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難力
摘 要:教育,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也是目前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在我國,教育除了包含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外,同時也包含了一些職業(yè)藝術教育。即如繪畫、英語以及音樂等專業(yè)教育。而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則是音樂專業(yè)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流程,而對于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除了保證教學的效率,同時還應當注意教學的科學性,而促進視唱練耳課程教學與音樂理論相結合,也能讓教學的方向更加準確,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音樂理論;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結合開展
0 引言
作為一門基礎科目,視唱練耳課程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一門集合多項音樂能力訓練的綜合科目,而一般,視唱練耳的訓練工作可以包含讀譜能力、聽辨能力、節(jié)奏感和音樂感受及表現能力。而且學習過程可以涉及到聲樂、器樂、理論作曲等多個領域,因而,其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要保證視唱練耳課程的有效性,就需要針對實際課程需求以及學生個體差異進行調整,特別是針對目前我國大部分職業(yè)院校在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產生的問題和誤區(qū),都需要通過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而在此,筆者將通過本文,就視唱練耳多元化教學與音樂理論相結合方面,展開詳細的研究分析與探討。
1 音樂理論與視唱練耳教學的關聯性
對于目前音樂專業(yè)的教育而言,最大的問題莫過于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即教學思想過于落后,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另外,音樂理論教學與視唱練耳教學也是目前音樂教學的入門科目,而且兩者存在較大的聯系,但是目前這兩門科目的教學工作卻是完全獨立的,即由不同的老師進行教學,從而導致知識關聯性不足,存在脫節(jié)問題,也不利于學生融會貫通和靈活運用。
雖然音樂理論與視唱練耳教學都屬于音樂教學的入門,但是兩者在教學目標和思想卻存在本質的差異。首先,音樂理論教學是一門理論性課程,主要是提升學生理性思考,同時又強化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是保證音樂專業(yè)學生具備基礎音樂知識以及素養(yǎng)的一類重要科目;而視唱練耳教學則是恰恰相反,屬于一門實踐性的感性科目,要求音樂專業(yè)的學生通過各項實踐練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技巧,同時還需要對音樂具有綜合性的感知能力,即可以包含音樂感知力、音樂鑒賞力、音樂記憶力、音樂理解力等等,但是兩門科目獨立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音樂理論教學只有理論知識,學生雖然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但是難以從抽象的知識中獲得相應技巧,從而導致實踐能力不同;而相對而言,視唱練耳教學則是單一鍛煉了學生的音樂能力,由于缺乏理論作為依據,學生往往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通過一種理性的、科學的思維方式對音樂進行完整剖析和詮釋。因而,將音樂理論與視唱練耳教學聯系起來進行教學,不僅僅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音樂入門教學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科學思想體現,所以兩者結合進行教學符合目前我國大部分職業(yè)院校的教學現狀。
2 基于音樂理論的視唱練耳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缺乏針對性,學習被動
就大部分音樂專業(yè)學生的特征而言,主要特征有思維靈活、活潑好動、向往自由安逸,而且個體上還存在一些差異性,而且普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表現為行為散漫、學習習慣不好的問題,而過去的教學往往只是按照教學計劃以及書本進行統(tǒng)一量化教學,導致學生的音樂素質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而且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性也決定了音樂學習的效果,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被動的問題,這也是由于目前在音樂理論與視唱練耳教學中,教學工作開展缺乏針對性所導致的,因為教師并未深入調查和了解學生現階段的心理特點,同時也未能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如理解、接受能力的差異等等),從而導致教學問題產生,教學往往難以達到相應的效果。
2.2 教學內容的重復,價值缺乏
就目前我國大部分音樂專業(yè)院校來說,基礎音樂理論以及視唱練教學都是各自獨立的兩門科目,除了會引發(fā)理論實踐教學不統(tǒng)一的問題,同樣還會導致科目之間出現一些知識點的雷同,也會浪費過多的教學實際和精力,即如音程與和弦、調式與調性、節(jié)奏與節(jié)拍、速度與力度等相似的知識點,而且教學的反復性也會引發(fā)學生的負面情緒,對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理解、感知都造成不良的影響,也讓音樂教學的價值喪失。[1]
2.3 教學流程的單一,興趣缺失
教學流程的單一性可以在音樂理論與視唱練教學中可以體現在以下,即目前音樂理論教學主要以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為主,雖然學生短期可能會有一定興趣,但是長此以往單一性則會導致學生興趣喪失,甚至出現厭學的負面心理;而視唱練教學中的教學單一性則可以體現在單一的練習曲教學或者是無趣的枯燥的音高、節(jié)奏、旋律聽記反復練習,這也讓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漸漸喪失,對學習過程視為“完成任務”,即便是完成了整個學習過程,學生也無法將所學知識和能力充分利用除了,更談不上相應的創(chuàng)新了。
3 基于音樂理論的視唱練耳教學的改革
3.1 強化教學主動性和趣味性
基于科學的教學思想,學生應當成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則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地位,圍繞學生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同時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而強化他們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對目前教學過程進行調整,例如教學流程的多元化,包含討論教學、啟發(fā)教學、問題教學以及探索教學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體驗不同的身份特點,而且還能從不同的教學流程中自主努力和學習,從而有效形成對音樂的興趣。另外,還可以利用現階段的一些信息媒體代入情境教學,例如采用多媒體播送各類視唱曲目,從而保證學生的內心樂感得到激發(fā);或者通過一些課余的活動對學生興趣進行激發(fā),諸如音樂經典作品鑒賞會,讓學生通過集體討論、研究,從而了解到學習的趣味性和音樂的真諦,幫助他們樹立起健康學習的思想和態(tài)度。[2]
3.2 增強教學關聯性與互動性
對于課程教學改革,可以強化基本音樂理論和視唱練耳課程關聯性,同時加強兩者的不同步聯合教學,這樣也能彌補這些科目本身的不足問題,而且還能夠根據兩門科目知識的系統(tǒng)、規(guī)則以及特征進行聯系,在科目同步教學過程中保證他們原有的教學特點,又能讓科目進行相互促進,相互補充,例如基本音樂理論教學,教學范疇有和聲、音樂欣賞、合唱合奏等課程,則教師在開展時需要融合一些專業(yè)的技能教學,同時應當要讓學生了解音樂要素的差異和聯系。
3.3 推行因材施教科學理念
對學生個體出現差異性,教師則應當推行相應的因材施教理念,例如教學之前首先需要強化學生的主動性,再者根據學生的特點調整教材的內容,即便是教材本身是統(tǒng)一的,但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差異調整教材的內容,例如:一些學生認為教學進度過慢,教師則可以拓展教材內容,讓學生獲得新的知識理念;而對于部分學生而言,會覺得教學進度過快,而教師則可以針對性減少他們學習的知識點,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4 結語
總體來說,音樂理論教學與視唱練耳教學的教學是不可分離的。而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除了需要注意兩者結合和關聯,同時還需要強化教學中落實因材施教的方案,而且還需要強化教學流程的趣味性,同時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參考文獻:
[1] 劉淑萃.音樂理論與視唱練耳教學整合分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117-119.
[2] 張放.在視唱練耳教學中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應用[J].民族音樂,2013(08):120-122.
[3] 邢巖.芻議以音樂理論為基礎的視唱練耳多元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