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鵬
摘 要:新課改以來,要求教師放棄傳統(tǒng)的理論說教式課堂,這時許多一線教師開始借鑒諸多優(yōu)秀同仁的經典教學方法。但是因為課堂是互動、變化的,因此在借鑒優(yōu)秀教法時有可能因為把握不當而讓課堂徒有形式。
關鍵詞:高中歷史;無效提問;盲目呈現
許多人覺得高中歷史的內容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所以從心理上沒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往往沿襲傳統(tǒng)的背誦和說教方式,這就造成了課堂低迷不振。為此新課改以來,要求我們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方式,許多一線教師也紛紛學習其他優(yōu)秀同仁的經驗。然而,課堂的本質是互動、多變的,需要我們隨機應變,但是許多教師只是學到了教學方法的外殼,不能結合班級實際情況進行有效整合,這就造成許多低效教法。鑒于此,下面我就結合當前常見的高中歷史低效教法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革建議。
一、膚淺提問及改進策略
問題是啟發(fā)學生深入學習和探索的導索,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在知識的關鍵節(jié)點或者轉折點進行設問啟發(fā),這樣便于連貫知識,啟發(fā)學生抓住主要矛盾深入分析,探索歷史原理。但是,許多教師的提問往往不能抓住重點,或者不能有深入的啟發(fā)意義。
例如,有位年輕的老師在教《鴉片戰(zhàn)爭》時,先讓學生閱讀文本,然后這樣設置問題:“鴉片戰(zhàn)爭是哪一年發(fā)生的?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以什么為標志?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這三個問題看似步步提升,但是這是初中歷史的思維,并沒能深入到啟發(fā)學生思考其中的歷史規(guī)律。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具體改進:課堂伊始我們先結合學生比較熟悉的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影視材料激發(fā)興趣,然后再給出相關材料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這樣做足鋪墊后,我們再提出思考性問題:(1)是什么國際國內因素促成了鴉片戰(zhàn)爭呢?(該問題旨在讓學生分析鴉片戰(zhàn)爭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2)鴉片貿易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讓同學們深入了解鴉片貿易的危害)(3)鴉片戰(zhàn)爭分別對中英兩國產生了怎樣深遠的影響?這樣設置問題,促使學生放開眼界,從大的歷史背景進行對比和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歷史思辨方法,有效提升課堂實效。
二、材料呈現混亂及改進策略
歷史現象出現往往有其復雜的背景,我們需要通過大量的歷史材料來讓學生分析其必然性和偶然性,這樣才能讓學生通過體驗掌握對歷史規(guī)律的分析方法。然而,經驗不足的歷史老師,往往不加分辨地將相關材料堆砌一通,這樣就無法突出重點,不能讓學生通過分析掌握知識。
還以《鴉片戰(zhàn)爭》教學為例。有的老師為了激活課堂興趣,可能會借助影視材料,但是如果選材不當,可能將學生引入到其他話題中。比如,有位老師想引導學生鴉片戰(zhàn)爭給中英兩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時,沒經篩選就通過多媒體給大家展示出了鴉片戰(zhàn)爭前的鴉片貿易的相關材料,這樣的話學生經過分析可能得到的是鴉片貿易給中國帶來怎樣的損失,這就偏離了主題。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選取材料一定要能抓住主題,所以,針對該問題教學我們需要呈現的材料是鴉片戰(zhàn)爭后給大清直接上造成怎樣的失敗,在間接上催生了怎樣的改革;英國方面我們要給出鴉片戰(zhàn)爭前后對中國的貿易數據,讓學生認識到鴉片戰(zhàn)爭讓英國獲取了怎樣的長遠利益。
概括地說,歷史資料比較繁雜,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我們一定要事先篩選,讓材料的呈現直中主題。這樣才能讓學生抓住主要矛盾,通過思考、對比和討論,掌握對應的知識和分析方法。
三、紛亂的討論及改進方法
課堂的本質就是師生多邊互動探析知識生成的過程。對于歷史這樣開放性的學科,我們不能沉浸在灌輸和背誦里,我們要注意設置話題讓同學們展開討論。通過討論同學們可以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的長處,從而完成知識深化和拓展。但是如果我們把握不好,歷史討論課可能就會紛亂不堪。
有位教師曾設想通過下面的問題讓學生以討論的方式深入理解鴉片戰(zhàn)爭:“當大清開展禁煙運動時,鴉片戰(zhàn)爭打響了,但是這次戰(zhàn)爭不僅僅是為了維護鴉片貿易而斗爭,它是要改變英國和大清之間商務關系和國際地位的斗爭的開端?!眴栴}一出,學生的熱情很高漲,頓時分成了兩派進行討論,但是到課堂最終也沒能討論出實質性的結論。這其實是教師沒能對討論進行合理的管理和引導,遇到需要討論的時候我們應該先指導學生從哪些角度去分析和討論;點評時,不僅要給出結論,指出兩組切中肯綮的論據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大家分析這種題型的思路和方法,讓學生通過學習分析和解答此類問題的方法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上是我聯(lián)系多年的高中歷史教學實踐對當前低效利用教學方法的分析與探索。總的來說,教學過程中我們在借鑒優(yōu)秀成果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班級學生認知實情,然后再結合教學目標設置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只有抓住學生認知和教學主題目標,我們才不會在課堂上迷失,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李定國.談新課標高中歷史改進教學方法[J].快樂閱讀,2013(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