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秀穎
摘 要 在各種媒體同時繁榮發(fā)展的當今社會形勢下,媒體融合成為媒體行業(yè)實施的一項重大工程,標志著全媒體時代的來臨。進入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臺如何更好地順應這一時代繼續(xù)發(fā)展下去,成為其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針對廣播電臺編輯,對處于全媒體時代下的廣播電臺編輯進行轉型的必要性與轉型的策略進行了一定闡述。
關鍵詞 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編輯;轉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2-0048-01
當前,我國廣播電臺媒體正處于重要的歷史轉折時期,在這一時期下,受新媒體、網絡技術、多元文化等的共同影響,廣播電臺新聞編輯形式、節(jié)目主持方式、信息獲取途徑及其他各方面均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為適應這一系列變化,保證廣播電臺媒體能夠在轉折時期重新站立起來,要求廣播電臺編輯必須進行積極轉型。
1 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編輯進行轉型的必要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廣播電臺、移動互聯網、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媒體形式的出現與應用直接催生了全媒體時代的來臨。進入全媒體時代,以廣播電視、廣播電臺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形式發(fā)生巨大轉型,無論是稿件編寫、新聞策劃還是節(jié)目主持都與以往大不相同。若廣播電臺編輯不跟隨時代發(fā)展通過改變自身來適應這一系列變化,無疑將會給廣播電臺行業(yè)造成嚴重不利影響。因此,在全媒體時代下,對廣播電臺編輯進行轉型至關重要。
2 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編輯的轉型策略
2.1 把握好新聞編輯政治觀
廣播電臺新聞編輯工作是一項帶有一定政治安全風險的工作,為將政治安全風險嚴格有效的控制起來,廣播電臺編輯在進行轉型時應不斷學習,把握與更新政治觀念,提高政治安全防范意識。在全媒體時代中,網絡作為一種全新的媒體形式,作為一個無限的資源庫,不僅擁有信息海量豐富,而且信息形式多樣化。每天人們的大腦被這些大量的、新鮮的網絡資訊充斥著、影響著,作為一名廣播電臺編輯人員,作為一個公眾價值取向的引導者,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編輯,一個良好的、正確的引導者,就需要具備從大量信息資訊中篩選、甄別出有價值的、符合公眾切實需要的內容,這也是廣播電臺編輯轉型的重要目標之一[ 1 ]。廣播電臺編輯應學會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提供的豐富信息資源,并盡可能從中挖掘出有深度的、綜合的新聞信息,學會善于觀察、審時度勢,把握好政治觀。
根據政治安全風險誘導因素分析發(fā)現,輿論導向是引發(fā)廣播電臺發(fā)生政治安全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若電臺編輯沒有把握好輿論導向將會給廣播電臺埋下政治安全隱患。因此,廣播電臺編輯轉型還需要培養(yǎng)自身高度的責任感,以便對輿論導向進行合理正確的把握。只有正確的輿論導向才能為公眾造福,為社會造福,將我國主流價值觀弘揚出去,才能提高廣播節(jié)目公眾吸引力與公信力,促進廣播電臺健康發(fā)展,樹立起自身專有品牌。
2.2 將幕后工作轉向臺前
全媒體時代的來臨催生了新聞評論、觀點新聞的產生,新聞評論與觀點新聞是公眾對媒體新聞進行評價與新聞充分發(fā)表自身觀點需求的一種體現,是現代媒體服務模式的一個轉變。通過新聞評論,廣播電臺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競爭力與知名度,所以在轉型過程中廣播電臺編輯應全面做好信息傳播工作與稿件編寫工作,做好新聞節(jié)目觀點的傳播工作,對新聞事件真相進行如實報道,更要對報道的事件進行客觀評論,而不能融入主觀色彩,隨意發(fā)表自己看法,以免對廣播電臺造成負面影響。
