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成都市龍泉驛區(qū)第七中學校,四川 成都 610100)
?
初中地理微課程學習資源的設計
——以“中東”一節(jié)為例
李華
(成都市龍泉驛區(qū)第七中學校,四川 成都610100)
摘要:本文介紹了微課程的特點,結合初中物理“中東”一節(jié)課程內容,就如何制作微課程作了詳細闡述,同時指出了微課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微課程中東初中地理
微課程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是各種學科各種小知識點的課程統(tǒng)稱。教師做成某知識點PPT后錄制視頻課程,以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1]。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了地理課程要著眼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要倡導多樣的地理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積極探究[2]。通過運用微課程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
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3],是一種適合學習者學習的“可移動”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包。微課程具有以下特征:
1.目標明確,主題突出。微課程是為了解決課堂教學中某個知識點,或反映課堂某個教學主題的學與教的活動,學習目標更加明確,主題更加突出。
2.短小精悍。微課程的片段一般控制在8-10分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保持時間是不同的,時間越久,注意力越難保持,學習效果也就越差。微課程時間緊湊,短小精悍,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3.使用方便。學生可以利用電腦和各類手持設備隨時觀看微課程,從而實現(xiàn)個性化移動學習,并且學生在觀看過程中遇到疑難可以反復觀看。
中東一節(jié)主要介紹了中東成為熱點地區(qū)的四大主要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和多元的文化。
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筆者設計并制作了四個相應的微課程:
微課程一:“兩洋三洲五海之地”
微課程設計流程:
1.通過紅色區(qū)域的閃爍,讓學生明確中東的位置。
2.通過讀圖,介紹中東連接的“兩洋”、“三洲”、“五海”,并重點介紹里海。
3.通過讀圖,介紹“蘇伊士運河”、“土耳其海峽”。
4.小結本節(jié)微課,并就微課內容,對學生提出相應的學習要求。
學習目標:
1.讀圖說出中東地區(qū)地理位置的特點——“兩洋三洲五海之地”。
2.能說出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能說出重要的地理位置對中東地區(qū)的影響。
學生活動:
1.學生自學微課程,并在課本中適當位置記錄重點內容。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學到的重點內容。
3.在任務單的空白圖中自主填寫 “兩洋”、“三洲”、“五?!?、土耳其海峽、蘇伊士運河。
4.通過投影儀展示完成的效果。
5.運用資料,小組討論蘇伊士運河、土耳其海峽的重要性。
6.總結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微課程二:“豐富的石油資源”
微課程設計流程:
1.通過資料展示,介紹中東石油的地位。
2.通過讀圖,介紹中東石油的分布地,及主要的產油國。
3.通過讀圖,介紹中東石油的3條外運航線,并要求學生思考“3條航線粗細不同的含義”。
4.通過讀圖,介紹航線A經過的主要海洋、海峽、運河。
5.小結本節(jié)微課,并就微課內容,對學生提出相應的學習要求。
學習目標:
1.能運用資料說明中東石油的重要性,主要分布區(qū)、主要產油國。
2.能說出中東石油的3條外運航線經過的主要海洋、海峽、運河。
3.能說出豐富的石油資源對中東的影響。
學生活動:
1.運用資料,總結中東石油資源的特點。
2.學生自學微課程:第一,認識石油的分布區(qū)及主要的產油國;第二,填寫石油外運航線中航線A經過的主要海洋、海峽、運河。
3.依據微課程中航線A的學習步驟,討論完成航線B、C經過的主要海洋、海峽、運河。
4.通過投影儀展示完成的效果。
5.教師引導,思維拓展——航線A、B目的地相同,是否可以相互取代?
微課程三:“匱乏的水資源”
微課程設計流程:
1.通過閱讀“世界氣候分布圖”,讀出中東地區(qū)的氣候類型,并歸納出主要的氣候特征。
2.通過資料,介紹中東匱乏的水資源。
3.小結本節(jié)微課內容。
學習目標:
1.能說出中東地區(qū)主要的氣候類型及特征。
2.能運用資料說明中東水資源的現(xiàn)狀,及其對中東的影響。
另外,由于滾筒上吸孔取種的位置將直接影響到吸孔的吸種準確性,所以種箱高度也是一個重要的設計參數(shù)。研究中發(fā)現(xiàn),吸孔吸起滾筒外壁垂直距離較高的種子比相對位置較低的種子更加容易,所以在安排種箱和滾筒相對位置時,可以將箱體底部靠近滾筒處安排在滾筒中心軸軸線所在水平平面內,以便于吸孔吸種和取種。
學生活動:
1.自學微課程,記錄中東地區(qū)主要的氣候類型及特征,并找出主要河流。
2.運用資料——“多國共用一條河”,討論主要河流在中東的使用情況,歸納出水資源對中東的影響。
3.事例展示,“沙特的海水淡化工廠”等,師生共同歸納解決水資源匱乏的措施。
微課程四:“多元的文化”
微課程設計流程:
本節(jié)微課主要通過資料,介紹中東多元的文化特點,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
學習目標:
1.運用資料,感受中東多元的文化。
2.能說明中東的文化習俗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3.能說出多元文化對中東的影響。
學生活動:
1.自學微課程,了解中東的文化。
2.師生共同探討多元文化對中東的影響。
1.一個微課程只講述一個知識點。
2.時刻謹記微課程的用戶是學生,要給學生提供提示性信息。
3.不要輕易跳過教學步驟,即使是很簡單、很容易的內容。
4.微課程是整個教學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要與其他教學活動相配合。
5.每個微課程結束時要有一個簡短的總結。
6.要在任務單中將微課程和相關的資源鏈接起來,方便學生的學習。
參考文獻:
[1]http://baike.so.com/doc/5406799.html.
[2]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
[3]黎加厚.微課程.蘇州教育信息化,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