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的思緒帶進特定學習情境中,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導入語就像唱戲的開臺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兒。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導入;原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055-01
1.堂導入應遵循的原則
1.1 導入的目標要明確。課堂導入是什么?課堂導入該干什么?課堂導入終極的任務和目標在哪里?一系列問題思考應該伴隨每一次的課堂教學。對教師來說,課堂導入是一種承接,更是一種激活,激活興趣,激活思維,激活熱情,激活課堂,使課堂教學由此而充滿生機,進而獲得教育教學成果;對學生來說,每一堂課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其內(nèi)容也各不相同,而學生在課前卻可能從事各種各樣的活動,其興奮點也可能還沉浸在剛才的活動中,那么怎樣才能實現(xiàn)學生興奮中心的轉移呢?關鍵就在于導入。課堂教學導入,一定要根據(jù)既定的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導語,與教學目標無關的不要加上去,不要使導語游離于教學內(nèi)容之外。
1.2 要緊扣教學內(nèi)容。導語的設計要從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有的是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是教學內(nèi)容的必要補充。
1.3 導語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要具有啟發(fā)性。精彩適當?shù)膶дZ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所以導語的設計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層累、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等。
1.4 的設計要因課型而異。對于新授課,要采用溫故而知新來架橋鋪路;講授課則要注意前后照應、承上啟下;復習課要注意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其次,導語的設計一定要具有新穎性、趣味性,要短小精悍,一般兩三分鐘就要轉入正題。時間過長就會喧賓奪主。導語的設計還要靈活多樣,這樣就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堂導入的方法
要讓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每次上課都要給他們新的感覺,所以每堂課的開頭非常重要。我們要用自己豐厚的知識積淀設計好每節(jié)課的開頭,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望。因此,精彩的課堂導入當然是功不可沒的。掌握了原則,就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導課的方法多種多樣,根據(jù)我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主要運用以下幾種類型:
2.1 啟動原有認知導入。啟動原有認知是導入新課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春夏秋冬,四時更替,我們偉大的祖國四季如春,景色美不勝收。上一課我們領略了《春》,春天是昂揚向上的,她不僅帶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還帶來希望和力量。而冬天則帶給我們的是刺骨的寒冷,滿目蕭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無限的生機和令人向往的溫暖。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xiàn)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
2.2 故事導入。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感覺,課堂上提到課本外的內(nèi)容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對這些內(nèi)容特別感興趣。教師課堂中如能根據(jù)學生的這一特點,以一些故事來導入課文,精彩、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合適的語速,多變的語調(diào),再加上教師豐富的表情,必然會使你的導入語娓娓動聽、真切自然,像磁石般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語文課采用故事導入法,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與吸引力,可以使課堂輕松活潑、生機盎然,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預設的情境之中,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打好基礎。如在教《皇帝的新裝》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丹麥有位著名兒童文學家安徒生,今天,老師講個有關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請去參加舞會,一位小姐對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獻殷勤,問他:"你覺得我這件衣服怎么樣?你喜歡嗎?"安徒生冷冷地說:"談不上喜歡。"小姐又問:"那你覺得我穿什么樣的衣服好呢?"你們猜猜安徒生是怎樣回答的?他說:"皇帝的新裝。"那么,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皇帝的新裝》。在一片歡笑聲中,學生們被引入進新的教學情境。
2.3 情境導入。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有趣。"被動接受在記憶時長和理解程度上遠不如主動學習獲得的知識,有趣的課堂導入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求知的欲望,由對知識的被動接受變成對知識的主動探究、總結、理解、接受。如在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時,我首先讓學生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音樂聲響起,在激昂的樂曲聲中,我介紹道:貝多芬的耳疾起于28歲,自此至57歲逝世,其間二十余年全是聾疾為祟的時候,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卻在這段時期產(chǎn)生,直到進入了全聾期,站在演奏臺上聽不見聽眾掌聲的時候,他仍是繼續(xù)創(chuàng)作,終于譜寫出了偉大的《第九交響曲》。所以,貝多芬的偉大,絕不只在于他是一個音樂家,還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極度苦悶并將音樂融入與命運的不屈抗爭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xiàn)。
2.4 從文題入手,激趣導入。課文的標題,往往與內(nèi)容有著緊密聯(lián)系,它有時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時是文章內(nèi)容的濃縮。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也可依據(jù)情況,從標題中尋找新穎生動的方式。如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以這樣導入: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回憶童年趣事,是溫馨而甜蜜的。中年時的魯迅為了追尋這種甜蜜,特意寫了一組回憶散文,結集為《朝花夕拾》。單看書名,就洋溢著濃濃的詩意和情趣,今天我們就學習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5 設置懸念導入。初中學生的心理還不夠穩(wěn)定,他們學習的熱情往往會更多地受到好奇心驅(qū)使。因此,在教學中也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適當?shù)刂圃鞈夷?,適度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思考,又會涉及到課文的學習,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文章。例如:在教學《藤野先生》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一個偏僻的鄉(xiāng)村診所里,來了兩個不速之客--兩位中國記者。他們遞給一位蒼老的醫(yī)生一份報紙,報紙頭版頭條刊登了"魯迅先生逝世"的內(nèi)容。老人抬眼看時,兩眼發(fā)直,拼命搖頭、不敢相信而后潸然淚下。你們知道這個老人是誰嗎?他為何有這種反應?這樣一來,學生的熱情一下子高漲了,急不可待要進入課文的學習。
總之,導入新課猶如一幕話劇的序幕。開頭好,整出劇就會引人注意,其余部分會隨著劇情的跌蕩令觀眾叫好不絕。新課導入也是同理,導入得好,能使學生自然迅速融入課堂,漸入佳境。一個好的開頭是師生間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它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整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能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把學生引入探索知識的理想境界。
作者簡介:
屈勇軍,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