電臺廣播具有稍縱即逝、不易留存、線性傳播的特點,在實際廣播過程中要求編輯針對熱點、重點新聞內容進行快速解讀與評論,這是身為廣播電臺編輯應具備的一項基礎技能[2]。在媒體不斷競爭、不斷融合的今天,將編輯工作從以往的幕后工作轉移到臺前,是廣播電臺充分發(fā)揮編輯作用的重要舉措。根據有關實踐表明,廣播電臺編輯工作向臺前的轉移,往往能夠將政論性的、帶有一定深刻道理的新聞內容,以通俗易懂的、有趣的、容易被公眾所接受的方式表述出來,能夠使廣播節(jié)目內容更加符合公眾實際需要,從而達到一個深入淺出的編輯效果。
另外,在廣播電臺編輯從幕后走向前臺這一轉變中,通過編輯對熱點新聞事件的即興點評與觀點發(fā)表,又可以進一步吸引公眾的注意力。但這需要編輯博學多聞,掌握大量素材,以理論為基礎對報道進行評論,對公眾關心的問題,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有理、有力、有據的評述,抓住公眾內心真實需求。
2.3 提高編輯綜合素質
全媒體時代的來臨,使得移動互聯網、廣播電視、報紙等各種媒體之間不斷相互融合,而伴隨這一融合的持續(xù)進行,各種媒體形式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轉變,使得廣播電臺發(fā)展對其內部編輯綜合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以順應媒體融合這一發(fā)展趨勢。就目前媒體融合發(fā)展情況而言,隨著媒體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這種融合趨勢也將更加凸顯。所以,廣播電臺編輯必須積極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推動廣播電臺與其他媒體有效融合。
首先,廣播電臺編輯應對信息采編技術進行學習和掌握,利用信息共享機制及時獲取最新新聞資訊,并利用專業(yè)知識對新聞資訊進行編輯與整理,將其加工成一個電臺廣播節(jié)目;其次,提高編輯道德素養(yǎng)。由于新聞編輯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為防止新聞報道給公眾帶來不好的輿論導向,需要編輯以高水平道德素養(yǎng)把握好輿論導向,把握好各方面尺度。
2.4 積極主動策劃,勇于創(chuàng)新突破
對節(jié)目報道的內容進行深加工是廣播電臺編輯工作的核心所在。所謂深加工主要是指維護新聞內容的真實性與時效性,嚴禁扭曲事實真相情況發(fā)生[ 3 ]。而為使新聞內容能夠吸引公眾眼球,調動公眾思緒,就需要廣播電臺編輯在保證新聞事件真實性的前提下對新聞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突破慣有思維定式,大膽嘗試新的編輯方式方法,積極主動策劃,在突出新聞重點內容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深加工和完善。這樣既能夠達到傳播新聞、獨家解讀社會各類事件的目的,又能夠讓公眾了解事實真相,體現新聞價值。
伴隨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媒體通過各種措施來不斷提高自己新聞播放的獨特性與新穎性,構建專屬于自己的特色品牌,而在這些媒體實際發(fā)展過程中,卻有總有抄襲、照搬照用現象發(fā)生,這意味著新聞報道的獨家性越來越難以達到。針對這種情況,廣播電臺媒體應努力拓寬自身新聞報道的范圍與深度,對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媒體形式進行有效整合,提高廣播電臺編輯信息整合能力與信息挖掘能力,依靠編輯過硬的新聞策劃水平與稿件編輯能力來提高新聞報道的獨家性。
3 結論
總而言之,全媒體時代是一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應積極轉變自身發(fā)展形式,尤其是發(fā)揮重要作用的編輯的轉型。通過廣播電臺編輯轉型提高新聞稿件編寫水平與策劃水平,提高新聞報道內容的深度與寬度,掌握好政治底線,提高編輯創(chuàng)新能力,最終實現在推動廣播電臺成功轉型、繁榮發(fā)展基礎上為全媒體時代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王世寧.淺析全媒體時代廣播編輯工作的創(chuàng)新轉型[J].經營管理者,2014(24):340.
[2]于露.淺析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應具備的能力[J].品牌,2015(3):39.
[3]吳越.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編輯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以鹽城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頻率為例[J].視聽,2015(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