜農(nóng)收入,北京市昌平區(qū)蔬菜技術推廣站結合菜農(nóng)需求總結出一套溫室油菜-黃瓜-番茄-油菜一年四種四收的高產(chǎn)栽培模式及配套栽培技術。
日光溫室蔬菜生產(chǎn)是現(xiàn)代保護地生產(chǎn)的一種主要形式,利用溫室進行蔬菜保護地栽培不僅能實現(xiàn)各類蔬菜的周年、多樣化生產(chǎn),而且對增加蔬菜市場花色品種有一定作用,滿足廣大消費者對新鮮蔬菜的需求。
為了充分利用溫室設施的現(xiàn)有資源,提高種植效益,合理安排蔬菜茬口,實行一年多茬栽培是提高溫室利用率、增加經(jīng)濟效益的基本措施。近幾年,北京市昌平區(qū)蔬菜技術推廣站結合農(nóng)戶實際情況和需求不斷實踐和探索,摸索出一套溫室油菜-黃瓜-番茄-油菜一年四種四收的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得到農(nóng)戶的認可。
茬口安排情況
2月上旬平畦定植油菜,3月上旬即可采收;3月中旬小高畦定植黃瓜,4月中旬采收;7月上旬黃瓜拉秧后定植番茄,10月初拉秧;拉秧后再定植一茬油菜,以保證元旦上市。
早春茬油菜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選擇抗寒性強、耐貯運、抗病、豐產(chǎn)的青幫油菜品種,如春秋美、五月蔓等。
播種育苗
油菜在12月上旬于溫室中播種,采用288孔穴盤基質育苗,草炭和蛭石的體積比例為2:1,苗齡在15~20天,12月底定植。
適時定植
做1.5 m的平畦,合理密植,株行距為10 cm,每667 m2定植3萬株。
溫度管理
油菜屬喜冷涼作物,北京地區(qū)1月份氣溫低、光照弱,在不加溫的日光溫室內(nèi)不適合果菜類生長,比較適合油菜生長。這時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 ℃,溫度較高時放小風除濕,減少病害的發(fā)生;夜間盡可能保持溫度在5 ℃以上,當溫度過低時,可在棚內(nèi)建造小拱棚,提高地溫。
肥水管理
定植后澆小水。10天左右緩苗再澆1次水,在整個生長期根據(jù)墑情澆2~4次水,澆水要選擇中午溫度高的時候進行。
收獲前15天左右每667 m2順水追15 kg尿素。
及時采收
1月底~2月初正值北京地區(qū)春節(jié)期間,蔬菜的價格相對較高。且油菜管理方便,操作技術簡單,沒有嚴格的采收標準,可以根據(jù)市場價格提早上市,每667 m2產(chǎn)量為3000 kg以上,批發(fā)的平均價格在1元左右,每667 m2收入超過6000元。采收后,需將溫室內(nèi)外的油菜葉片和根清理干凈。
黃瓜早春茬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選擇耐弱光、耐低溫、早熟、商品性好的品種,如津優(yōu)35號、北京204等。
播種育苗
2月初播種,采用溫湯浸種,用55 ℃溫水浸種,保持15~20 min,攪拌至30 ℃時撈出癟籽后繼續(xù)浸泡4 h,沖干凈粘液,用濕布包好,放入30 ℃恒溫催芽箱中催芽。當有70%~80%以上種子出芽后即可播種到128孔穴盤中,澆足水分。
定植
當黃瓜苗長至3葉1心,苗齡在35天左右時即可定植。定植前一周進行低溫煉苗。
黃瓜是喜肥作物,底肥施入量的多少直接影響黃瓜的產(chǎn)量,因此,定植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800 kg,翻耕土壤充分混合。
采用南北做畦雙行覆膜的種植方法,定植前先覆地膜以保溫保濕。一般做成1.3 m的小高畦,大行距70 cm,小行距60 cm,采用膜下暗灌,降低空氣濕度。定植應選帶土坨的壯苗在晴天上午進行,株距30 cm,每667 m2定植3500株左右。
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3~4天閉棚保溫,溫度超過32 ℃可放小風,以促進緩苗。7天后澆緩苗水。緩苗后,可正常放風管理,但通風量不宜過大,以頂部通風為主,下午的溫度控制在25 ℃以上。2~3天時以保墑和提高地溫為目的對畦溝進行中耕1次。定植后10~15天當黃瓜開始出現(xiàn)卷須時,及時進行吊蔓,防止倒伏。根瓜坐住后,及時摘除植株下的側枝。
黃瓜喜肥,但吸肥能力弱,所以要遵循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則。根瓜采收后,追肥1次,每667 m2隨水追施圣誕樹水溶肥(19-8-27)5 kg,以后每7~10天隨水追肥1次。選擇晴天澆水,澆完注意放風排濕。澆水后關閉棚膜,提高室內(nèi)溫度,2~3 h后溫度提升打開棚膜放風。
氣溫升高后,正值黃瓜生長旺盛期,黃瓜生長速度加快,對于水肥的需求量增加,可3~5天澆1次水,隔水帶1次肥。
