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勇軍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231-01
估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有計算,也處處離不開估算。估算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了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快慢和學習、工作效率的高低,估算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能力,近年來正逐漸受到重視。
1.估算在教學中起到的作用
1.1 估算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所謂數感,就是人對數值的大小、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種直接感受,它常常表現為一個人對數的意義和運算,有一種靈敏而強烈的直覺,并能迅速地做出判斷和反應。學生數感的建立,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體驗并建立起來的。估算對增強學生的數感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如估算28÷5,25與30都是5的倍數,由于28與30更接近,因此其估算的結果與正確結果更為接近。
1.2 估算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估算,雖然不需要求出精確的數值,只要估計出結果的范圍,而且所用的方法仍然是加、減、乘、除的運算及有關知識,但是估算必須對問題進行觀察、分析、判斷、猜測、推理、思考和運算等等,它是多種思維方法的綜合,常常先依靠直覺思維、生活常識從整體上把握目標,然后再依靠邏輯思維達到目標,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1.3 估算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估算能使人體的左右腦協同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對數量的全局性和概括性的認識與把握,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數學的整體化思想,養(yǎng)成整體分析問題的良好習慣。估算可以培養(yǎng)學生概括性、整體性地認識和理解計算的結果,并且對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進行合理的判斷和推理,能夠提高學生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在教學中估算現狀分析
2.1 教師重視不夠,引導不足?,F在大多數學教師不重視、不關注估算教學。不少老師認為,學生會筆算就可以了,會不會估算無關緊要,反正考試時很少也就是幾分的樣子,無所謂考試時還是要用筆算。這些老師顯然沒有意識到估算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估算能對學生的數感、思維及計算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正是受這種教學認識上的主觀偏差及心理上的誤導,因此很少有教師把心思和精力花在估算教學上,更不愿意對估算教學進行有效的研究實踐。
2.2 學生意識淡薄,能力不強。在一份有關估算的測試卷中,許多學生不能大概地回答出一個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大;葡萄7.1元一千克,買47千克大約要多少元等一些并不復雜的問題。判斷幾道計算題的對錯,所有的孩子都要用筆算。如計算題目時出現了很明顯的錯誤,計算結果跟正確答案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學生就是覺察不出,這可從學生的作業(yè)和考試中反映出來;又如日常生活中,需要進行估算時,學生束手無策,不知從何入手等等。
3.巧設疑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現代教育認為,課堂中的社會交往是學習交往,在課堂中發(fā)展學生的交往能力是未來社會的整體要求。新課改的教學就是要求達到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的目的。所謂合作就是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平等交流。這說明了新課改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我們教師不能是"主演",而應是"導演",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不要由教師一人從頭講到尾,從始講到終,要改變長期來單向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參與,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特征》時,先引導學生舉出幾個3的倍數,然后把這些數的個位、十位和百位上的數字不斷交換位置,讓學生檢驗變換后的各數還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會驚奇地發(fā)現它們都是3的倍數。這里面有什么奧秘?學生存疑或惑,強烈的求知欲望自然成為一種求知的"自我需要",這樣就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開端。又如"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教學,首先準備了幾組形狀一的三角形紙片,在課堂上讓學生分組協助進行剪、拼、移等活動。學生自己動手隨意擺弄,并在充分的擺弄之后,自己發(fā)現,歸納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通過延伸對拼,移的圖形的進行測量,計算驗證。整個學習過程教師只作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興趣得到保持和發(fā)展,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不僅學會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理解了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而且鍛煉了動手操作的能力。這樣在實踐操作中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最終掌握新知識的特點與規(guī)律。既能使學生準確、透徹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新方法,又能起到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的積極作用,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