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要】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科目中,信息技術教育的課程沒有被列入高考的科目范圍之內(nèi),而且信息技術教育屬于操作性較強的科目,比較枯燥乏味,這就導致了學生對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學習興趣較低,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較少。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水平,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更好的在廣大高中生中普及和發(fā)展,學校、任課教師要加以重視,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一門實用的技能。本文對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現(xiàn)狀,指出了教學方法和應用策略,旨在促使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更好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
【關鍵詞】高中 信息技術 教學方法 應用策略
引言:信息技術作為操作性強、應用范圍廣的學科,其教學成果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技能的儲備和實踐運用的能力,是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所以,高中信息技術的任課教師要對這門課程給予高度的重視,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探求新的教學方法,既保證學生掌握計算機學科的基本知識,又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計算機技術的運用能力,促使其生活向快捷化的方向發(fā)展。為了全面提升學生計算機應用的水平,本文將對高中的計算機教學方法進行簡要的探究。
一、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現(xiàn)狀
我國的教育部門已經(jīng)認識到計算機對于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和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將其列入到高中的課程內(nèi)容中,并且明確指出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高中信息課程并沒有被列入高考的科目范圍之內(nèi),并且該科目比較枯燥乏味、操作性和實踐性較強,所以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課程并沒有引起廣大師生的注意。高中信息技術科目由于其課程的內(nèi)容和上課方式與其他傳統(tǒng)課程具有較大的不同,所以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滿足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的要求,更不能讓學生掌握較多的計算機知識并且應用到實踐過程中。對于高中計算機技術的教學,各個學校中并沒有形成一套適合學生學習和運用的教學方法,不同的學者提出不同的教學方法,期待培養(yǎng)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計算機技術的運用水平。
二、高中信息技術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
(一)設置任務的教學方式
教師為了提升學生對于計算機技術的操作運用能力,在講解基礎知識之后,要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置相應的教學任務,在任務中查漏補缺,既將基礎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進行檢測,同時又能明確知曉學生在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不足[1]。例如,教師在講授WORD的教學內(nèi)容時,教學目標就是要求學生將一篇課文按照相關要求,使用WORD文檔中常用的工具,設置頁眉、頁腳、分頁符、字體、字號、自動生成目錄等。學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就會依照教師講課的內(nèi)容和課本上的操作步驟來制作一個符合要求的WORD文檔,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學會使用WORD文檔中常用的工具,另一方面對WORD文檔的強大功能有所了解,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講解與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講解與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是計算機教學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講解本節(jié)課中的知識要點和具體的操作方式,讓學生通過練習來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采用傳統(tǒng)的計算機教學方式,可以將學生所學的知識直接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任務上,是采用較廣泛的一種教學方式[2]。在這種教學方法下,教師是課堂中的絕對主導者,導致課堂的教學氣氛比較沉悶,學生的興趣不高。教師需要占用一半以上的時間講解本課時內(nèi)容的知識點,只留下一小部分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學生需要按照教學目標操作練習,偶爾存在找不到工具的現(xiàn)象,浪費大量的時間,從而導致學生的有效練習時間較少。缺乏有效的練習和具體的操作應用,學生在上下一個課時時,在沒有較好的掌握上一個課堂任務要求的情況下又接受新的知識,從而導致學生在對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存在學過這門課程,但是并不會具體操作和運用的普遍現(xiàn)象。
三、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應用策略
(一)注重實踐技能的操作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特點決定了該課程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只有通過不斷重復的操作訓練,才能熟練的掌握操作方法,提升其操作技能,掌握課時內(nèi)容中要求的知識點。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對課堂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將少量的時間作為教師對知識點的講解,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并且在操作中對學生的技能和方法進行有效的指導,從而提升學生實踐操作的熟練程度,深化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3]。例如學生在學習做PPT的過程中,教師要多設置教學任務,讓學生多次運用到工具項目,明確每一個工具內(nèi)容獲得的操作結果。學生只有通過多次的上機訓練操作,將每一種工具的性質和功能進行熟練掌握,才能提升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水平,從而促進計算機技術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每一學科因教師、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接受水平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上也不例外。講解與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是計算機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最普遍和最常用的一種方式,還有多種教學方式亟待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開發(fā)和應用,從而提升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面對不同的知識點和學生群體,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4]。例如,教師在講授操作性強且與原知識點有相似性的課時內(nèi)容時,采用比較教學法將優(yōu)于設置任務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因材施教,還要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和教學任務的要求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結論:雖然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沒有被列入高考的科目范圍之內(nèi),但是其具有較強的社會應用性,是學生必備的技能之一,所以,學校和教師以及學生要重視計算機技術的學習。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儲備,教師要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
【參考文獻】
[1]杜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評析與應用策略之我見[J]. 文理導航(中旬),2015,06:72.
[2]徐俊忠.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評析與應用策略[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5,08:108.
[3]曾小青.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評析及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24:22.
[4]陳賽博.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學方法的評析與策略[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2:57-58.