在黃瓜植株長至1.6 m以上農(nóng)事操作不方便時,要及時進行打老葉、落蔓。打除下部老病葉片,每株至少保留16個葉片,以提供黃瓜正常生長所需養(yǎng)分。一般在落蔓之前進行打葉,打葉后將老、病葉及時清理出溫室。打完葉使用廣譜性殺菌劑進行葉面噴施,預防病害的發(fā)生。落蔓選在晴天下午進行,這時不易損傷莖蔓,不要在上午或剛澆完水后進行。
黃瓜病蟲害管理
對于春茬黃瓜而言,外界氣溫升高后,棚內(nèi)溫濕度控制不當易造成病害的發(fā)生,尤其是霜霉病、白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蟲害主要為蚜蟲、白粉虱,對于病蟲害的防治主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前期預防為主,在安全間隔期內(nèi)輪換使用不同的殺菌劑或采用煙熏藥劑進行防治。后期若發(fā)病,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選擇藥劑進行防治。
采收
黃瓜根瓜要及時采收,以防墜秧,影響上部結瓜。結瓜中期,正趕上黃瓜采收空缺期,價格穩(wěn)定,應增加采收次數(shù),提高產(chǎn)量。結瓜后期,產(chǎn)量下降,春大棚黃瓜大量采收,市場價格逐漸下降,應及時采收,以獲得更好的效益。一般每667 m2產(chǎn)量在4000 kg左右,平均價格在4元/kg,收入可達16000元。
及時拉秧
采收結束后,要及時拉秧,清理病殘株,清理溫室。
番茄秋茬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豐產(chǎn)的粉紅果品種仙客8號、歐美佳、浙粉202等。
播種育苗
5月下旬播種,采用128孔穴盤無土基質育苗。育苗期間一般白天維持平均溫度在25~30 ℃。當有70%幼苗出土后,定時通風,適時澆水防止干燥。每周用百菌清600倍液噴霧,防止苗期病害。
定植
7月初當番茄苗葉片在5葉1心、苗齡35天左右即可定植。定植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600 kg、三元復合肥20 kg,翻耕土壤充分混合。使用遮陽網(wǎng)進行遮陽,定植宜在下午進行,定植后澆透水。做1.2 m的小高畦,株距35 cm,雙行定植,每667 m2定值3000株左右。
田間管理
定植至緩苗期間,溫室內(nèi)溫度超過35 ℃需遮陽降溫。7~10天緩苗后澆緩苗水。
及時吊蔓整枝,采取單干整枝的方法,當側枝長到10 cm左右開始打杈,以后見杈就打。當?shù)?花序開花時,選在上午10:30前用甲硫·乙霉威噴花或用番茄震蕩器進行震蕩授粉,?;ū9?。當花序過多時要進行疏花疏果,待幼果直徑為1 cm時,選留3~4個外觀和大小相近的幼果,疏除畸形果,保證果實的商品性,一般在3~4穗花序出現(xiàn)時頂部留2~3片葉后掐尖摘心。底部葉片在第一穗果膨大坐果后打掉,有利于通風和果實著色。
當?shù)?穗果長至核桃大小時開始施肥灌溉,每667 m2隨水沖施硫酸鉀復合肥10 kg。第1穗果采收后再追1次肥,以后每次采收后或每隔10天根據(jù)情況進行澆水施肥。
病蟲害管理
番茄病害的預防主要以選擇抗病品種為主。重點防治的蟲害有白粉虱和薊馬,定植時在溫室內(nèi)間隔張掛黃藍板,以南北方向張掛為宜,懸掛的高度為高于番茄頂部10~15 cm,每667 m2懸掛25~30 塊為宜。緩苗后每10天輪換噴施廣譜殺菌劑和殺蟲劑1次。
采收
在果實成熟期,根據(jù)市場的需求,采摘果實。一般每667 m2平均產(chǎn)量在6500 kg,平均價格在3元/kg,收入可達19500元。
及時拉秧
采收結束后,要及時進行拉秧,清除病殘體。
秋冬茬油菜栽培技術
10月初番茄拉秧后旋耕翻地,定植油菜。管理方法同早春茬油菜栽培。12月下旬即可采收,正好趕上元旦價格較高,主要栽培技術同第一茬油菜栽培。
收益情況
一年四種四收的栽培模式增加了復種指數(shù),提高了經(jīng)濟效益。兩茬油菜的收獲期正趕在春節(jié)和元旦期間,因此價格較高,每667 m2收益在12000元左右,黃瓜的收獲期在大棚收獲前,因此價格較高,收益在16000元以上,番茄成熟期雖價格一般,但產(chǎn)量高,收益在19500元左右,一年平均每667 m2總產(chǎn)值為47500元。
成本計算:此種栽培模式下每667 m2種子成本大概在1500元左右,肥料成本在3000元,農(nóng)藥及農(nóng)機作業(yè)成本為300元,水電費用在360元左右,其他額外的支出在500元左右,共計成本為5660元/667m2,一年純收入可達418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